石守謙,1951年生,藝術史研究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及考古學博士。曾任颱北“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院士,颱北“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颱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所長,颱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等職。著有《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史論集》《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等專著。
山水畫擁有豐富的內涵,不僅與社會、政治等外在因素息息相關,亦涉及人們內在心理、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文化層麵,故而成為中國畫史上最受尊崇的科目,引發眾多討論。
作者一麵迴顧始於10世紀、止於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各種山水畫變化的曆史之餘,更著重於在此過程中繞過傳統畫史獨 尊“畫傢”的迷思,轉而揭示“畫傢”與“觀眾”間互動關係的不同麵貌,尤其聚焦於各個時代、甚或中日韓不同地域的山水畫傢們如何與其特定的社群觀眾建立起互動關係,促成各種值得注意的新主題誕生,於山水畫史上帶引齣新的畫意、新的境界。
##前麵部分過於簡略,中間部分有些牽強,後麵部分顯得草率。山水畫的曆史、觀眾的曆史描述都不充分,而山水畫和觀眾的曆史論證更為渺茫,頗多臆測,正如作者常用語是“亦不難想象”,所以這本書變成瞭想象的曆史。當然迴顧山水畫的過程中還是有不少閃光點的。
評分以效果史/接受史角度寫成的山水畫脈絡。最近最有啓發也是最過癮的一本書。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石守謙的著作《山鳴榖應》是繼《風格與世變》、《風格與畫意》後的又一集大成之作。在此書中,石守謙試圖從「觀眾」的角度為中國山水畫構建起一部歷史(正如其副標題所言:中國山水畫和觀眾的歷史)。 在其前作《風格與畫意》中,石守謙已經明確地提齣瞭他構想已久的中國畫研究...
評分##石守謙先生去年齣版的新書《山鳴榖應》是一部山水畫史,特彆之處在於石先生把山水畫的研究放置在作者與觀眾的張力關係中來進行的。 對於觀眾,特彆是藝術贊助人的研究是20世紀下半葉藝術史研究的一個新方嚮,比如巴剋桑達爾的《意圖的模式》就是這方麵的先河。在中國藝術史的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