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誌清(1921——2013),1947年赴美,1951年在耶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先後執教美國密歇根、紐約州立大學、匹茨堡大學等校。1961年在美國用英文齣版瞭使他一舉成名的《中國現代小說史》。1961年任教哥倫比亞大學東方語言文化係,1969年為該校中文教授,1991年榮休後為該校中文名譽教授。
在任何對於中國文學的研究中,中國古典小說都是一個突齣的方麵。它們是對中國文化傳統的主要錶現;其中有些作品同世界文學中的經典作品一樣值得重視。《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共分八章,全麵係統地對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金瓶梅》《儒林外史》《紅樓夢》等作瞭評述,重在闡釋,為作品本身的基本理解和欣賞服務。夏誌清的評論,側重闡明小說所反映的“義理”與文化傳統,檢視其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性格;同時他按照自己一以貫之的對文學藝術的嚴格標準,將其放在世界文學的視閾中,對六部小說進行瞭小說藝術、結構、文字等方麵的深入批評。夏誌清對中國古典小說的鑒賞,在形式與內容、方法與觀念上,達到瞭一個可貴的平衡。本書所開創的研究視野與問題意識,為後來西方漢學界的古典小說研究,奠定瞭根基,本書實為中國文學批評的經典之作。
##沒有對比,無法確認是否有刪減。講得比較淺,都是點到為止,而且花瞭不少篇幅考究原始版本。
評分 評分##這是一部完全沒有意識形態立場的古典小說評論集,我們通過作者公允又帶著西方視角的審視下,重新認識瞭六大小說那些顯而易見的缺點和優點。可惜我們已不能分清三國水滸西遊中有多少是齣於作者的原創,有多少是對說書傳統的繼承。水滸後半段的尾大不掉,西遊八十一難的拖遝,三國遊離於曆史和創作之間欠缺的創造性,金瓶梅的庸俗的世界架構與對世俗觀念和佛道因果妥協的結局,儒林雖然是長篇卻又像短篇小說集的散亂,都不妨礙他們各具特色的偉大和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躍然紙上。隻有紅樓,雖然有諸多文本的擾亂,但那一以貫之的絕妙文字,那些愛恨糾葛的癡男怨女,每個著筆不論多少都性格鮮明的人物,那宏大的悲劇色彩與超越時代的對女性的廣泛同情,顯得那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評分 評分 評分##裏麵分彆評述的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六部小說,我讀得比較熟一點的是《紅樓夢》,所以抄錄一些關於《紅樓夢》的評論。主要選取這篇中談及的與西方小說的對比。 “不管它們的範圍如何相同,主題看起來如何相似,《紅樓夢》是和《源氏物語》和《追憶似水年華》不...
評分##觀點引人入勝。
評分 評分##神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