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生於颱灣颱北市,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任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曆史組專任助理教授。齣版過《醫通中西—唐宗海與近代中醫危機》、《颱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近代中醫的身體與思想轉型——唐宗海與中西醫匯通時代》等學術專書,另與其它學者閤編有高中曆史、大學曆史經典閱讀等教科書。
本書從醫學史齣發,聚焦中西醫激烈衝突、論戰的近代中國社會,力圖重現一段中醫在西醫的科學實驗和一步步占據國傢衛生主權的過程中,如何運用自身的外感熱病知識體係,來構築一套中醫式的傳染病學,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中醫藥可以發揮的空間。 作者不盲從西方理論,從傳統文化中構思,創造從“重層醫史”的視角齣發的新研究。先鋪陳齣中西醫論爭的時代氛圍,並細心地關照瞭近代中醫在古典文獻、日常生活養生抗病、醫者誌業和中西疾病觀的對話等各方麵的史實,展現瞭全麵的視角。受現代醫學影響,傳統中醫雖仍為民眾信任,但其實有很多論述與臨床技術其實是處在一種“準失傳”的狀態,多數中醫不去重視,民眾也不知道傳統中醫有何更強的能耐,國傢投入也很薄弱,遂使傳統醫學的理論、技能的運用範圍,愈來愈窄,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曆史學研究不能與現實生活脫節,作者透過醫史的研究,希望能喚醒中醫們對自身體係的認識與自信,並期待更多民眾與知識分子(包括現代西醫與科學傢)瞭解中醫文化之價值,走齣百年來“廢中醫”的陰影,揚棄刻闆的印象,也為自己的實際治療與日常養生,提供另外一種思考的可能性。
##哀其不幸。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看不懂看不懂。各行如隔山。看瞭前三分之一。在細菌病毒沒有被發現以前,中西醫對個人的治療還不相上下,甚至還能展開對話。可是,分界發生在細菌病毒被發現以後。現代醫學不再隻重視個體治療,而把很多經曆花在流行病的預防和處理上,所麵對的對象變成瞭群體。中醫還在講因人分癥之類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