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25
作者简介: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巴黎第八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国际上非常活跃的左翼思想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与艺术实践,出版哲学著作、思想评论、戏剧作品等60余部,主要有《存在与事件》《主体理论》《非美学手册》《爱的多重奏》《柏拉图的理想国》等。
译者简介: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迷影丛书”主编,著有《目光的伦理》《迷影文化史》等,译有《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
许珍,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电影史、艺术史论,学术论文、译文发表于《电影艺术》《当代电影》《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对阿兰·巴迪欧来说,电影是一种教育,一种生活的艺术,以及一种思想。自1950年代末至今,他撰写了三十多篇论述电影的文章,提供了哲学家看电影的一种视角与解释方式。从具有现代性的导演,如茂瑙、安东尼奥尼、塔蒂、戈达尔,到美国当代电影,如《黑客帝国》《木兰花》《完美的世界》,本书涉及各种电影的风格,为读者呈现了过去五十年来电影发展的多样路径。
论电影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论电影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巴迪欧最开始令我惊异地是对[广袤空间]与[密闭空间]的辨证,如西部片里,地平线上的个体象征着个人问题与宏大伦理冲突的关系。他引用德勒兹《运动-影像》“我们可以用电影的理念来制造概念”的观点,将電影视为对[世界真理的感性配置]。 他是政治哲学起家,后来说出“電影是政治学的再现”也就不唐突了,他亦启发我:電影在思想中不是通过[看]来创建主题,而是通过[看过]。电影是一种关于无尽过往的艺术,在这个意义上,[过往]因[经过]才存在。[电影是一种拜访]。 一部伟大的電影总是让它自身变得有某种英雄色彩。他建议我们用[公理性判断]来对待電影,像他在《電影作为哲学实验》里写電影的矛盾关系,即在艺术与大众、贵族与民主、创造与复兴、创新与普通趣味等异质术语间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哲学会对電影产生兴趣。
评分 评分##整本书见证了Alain Badiou旁若无人的知识炫技,如尼采所谓的思想之飞舞,一度领略到些许智识运动之美,亦一消遣耳。快哉!快哉!
评分##一些左翼的腔调略不适,《一切安好》的评论颇有点借尸还魂的意思,以文本分析重回意识形态领域大概是巴迪欧赞赏戈达尔的原因之一。重要的是哲学,《电影作为哲学实验》全书最佳,它有一条朴素真理:哲学情境关注“断裂”,即不同术语的相遇,电影本身是“存在”与“显现”的悖论,因此电影是一种哲学情境。类似的哲学观察方法还有很多,《黑客帝国》“哲学机器”的提法也很有意思,不能尽知。但译本似乎不够通润,影响阅读快感。
评分##巴迪欧所定义的哲学的前提“数元、诗、政治创造和爱”同样是其电影论述的关键词,《木兰花》为何“每一部分都必须被强化”?因为“哲学是对诸多真理的把握”。电影为何可以是一种“哲学实验”?因为“哲学是对断裂的思考”,而电影作为一门艺术“让连续与非连续同时发生”。在某种程度上,阿巴斯和巴迪欧是同一种思索“电影虚假运动”的思想家,“局部运动是假的,因为它只不过是影像减法的结果”。
评分 评分##原以为哲学谈论过多,干涉了电影讨论,结果二者皆非。实不值得一读。 巴迪欧电影美学的十个论题 1.艺术生产真理 巴迪欧认为艺术不是哲学的对象,而是哲学的条件。真理是被生产出来的,而不是被揭示出来的,真理是人性的作品。生产真理的程序有四个:爱、艺术、科学与政治。巴迪欧将丹托的艺术之终结理解为艺术通过自身去思考它与真理的关系:“20 ...
评分##当然作为一位站队马克思的左翼思想家要抛弃思想中的战斗性是不可能的,但也要说当站在一个纯粹影迷立场,巴丢所建构的电影评述往往才是最迷人的部分。
评分巴迪欧最开始令我惊异地是对[广袤空间]与[密闭空间]的辨证,如西部片里,地平线上的个体象征着个人问题与宏大伦理冲突的关系。他引用德勒兹《运动-影像》“我们可以用电影的理念来制造概念”的观点,将電影视为对[世界真理的感性配置]。 他是政治哲学起家,后来说出“電影是政治学的再现”也就不唐突了,他亦启发我:電影在思想中不是通过[看]来创建主题,而是通过[看过]。电影是一种关于无尽过往的艺术,在这个意义上,[过往]因[经过]才存在。[电影是一种拜访]。 一部伟大的電影总是让它自身变得有某种英雄色彩。他建议我们用[公理性判断]来对待電影,像他在《電影作为哲学实验》里写電影的矛盾关系,即在艺术与大众、贵族与民主、创造与复兴、创新与普通趣味等异质术语间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哲学会对電影产生兴趣。
论电影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