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巴斯蒂安·愛德華茲(Sebastian Edwards)
1953年齣生於智利,在芝加哥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任教於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現為該校管理學院國際經濟學Henry Ford II講席教授。他長期關注拉美經濟問題,曾於1993年至1996年擔任世界銀行負責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首席經濟學傢。作者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撰寫瞭大量關於拉美經濟增長與發展的論文和專著,是本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
拉丁美洲的政治經濟史是一部悲喜交加的戲劇。該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18世紀初,其繁榮和富足不輸於歐洲國傢和美國,但此後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迄今未有根本改觀。 該書在梳理拉美經濟發展史的過程中,剖析該地區因何從繁榮走嚮衰落。作者認為,民粹主義政策盛行是拉美緩慢而持續衰退的一個重要原因。長期以來,拉美國傢的政客利用民族主義和平等主義,強調收入分配,對外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對內實施嚴格管製。這種民粹主義政策的結果就是經濟扭麯,效率低下,最終犧牲的不僅是長期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還有民眾的收入和福利。作者警示,民粹主義政策如飲鴆止渴,拉美要擺脫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可持續繁榮,唯有打破民粹主義的惡性循環,切實推行進一步的市場改革。
##數據資料翔實,但是論述的內容基本是現在經濟學已經公認的觀點
評分##這本書裏並沒有多麼驚世駭俗的觀點,隻是在用更翔實的資料論證總結瞭一個大傢早已熟知的結論。很多人就此以為這是一本糟糕的書,或者溫和一點地說,是一本令人失望的書,但是讀書的目的,我認為,並不總是為瞭瞭解新穎獨特的觀點,事實上寫書的目的也並不總是闡述這樣的觀點。...
評分 評分 評分##這迴在拉美呆瞭接近20天,一句話形容:“扶不起的阿鬥”
評分##為瞭拉美課的讀書報告。書寫的一般,總之作者就是在不斷復讀,拉美的失敗不是因為實行瞭華盛頓共識,而是華盛頓共識實行的還不夠。總體上不超過製度經濟學那一套,也就那麼迴事。原版是十年前的書瞭,作者非常看好智利,不過我很想知道作者如何看現在的智利……有意思的是,可以和張夏準的《富國的僞善》對比著看,兩本書幾乎是針鋒相對,觀點和邏輯完全是反著來的,特彆有意思
評分羅列數據和事實為主,論證部分都是共識,沒什麼創見。 學到的幾點:1、墨西哥、阿根廷、委內、巴西等無法擺脫的民粹主義誘惑,美國和國際機構常常背鍋。2、錨定美元而非一籃子貨幣的匯率製度,雖然有利於控製政府印鈔衝動,但中長期導緻本幣對其他國傢貨幣匯率高估,影響齣口競爭力。3、即使通脹得到控製,財政紀律問題始終無法解決,例如阿根廷始終無法解決地方財政對全國財政的要挾,或如委內等國為討好民眾,無限擴大財政支齣。4、進口替代政策在拉美常常過火,導緻資源配置的無效率。 拉美的問題跟很多因素有關,從源頭上是西班牙殖民者遺留製度的先天缺陷,核心問題是治理能力不足、效率低下、既得利益難觸及。話說迴來,曆史上真正成功的例子也就是盎格魯薩剋遜及其周邊文明,拉美沒法跨過的陷阱,好像也沒多少人能真的跨過。天佑中華吧~
評分##先入為主的觀念。開始就把左翼與民粹主義畫上瞭等號。然後為華盛頓共識洗地。可作者並沒有真正站在拉美的角度思考為何拉美都不約而同地選擇瞭左翼,並在20世紀60、70年代左翼政權下獲得瞭發展的黃金十年。在工業體係無法建立的情況下,完全的開放就等於殖民的延續。“交齣主權吧,我給你們麵包(屑)。” 本文首發於 [經濟觀察報書評],原標題“民粹主義陷阱與金融危機:拉美未完成的改革”。 一.問題:曆史 民間傳說,在奧古斯塔·皮諾切特元帥推翻智利左派總統阿連德的政變中,CIA齣力甚巨。阿連德總統悲慘的下場,是坊間說起美帝國主義伸嚮拉美的黑手時最常被提起的例子。然而...
評分##國傢的發展怎麼可能是一兩句話,一兩本書就能指導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