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涡里》是冯骥才先生 “记述人生五十年”《冰河》(无路可逃)、《凌汛》《激流中》这一系列非虚构、自传体、心灵史式写作中的最后一本。本书完整、真实而又细腻地记录了冯先生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转型”——从文学跳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心路历程。这一转变是为时代所逼迫,也是冯先生已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命运使然。他从情感上、使命上,把保护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天职。从一开始的自发行动,到后来的主动投入,冯骥才始终没有离开作家的身份和作家的立场,这种立场不仅是思想的立场,而且还带着一份浓厚的情感,而一件件具体的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故事,体现出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对文化的敏感与自觉,责任与担当。
##2022-8:从文化破坏的忠实记录,到文化繁荣里添砖加瓦,再到文化保护中倾尽全力,冯老无愧于时代。
评分##不得不说,我以前认识的那个写小说《俗世奇人》、《一百个人的十年》的冯骥才只体现了他的十分之一,读完这本文化遗产保护(其实按照冯自己的说法,更多的是抢救)的记录书,不得不感叹一位知识分子的脊梁可以有多挺拔,光论经济方面,这些年下来冯骥才的无偿付出便有上千万了……民俗学,对这个专业有更深入的理解了。
评分##读完这本,才对冯骥才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了,反复出版、卖画这些行为都不是个人的,他的生活俨然已经成为了文化保护。 在此之前没有考虑过,文化遗产这件事情是如何被保护下来的,其中的艰辛,感谢有冯骥才这样一批知识分子,愿意不计得失去思考、去做。 再次感慨,冯老有这么多身份和抬头不是偶然,太会“混”,太敢说,太能总结和产出了!在一切为了GDP、各种zj、jj压力之下,还挺下来! 他不止思考,还付诸行动,在行动中继续思考。 世上的办法很多,为什么非用有个“禁”字?“禁”是一种消灭。 人的感情是丰富的,对文化的需要是多样的,为什么在我们这儿——现在与传统、城市与乡土一定是对立的?只是因为钱,我们非要和传统争饭吃不可? 我们真的太糟了——wg中我们恶狠狠毁掉我们的一切,现在我们又乐呵呵扔掉我们的一切。
评分##辛苦啦,感谢您,幸好有你们!
评分 评分 评分###阅读打卡#《漩涡里:1990-2013我的文化遗产保护史》冯骥才 计划阅读270min,实际阅读168min,完成100% 摘录: 你有权利放弃这种承担,但没有权利指责责任——这种自愿和慨然担当的社会道义。为了强调这种文化责任,我更愿称之为文化良心。 我们这个自诩为文化大国的国家,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