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28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4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与人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与人合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说》《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材料与注释》《我的阅读史》等。
本书收入洪子诚教授新近撰写的22篇文章和1篇访谈,分为“读作品记”和“文学史问题”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基于个人阅读体验及研究经历,选取了十余部(篇)有启发性的中外文学作品或重要文论进行讨论,第二部分的文章更偏重于从文学史角度进行概括性论述,讨论如文学性、俄苏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当代的文学制度,以及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史料等问题。
读作品记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读作品记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学者风范,读下来是我不够档次。。
评分##必读,没什么可说的。因为功利的原因,没看国外作家介绍和作品。
评分 评分##洪老师说话的姿态是真的让人舒服,丝毫没有那种架子,人如其名。
评分##也就写司汤达和茨维塔耶娃两篇可以,其他很一般。
评分 评分##通常讲的文艺“经典”的形成,是历史回溯性质的,是对已诞生的文本的文学史位置所做的排列,对它们价值的确认,通过不断的竞争来达到,是历史过程中读者(广义)的复杂反应的产物。评定难以封闭 是开放、经常变动的。强调原创性和独创性,并且是精英主义的选择。“纪要”里的“样板”则是预设的,自我确认、自我验证、封闭、不容置疑的,可以仿效和复制,动员大众的政治激情和政治参与。不知道把“样板”等同于文艺“经典”的评论家是怎么想的。 提出孤独的问题时,他们谈彼特拉克、卢梭或者尼采如何谈孤独,而不是孤独本身,站在文化面前而不是生活的决定性的秘密面前。 周志文:“这世界真好,不让你只活在现在。” 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的“献给无限的少数人”。 重视史料是研究者的“职业伦理”。 一切的乌托邦都具有某种悲剧气息。
评分##在自我怀疑自我批判的背后所隐藏着的是人世间最大的真诚。在我看过的所有的作品中,洪老师的作品永远是最真诚的,没有之一。
评分##为洪子诚疯狂打call 思想深邃 绵长浓厚 从点散发 中外融合 真的厉害
读作品记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