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1952—1997)
1952年生于北京。1968年到云南插队。后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3年在北京当工人。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1986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从没有人像他那样有无数青年自愿充当其“门下走狗”。他的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现代汉语小说的阅读快感,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别样的世界;他的杂文,幽默中充满智性,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轻人奉为精神偶像。
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亦是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代表作有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小说《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其中《黄金时代》《未来世界》分别获第十三届、第十六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编剧奖。
《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的一部杂文集。话题大多涉及他对生活方式、电影等媒体的看法以及国外见闻的思考。他从身边小事入手,以犀利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电光石火般让人幡然惊醒。我们在他的精神家园中穿行着,感受着他对思想,对自己,对写作的真诚,领悟着他思考的姿态、深切的人文关怀、平实豁达而宽容的理性精神。徜徉其中,我们分明听见了他从天堂里发出的笑声和他充满机智妙趣的耳语。
##多年前略略的翻过王小波的一本杂文选集,那个时候他大概刚刚去世。十年之后,境况改变,也有了人生阅历,再读他的杂文,别有一番感慨。 首先,这绝对是一个聪明,有趣,有独立思想,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丰富的人生经验,下过乡,插过队,经历过文革,又是恢复高考后头几...
评分 评分 评分##看得出来,王小波这人是超前的,对于当年的中国状况来说。也说明那时候的中国人思想是有多么的封闭,感觉这本该是正常人该有的思维方式,特殊的年代让大多数人失去了基本的辨别能力和判断力。洞察世事的能力最主要的基础就是要有见识,没见识就看不透。 如果只留你的一篇文。 我会舍弃〈爱你就像爱生命〉,即使人世间没有一句情话比这更美。 我会舍弃〈理想国与哲人王〉〈摆脱童稚状态〉甚至〈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即使我至今记得每一个句子,他们那么清爽,磊落,充满智商,充满奔跑般的自由。 我也不得不舍弃〈黄金时代〉。即使...
评分##总是看文章结尾的落款日期觉得神奇,这些文字说是现在写的也厉害得不得了。太损了太损了我好喜欢他的幽默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