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的历史

脸的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汉斯·贝尔廷 史竞舟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7-6-1 精装 9787301282496

具体描述

汉斯·贝尔廷, 1935年出生于德国,曾在美因兹大学和罗马大学修习艺术历史、考古学和历史。1959年取得艺术史博士学位。1966年为汉堡大学的艺术史副教授;1970—1980年为海德堡大学的艺术史教授;1980年为慕尼黑大学的艺术史教授;1989—1990年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迈耶·夏皮罗客座教授;1996年为汉堡大学的艺术史副教授。2000年,他与24位来自艺术史、文学批评、哲学、神经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博士创立了跨学科的人类学和图像研究项目“图像媒体机构”。2002—2003年,他被任命为巴黎法兰西学院的欧洲主席。

其代表著作有《图画与迷信》《艺术史的终结》《真实的图画》《佛罗伦萨与巴格达》《世界的镜子》《艺术史导论》《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等。

当人出现在图像中时,人脸总是成为图像的中心。而与此同时,脸却仍以其特有的鲜活和生动,与一切将其固化为图像的尝试相对抗。在这部前所未有的《脸的历史》中,作者汉斯·贝尔廷探讨了脸和图像之间的这种张力。

本书从石器时代最初的面具开始,以现代大众传媒制造的脸为终点。汉斯·贝尔廷在宗教面具、舞台面具与演员的脸部表情、欧洲肖像绘画、摄影、电影、当代艺术中,发现了种种企图征服脸的尝试。而由于脸和人的自我都是一种鲜活的存在,这些尝试无一不以失败告终。生命不断地进入图像,最终却与一切再现规范和阐释标准相对抗。甚至近代欧洲的肖像绘画所生产出的也大多只是一些面具。电影虽然以无可比拟的私密性对人脸进行了展现,但这种将人类第一次真正付诸画面的诉求也宣告失败。

本书充满了打破流行观点的真知灼见,是对漫长历史中诞生的人类自画像的一次引人入胜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写这篇书评的时候,我距看完这本书还有20几页,今天是大年初二,预计明天或后天一定能看完这本书。有时觉得写影评或写书评在尚未结束的时候最能写得出来,有一种未完成感,并持续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而一旦书的最后一页翻过去,那种“终于结束了”的感情一下子涌上来,便再也...  

评分

##读到中段,渐入佳境。要读第二遍,才能把握。180429,读毕。不算一本著作,但确有很多真知灼见散落各处,尤以第二部分为佳。0501,重读了序言和第一部分,其实也很好,尤其是127页谈阿尔托去世前的那副素描杰作,文字简洁、到位、感人。译文也好。0504,重读完毕。确实,这书,有很多真知灼见,但混乱,主题还是,在脸与面具之间,中间插入表情、摄影、肖像画、电影、图像等等。脸与面具好像处于两极,但又并非截然对立。大概。是好书,但谈不上喜欢。

评分

评分

尽管对书的内容和方法有充分的预期,结果还是有许多出乎意料的精彩之处。脸,是无法穷尽的形式和主题,贝尔廷已经彻底告别了艺术史研究的传统框架。没想到贝尔廷的中译本,都是他后期的著作,那些声称正在翻译早期著作的出版社们,你们在干嘛?

评分

##脸,无处不在。仪式,崇拜,真相,镜像。既是人类学,也是心理学;既是社会史,也是艺术史。作者很有范儿:人脸、面具、肖像、摄影、自我、政治意识、被消费的明星、整容的心理机制……图像学意义的“脸”。我们所见的,与所想的,隔与不隔,传达什么信息?一部很好的全面阐释”脸“的艺术哲学著作。

评分

评分

评分

##(不知道什么时候买的,更想不起为什么会买) 读完后浅薄的我觉得有一丝悲凉,那些渴望抓住的,到头来一场空。 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美少年,名叫那喀索斯(Narcissus)。他爱上了池塘中自己的倒影,日渐憔悴,死后化作了水仙花。在这个神话的大多数版本里,那喀索斯并没有意识到那张美丽的脸是属于他的,反而孜孜不倦地追问:你是谁? 中国民间传说里有“貌柔心壮”的兰陵王的故事。为了震...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