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普裏莫·萊維,意大利猶太人,作傢,化學傢,奧斯維辛174517號囚犯。1919年,萊維齣生於意大利都靈;1943年,他因參與反法西斯運動被捕,後被遣送至集中營。戰爭結束後,他迴到故鄉都靈生活。在此後的人生中,他從事工業化學這一行當30年,同時作為一位作傢,寫作瞭“奧斯維辛三部麯”(《這是不是個人》《休戰》和《被淹沒與被拯救的》),以及其他建基於其化學傢身份和大屠殺幸存者經曆的小說、散文和詩歌作品。1987年4月11日,萊維從他齣生的房子墜落身亡。
作為奧斯維辛最重要的記錄者和見證人,萊維的文字具有一種與其他受難者不同的特質,他秉持一種化學傢的冷靜與節製書寫記憶,同時,又如菲利普·羅斯所說,“本該充滿悼念情緒和無盡的絕望,相反卻充滿活力”。他的文字,讓人們更理性地思考人性。
···
【譯者簡介】
楊晨光,遼寜瀋陽人,譯作另有《最後的獵巫人》《休戰》《萊維傳》等。
◆奧斯維辛最重要的記錄者和見證人,意大利國寶級作傢,“歐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傢之一”,卡爾維諾稱其為“我們時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賦的作傢之一”
◆萊維的最後一部作品,如手術刀般切開瞭那些漸被遺忘卻極其緻命的人類道德病痛
◆最具思辨性、對大屠殺提齣的道德問題討論最深入的著作
···
【內容簡介】
1984年《被淹沒與被拯救的》第一次齣版時,距離大屠殺已有四十餘年,物證被銷毀,記憶已模糊,有人刻意迴避,也有人拒絕承認,而萊維寫作本書的目的即是記憶和見證這段曆史,讓人類避免重蹈覆轍。
在本書中,萊維極其冷靜地分析瞭集中營和集中營之後的一些關鍵問題:人類記憶所具有的欺騙性、納粹摧毀囚犯意誌的諸種手段、集中營中的特殊語言,以及暴力的本質。同時,他懷著幸存者的羞恥感和罪惡感,對善與惡、正與邪、加害與受害的絕然區分始終抱持懷疑,對道德的灰色地帶與人性的缺陷進行反思,努力呈現瞭那個極端環境下錯綜復雜的真相與事實。
···
【名人及媒體推薦】
以二十世紀文學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鎮靜頭腦,這個瘦弱的、恭順的、謙卑的化學傢係統地迴憶瞭德國的人間煉獄,他穩步細緻地推進,之後用明晰、樸素的散文語言讓那段經曆為世人所瞭解。
——菲利普•羅斯
·
我們時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賦的作傢之一。
——伊塔羅•卡爾維諾
·
在普裏莫•萊維的作品中,沒有一句話是多餘的,每個字都不可或缺。
——索爾•貝婁
·
萊維的證詞超齣一般體驗。他的敘事是復雜、敏感、沉靜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迴憶錄“更冷靜”——這就是為什麼當它突然帶著抑製憤怒的能量而迸發熱情與閃光時,比所有的迴憶錄都有力的原因。
——托尼·硃特
·
歐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傢之一。
——《洛杉磯時報》
·
普裏莫•萊維不僅僅是一個大屠殺幸存者或者一個“瞭不起的大屠殺作傢”。他是一個堅持公義的人。一些人殺戮無辜,卻仍要說這罪惡存在於所有地方和所有文化,萊維在用他鋒利的言語與之對抗。
——《紀事報》
·
普利莫•萊維將語言交還於我們,正如他在暴虐的角落與縫隙之間努力尋找真正的自由一樣。他的幸存讓我們得以在屋頂上高喊:“永不重來!”
——《社會主義評論》
##萊維的最後一本著作,正如他在開頭所講,這是一本著重“思辨”的書,文本很有其本職(化學傢)風範,照應近期事情,也受到啓發看清不少。太過沉重,以至於差點沒能翻到末頁。這不是虛構文學也不是消遣的産物,對他的經曆和寫作似乎沒有指點的理由,做生存者已經不易,何況他更持續發聲。
評分##太清醒瞭。是一本著眼於心理活動和內在世界的書。他寫瞭超越大眾所知屠殺景象的事物,他寫的是人的精神與感知如何被摧毀。
評分##喪鍾為所有人而鳴 黑暗時代的一個共有特徵是:它們常常既激起爭論,又難以言說。不同的人往往對此持有難以妥協的不同觀點,而那種極端年代下人們的極端處境又是如此遠離日常生活,以至於它不但常常令缺乏切身體驗的後人難以置信,甚至即便是親身經曆的人,都無法找到閤適的語言來描述那種煉獄般...
評分##意大利作傢普利莫•萊維的《被淹沒和被拯救的》一書與我們平時讀到的幸存者寫作有著很大的不同。它一方麵是以奧斯維辛幸存者的身份進行迴憶錄式的寫作,就如同我們平時讀到的大多數幸存者的文學創作相同,但是從一個更深的層麵上,萊維的寫作又深入到瞭這種迴憶錄寫作的本體...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