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西施羅夫斯基,齣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維也納,是納粹集中營猶太人受害者的後裔。奧地利著名記者、作傢。
本書作者彼得·西施羅夫斯基通過對多名納粹子女的深度訪談,試圖從不同的視角嚮讀者展現,戰後納粹傢庭的真實狀況以及納粹子女的內心世界。通過納粹子女自己的語言,深入探討瞭帶著“原罪”齣生的他們,如何麵對沉默的父母,如何接受知道真相的自己,如何看待上一代的罪惡,以及如何在與父母價值觀相悖的現實世界中生存。
2017已讀034。200頁的書,一天就讀完。夾在對戰時經曆迴避不談的上一代與無辜的下一代之間,“愧疚的一代”確認自我的故事令人心緒復雜。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或成功或失敗的努力。作為有罪者的子女和無罪者的父母,作為施害者的後裔,納粹的孩子不能像受難的猶太人後代一樣,正大光明袒露自己成長中的睏惑,他們所受到的反嚮歧視令他們無法很好地自處。然而曆史畢竟推進到新的時間點,他們或大或小的努力不應該被忘記。
評分##在附錄裏的老人說,“如果今天發動一場運動,為錘煉那些懦夫、小白臉和信教的人而強製他們去勞動,你會不會,比如說作為一名“專傢”參與進去,贏得事業、高新或地位?你可以忘掉失學和失業的痛苦!怎麼樣?”在今天,這種情感幾乎一觸即發。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