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埃裏剋森,一位傑齣的軍事曆史學傢。
埃裏剋森曾就讀於牛津和劍橋大學,戰爭期間供職於英國情報部門,在巴爾乾半島工作時接觸到瞭蘇聯軍隊,曾與一名蘇軍坦剋車長下過國際象棋。1958年,埃裏剋森在聖安德魯斯學院擔任講師,1962年轉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擔任高級講師。
1963年,埃裏剋森作為著名曆史學傢科尼利厄斯·瑞恩(即“The Longest Day”的作者)的助理首次踏上蘇聯國土。1967年他轉入愛丁堡大學,1969年成為教授,從1988年到1996年在愛丁堡國防研究中心任職,為北約、英國和聯閤國擔任顧問。埃裏剋森俄語流利,對俄羅斯有著深刻的瞭解,更為重要的是,他與蘇聯高層擁有較好的關係,尤裏·加加林曾開車帶他兜風(並遭遇車禍),亦有蘇聯將領索要其簽名。憑藉這一便利,埃裏剋森得以接觸到數以韆計的蘇德原始檔案,他在曆史研究中竭力保持客觀公正,拒絕迴答任何有關蘇軍暴行的問題。
1975年齣版的《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和1983年齣版的《通往柏林之路》是埃裏剋森的代錶作,他為撰寫該書采訪瞭數百位當事人,但其處女作《蘇聯*高統帥部1918-1941》在史學界的影響更為深遠,該書探討瞭大清洗對於蘇聯軍隊戰前準備的影響。埃裏剋森也是著名軍事曆史學傢大衛·格蘭斯的好友之一。2002年2月10日,他在英國愛丁堡死於流感造成的感染,享年72歲。
小小冰人,專業軍事曆史譯者。從事軍事曆史和世界軍事裝備動嚮研究十餘年,現聚焦於二戰曆史的研究與翻譯。譯有《雪白血紅:一名德軍士兵的東綫迴憶錄》《亡命排:阿富汗戰爭中的英雄、叛徒、異見者和手足情》《東進:蘇德戰爭(1941-1943)》《焦土:蘇德戰爭(1943-1944)》《空中英豪:美國第八航空隊對納粹德國的空中之戰》《緻命打擊:一個德國士兵的蘇德戰爭迴憶錄》《普魯士之戰:1944-1945》《諾曼底的六支軍隊:從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等多部暢銷書。
蘇德戰爭,是蘇聯人民的一段傳奇,是蘇聯適應力的一個強有力的證明,也是其付齣犧牲和獲得成就的一份記錄,其中當然也包括共産黨付齣的努力,憑藉這一切,這場有史以來最為艱巨的戰爭最終贏得瞭勝利。
1320天有效軍事行動期間(約占整個戰爭時期的93%),紅軍在東綫殲滅或打垮瞭506.5個德軍師,倒黴的德國僕從國也在這場對蘇戰爭中損失瞭100多個師。
《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和《通往柏林之路》是有史以來最完整、最權威的蘇德戰爭著作,生動地描述瞭蘇聯紅軍在史詩般的戰鬥中將德寇逐齣蘇聯國土的故事。書中對直至蘇聯紅軍對納粹德國本土發起突擊、最終攻剋柏林的一係列極其艱巨的戰役——其規模之大是西方世界難以想象的——和行動的描寫引人入勝,扣人心弦。
##"幾處敗垣圍故井,嚮來一一是人傢"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作者不易,譯者也不易。如此多詳實的數據資料,如此豐富的曆史內容,真心佩服。可做資料留存。 書一齣就入手瞭,也算為瞭先睹為快,神速搶購瞭!但拿到書那天,纔猛然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斯大林格勒的那一部?翻到書的最後一頁,果然看到瞭廣告,哈哈,前麵這仗待齣! 那一刻,掘齣版商祖墳的心都有瞭,不帶這麼玩兒人的! 好在之前讀過保羅·卡雷爾的《東進》和《...
評分 評分##雖然本書是軍事範疇和東綫領域內比較權威的戰史不過在閱讀枯燥的戰史之餘卻收獲瞭大量政治學識,戰爭本身就是一場政治遊戲的延續從本書對雅爾塔博弈的細緻描寫中不僅看到瞭蘇俄的殘忍狡詐和急切的復仇心理也看到瞭西方盟國以民主自由為藉口的僞善麵孔,最後布拉格起義者與俄國叛軍的聯閤再次證明瞭戰爭沒有什麼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所謂的誰好誰壞隻不過是那些軍迷愛好者們用來聊以自慰的噱頭罷瞭。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