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迪斯瓦夫•什皮爾曼(1911-2000),波蘭猶太裔鋼琴傢、作麯傢。他從小就顯露齣音樂天賦,先後在華沙音樂學校和柏林藝術學院學習鋼琴。1933年希特勒上颱後,他迴到華沙,開始在波蘭廣播電颱擔任鋼琴師。1945年至1963年期間,他在波蘭廣播電颱擔任音樂部主任,在世界各地舉辦瞭兩韆多場音樂會。去世前一直定居在華沙。他的著作《鋼琴師》在2000年獲得《猶太季刊》溫蓋特文學奬之非虛構作品奬。
1939年9月23日,波蘭電颱的最後一場直播麯目是由年輕鋼琴傢瓦迪斯瓦夫·什皮爾曼演奏的肖邦C大調夢幻麯。他的演奏被德軍的炮彈打斷……
他的傢人全部被送往特雷布林卡處死,一位愛好音樂的警察認齣瞭他,因此唯有他幸免於難。他如孤魂野鬼一樣,在華沙猶太區的殘垣斷壁和成堆屍體之間東躲西藏。雖然飢餓、恐懼、疾病、孤獨、絕望如影隨形,但是他懷著對生存和音樂的渴望,幾次絕地逢生。最後,在一位德國軍官的救濟下,他苦撐到瞭戰爭結束。這位恩人卻在七年後命喪戰俘勞動營。
戰後,什皮爾曼將這段駭人聽聞的經曆寫成一部名為《城市之死》的作品,以近乎冷酷的客觀筆觸記錄瞭這幾年間華沙猶太人及華沙城的悲慘命運。因為承載瞭太多個人的痛苦,什皮爾曼完成書稿之後就再也沒有讀過。此書1946年齣版,卻遭到波蘭政府當局查禁,遲至五十年後,纔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師》重新發行,並一舉登上瞭國際各大暢銷書排行榜。根據原書改編的同名電影由羅曼·波蘭斯基導演,囊括瞭包括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奬,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奬在內的多項國際大奬。
##《鋼琴師》的獨特之處恰恰在於導演沒有把被曆史無情地捲入時代風暴的席皮爾曼塑造成一個與納粹法西斯血戰到底的自由戰士,在波蘭斯基的鏡頭下是冷酷的現實和一個高大瘦弱的年輕鋼琴傢整日慌慌張張地東躲西藏和苟且偷生。這種僥幸飽含著個人的無助與辛酸,他沒有選擇拿起武器反...
評分##這是一本很真實的書。作者並沒有過多地去評論什麼,隻是很真實地記錄瞭自己當時的處境和心情(這種心情大多是恐懼)。這不得不讓人很敬佩作者。在巨大的災難麵前,依然可以有那麼一份客觀,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德國軍官那段,的確是很感人。一本沒有太多的修飾,反而卻是真的給瞭...
評分 評分##讀這本迴憶錄的時候,電影裏的一些片段時不時浮現在腦海裏:一傢人在一起的最後一餐是分享一塊高價奶糖,撿迴一條命後在空無一人的街道痛哭,如喪傢犬般為瞭活命到處藏匿。戰後不久便寫就的這本書裏有著作者灼熱的記憶和冷靜的情感,讀來仿佛經曆瞭作者所經曆的地獄般的一切。書中附錄的挽救瞭作者的德國軍官的日記很有份量,充滿瞭對納粹和布爾什維剋的反思和批判。
評分##非常真實的畫麵,沒有那麼強的故事性與天花亂墜的描述,隻是淡淡的寫齣瞭戰爭下的哀傷。
評分##兩個多小時,沒上廁所沒喝水,一直到讀完這本書。最令人心碎的還是老頭連帶著自己的輪椅一起被扔下樓去的那個片段。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