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鬆齡(1640-1715),字留仙,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人,以撰著狐、鬼為主要題材的文言短篇小說《聊齋誌異》聞名於世。另有詩文集,今人閤編為《蒲鬆齡集》。
趙伯陶,1948年8月生,北京市人,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研究》編輯部編審。校點古籍《船山詩草》、《古夫於亭雜錄》(中華書局),注釋評選《明文選》、《王士禛詩選》(人民文學齣版社)、《袁宏道集》(鳳凰齣版社)、《七史選舉誌校注》(武漢大學齣版社)等。編著《中國文學編年史?明末清初捲》(湖南人民齣版社)。
目錄
《聊齋誌異》是清代著名文學傢蒲鬆齡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蒲鬆齡是一位充滿現實關懷的文學傢,他的小說,構思奇特,情節麯摺,人物生動,既包蘊瞭深厚的文化傳統,又與當時的社會民情密切聯係,文筆簡練,情韻悠長,並且富有雋永的鄉土氣息。該書以其傑齣的藝術成就把我國的文言小說推嚮瞭高峰。
本書注評者研究《聊齋誌異》多年,對作傢遣詞之用心體察入微,注釋部分,小到字詞訓詁、人名、地名,大到社會製度、曆史背景,都做瞭準確、詳盡的注釋;評點文字,則眼界開闊,注重探明其本事、源流、事理,參照中外有關文獻,闡發文本深層隱含的微言大義,很好地揭示瞭小說的藝術價值。
##前陣子看《鐵齒銅牙紀曉嵐》第四部,戲裏楊韆嬅演的小姑娘,看老紀寫的鬼故事看得欲罷不能,和珅也對老紀寫鬼故事的本事自嘆弗如。當然,我知道看電視劇不該這麼較真,可是我實在看得彆扭。紀昀同學最大的功績,莫過於編瞭四庫全書,是一位成功的圖書編輯,另外也喜歡寫寫書...
評分##注釋很詳盡,卻也有點太詳盡瞭。前言很好。聊齋一書,寫狐寫鬼寫情寫俗,根本上都是在寫“士”,即“鬆齡胸中無一鬼狐”。士林文化以儒傢文化為主流,關心社會實踐中人際關係的調整,體現在聊齋中,就是勸人為善、嚮往政治清明、男讀女織的小農生活,重精神修養、審美層次,在現實中懷纔不遇、慎獨自律、清高自守,在想象中則以虛構的佳人代償青雲路,實現理想,告慰文人的落寞癡心。其實揀幾篇有完整情節的名篇讀下來,就可感到這種“自娛、自戀”隱現於字裏行間,男性中心視角甚至有損閱讀體驗,所謂“今古窮酸慣會替女婦心中取中自己”爾。凡是落魄書生,必得一二三絕世美人急赤白臉投懷送抱,哪怕俠女,也要靠給你懷個孩子來報恩。如此,最後滿腦子記的無他,盡是“歡”、“交”、“綢繆”。可憐男作傢到底是男作傢。惟一愛笑的嬰寜,實在可愛。
評分 評分##小三就在我們身邊,正在進行或者將要發生,所以我反復讀瞭這篇《恒娘》。她戰勝小三的方法,名叫“易妻為妾”,字麵意思是變妻子為小妾,他不是對老婆沒感覺瞭嗎,他不是喜歡小妾嗎,他不是喜歡小三嗎,恒娘就告訴妻子們,怎樣把自己變成受寵的小妾,從而集三韆寵愛於一身,...
評分 評分##巔峰絕響蒲留仙 趙鬆 三百年前,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除夕,在山東淄川傢中,中國史上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傢——七十六歲的蒲鬆齡寫瞭生命中最後一篇文字——絕句《除夕》: 三百餘辰又一周,團圞笑語繞爐頭。 朝來不解緣何事,對酒無歡隻欲愁。 因心中隱約有莫名的不安,或...
評分##能把這部聊齋原文連注解參透,中文水平必能飛升
評分##在讀第一冊,注解不厭其繁,想要瞭解蒲鬆齡文字齣處很好,文後簡評得當。非常好的閱讀版本。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