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1977—2013) 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學文學學士、碩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哲學博士、颱灣“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詩學、詞學、清代文學和古典文學理論,2013年3月15日因急性白血病在北京猝然去世。著作還有《龍榆生先生年譜》(2001)、《詩史》(2007)、《清詞的傳承與開拓》(閤著,2008)、《無聲無光集》(2013)、《帝國的流亡: 南明詩歌與戰亂》(2014)、《朝歌集》(2014)、《易代之悲:錢澄之及其詩》(2014)、《張暉晚清民國詞學研究》(2014);整理作品有《施淑儀集》(2011)、《忍寒詩詞歌詞集》(2012)、《陳乃文詩文集》(2014);編著有《量守廬學記續編:黃侃的生平和學術》(2006)、《忍寒廬學記:龍榆生的生平和學術》(2014)、《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陳世驤古典文學論集》(2015)、《龍榆生全集》(2015)。
本書從《本事詩》開始,往下搜羅瞭兩宋到明清重要的“詩史”論述,完整地勾畫齣中國文學批評史與“言誌”的抒情傳統並立的另一個以“詩史”標目的紀實傳統。全書徵引文獻豐富,分析透徹,在對《本事詩》、明代復古詩論及清初王夫之、錢謙益“詩史”觀念的討論中均提齣饒有新意的結論。
##2017.6.30 晴 1977—2013 社科院 傢藏
評分 評分 評分##對於“詩史”概念的曆時性辨析以及追根溯源式地解析材料讓人嘆服。這樣的寫法一直是我的理想範式之一。結閤最近閱讀,還有一種感覺:在逐層剝離和拆解詞句、概念的過程中,似乎更容易造成誤讀(尤忌觀念先行)。關於“詩史”我始終存在一些說不清的睏惑,梅村的“詩為史外傳心之史”大概最慰心跡。
評分##杜甫詩的研究在中國古代真是個大IP
評分##概念考據。
評分 評分##詩史一說,起於宋人評杜詩,而盛行於明清,又有諸多反復之說。評錢的詩論戛然而止,很有意思。錢引用清人詩論,現在想想很豐富啊。有時候還真是比較支持紀曉嵐的。
評分##著眼於“詩史”這一傳統士人的公共話題,典型的關鍵詞研究。對“詩史”的概念離析和脈絡勾稽,精要明晰,古典文學批評史的當行本色。但對於曆時性之“影響”的分析,令人生疑,散亂的論述是否都如此體係化呢。感覺也太沉溺於概念辨析,沒有知識史視野中的概念生成與流變,讓“詩史”變得單薄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