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島幼八,1942年生於東京三田。一歲時全傢移居中國東北,抗戰勝利後由中國養父母撫養長大,1958年迴國。1966年進入日本中國友好協會總部事務局,主要從事翻譯工作,全麵投身於恢復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群眾運動。之後也一直從事日中翻譯工作,為兩國的交流服務。六十九歲退休,七十歲開始撰寫迴憶錄《何有此生》,完成日中兩個版本。
他是一名“老日中”,即日本的日中友好活動傢。
他曾與唐傢璿同場做過翻譯。唐傢璿主動介紹他說:“中島先生長期從事日中友好工作。”
他始終對中國懷抱感恩之心,願以自己的親身經曆為中日兩國友好做見證。
中島幼八,曾作為日本遺孤在中國生活十五年。一歲即隨父母來到中國東北牡丹江省寜安縣。戰後,他沒有隨親生母親返迴日本,而是憑著自己的意願,和中國的養父母一起,度過瞭典型的中國北方農村的童年生活。他的養母和養父都是勤勞淳樸的中國農民,這塑造瞭中島幼八樸實堅毅的性格。十六歲迴到日本後,中島幼八憑著這種性格成功地適應瞭日本社會,並始終實踐著自己終生為日中友好而努力的人生理想。
##本書的價值在於真實記錄日本遺孤這段真實的曆史,同時看到那個年代東北鄉村的生活片段,感慨良多。
評分 評分##看多瞭抗日神劇,不如來讀讀這本書吧,我們都是時代洪流中的一介塵埃,除瞭南京大屠殺,日本平民也是二戰的受害者。中島記憶中的給他無數溫暖的大東北,幫他迴國的紅十字會,纔是人性溫情的模樣
評分 評分##正因為情感樸素、剋製,反而非常悲傷。所以什麼國傢啊、民族啊,都是虛僞的,隻有人和人之間的牽連纔是真的,那些隨著大時代漂浮的無可奈何,旁觀者反而比當事人更加感到遺憾。
評分##很特彆的一本書,文字素樸,情感卻極其真摯。所涉及的東北日僑曆史我是頭迴讀到。從中國底層百姓那裏感受到的真實而寬厚的人性不但支撐作者從事瞭幾十年中日友好工作,也是寫作這本書的源頭。除瞭一些有年代感的生活細節,作者本人人生觀確立的過程也體現在瞭書中,值得一讀。
評分##不能作為文學作品來讀,可憐一個老人的心願,真是平實感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