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泳,男 1961年出生。山西省榆次市人。1983年毕业于山西晋中师专英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校报编辑。1986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批评家》杂志社任编辑,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报告文学。1989年后在山西省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工作,后任《黄河》杂志社副主编,转而研究储安平与《观察》周刊、西南联大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出版过《逝去的年代》、《储安平与<观察>》、《清华三才子》、《血色闻一多》等著作。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被摩罗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谢泳、林贤治和余杰)。2007年被厦门大学破格聘请为人文学院教授。以知识分子、“五四”以来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研究逐渐闻名。
本书记录了世纪之交中国知识界的一场重要论争:据说胡适与鲁迅分别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两条不同道路”。在我看来二人殊途而同归。若依张承志的定义,凡是“非暴力主义”都是现存“体制的招牌或粉饰”(本书第287页),则胡、鲁二人都是“体制内”的知识分子。虽然鲁迅自比“战士”,以杂文作匕首、投枪,但他却没有参加暴力革命;即使发表文章说他向往苏俄、同情工农革命,按照“自由派”知识分子认可的美欧标准,那也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在我看来,胡适与鲁迅都秉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追求自由、平等、民主、人权;只是对执政者信心有大小,采取的态度有合作与不合作之分,即各自选择的人生姿态与实现理想的方式有所不同。无论如何,辨析鲁迅与胡适的同与异,至少有思想史上的价值。所以,这本辑录对胡、鲁评价各抒己见文章的选集,值得一读。
##胡适和鲁迅的名字前都曾经有过无数的修饰语,但有多少经得起时间的磨洗,还多少有些存疑。研究鲁迅的著作汗牛充栋,他的文章每一个字都躺着一个研究者绝非夸张之言,鲁迅的评价也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几起几落;相对而言,国内研究胡适的文章就少得多低调得多,而且批评文字...
评分##这个版本的校对太糟糕。
评分 评分 评分##这个版本的校对太糟糕。
评分##奇怪,我买的该书竟然不是这个封面,是类似于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的封面,不过,这让我更喜爱。
评分##一破一立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