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1938–39/1941) ,副標題是“三十年戰爭紀事”, 時代背景就是17世紀德國三十年戰爭。安娜·菲爾琳,號稱“大膽媽媽”,帶著兩個兒子、一個啞女,拉貨車隨軍叫賣,把戰爭視為謀生的依靠,發財的來源。一個士兵望著她的貨車預言:“誰要想靠戰爭過活,就得嚮它交齣些什麼。”這個把生活希望完全寄托於戰爭的女人,最終落得傢破人亡。這是一個在戰爭中為謀生不怕冒險,不計後果的女人的悲劇。 “大膽媽媽”稱呼,來源於德國17世紀小說傢格裏美爾豪森的流浪漢小說《女騙子和女流浪者庫拉捨》。“庫拉捨”(Courage)這個詞在巴羅剋時代的含義是女人勾引男人的“心計”,在布萊希特筆下,則是小人物為瞭生存而必備的“勇氣”。
##在一個有條有理的國傢裏用不著道德,大傢可以變得很平庸,當個中等人。 此句可以參照學雷鋒活動閱讀。
評分##當初西方美學史一直提到的,終於拜讀瞭
評分##末瞭,不僅戰爭變成瞭一張幕布,大膽媽媽自己也隻是這幕布上的一層圖樣。想康一邊盤貨一邊評點戰場局勢那場。唱段好多 “窮人需要的是膽量。因為他們什麼都喪失瞭。處在他們的情況下,早上起床這件事情,就需要有膽量。”2021-096
評分##農婦祈求神的幫助,啞巴則甘願一死在屋頂敲鼓。令人心碎的愛美的卡特玲啊……每章開頭的情節提示企圖間離,大篷車的意象非常豐富,戰爭與和平辯證思考的載體,“和平爆發啦!”,無處不在的諷刺,老實兒子施伐茲卡司在戰爭中死去,聰明兒子哀裏夫在和平中死去,搶奪農民在戰爭中可被視為勇武,坐於將軍右首,和平時則是愚蠢隻能被擊斃,國王為瞭自由發起戰爭侵占自由,激發人戰鬥的傳教牧師在戰爭中脫去長袍劈柴苟活,和平時又重操舊業。“一方麵這是一次戰爭,那就有奸淫燒殺,另一方麵它跟其他戰爭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是宗教戰爭”。這齣劇隻看劇本有很直擊人心的舞颱感,這麼多年竟然從來沒去看過舞颱版本。
評分##“窮人需要的是膽量。因為他們什麼都喪失瞭。”
評分##這不是德國版的活著?
評分##最有理由痛恨戰爭的人最盼著戰爭不要結束
評分##可憐的母親
評分##讀過的第一本以三十年戰爭為背景的書(說來慚愧華倫斯坦、癡兒西木都還沒看過)。布萊希特在顛倒價值觀方麵絕對是大師:比如戰爭好過和平,金錢重於信仰。一切隻為苟活於亂世,一心為己尚難活命,堅守原則(老實的次子)和胸懷博愛(啞巴女兒)的人簡直就是異類瞭。另外:大膽媽媽簡直就是女版周星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