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年的最後一天,二○二○年元旦的前一天。這一天下午,我和妻子從上海虹橋到達東京羽田。作為東京大學國際高等研究所(Tokyo College)的特任教授,我將在這裡,開始八個月的訪問與工作。可人算不如天算,沒想到,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讓看上去很美麗的行走計畫,全部化為泡影,又迴覆過去老習慣,依舊在研究室、圖書館、食堂和住處四點一線行走,宅茲東京。我多年來的習慣,就是但凡讀書,便必作筆記,這使得我的筆記和別人的日記不同,更像是自己的讀書日課,在這八個月的筆記裡,留下的不止是東京的美好記憶和東京的讀書心得,也留下瞭疫情期間睏守日本的複雜心情。 於是經篩選之後,就編成瞭這本長長短短,體例不一的《東京劄記2020》。 ——葛兆光
##書評好,其餘他有點想當然瞭。尤其是醫院一節。
評分##略過瞭一些有關「日本史」的篇目……
評分##熟悉的文字風格,以隨筆的形式將遊記、讀書筆記、個人所思融為一體且“寓經世之意”。 遊記部分可與同期大陸這邊齣版的《到後颱看曆史卸妝》中普林斯頓部分對讀,也能看齣一些個人喜好(比如應該真的很喜歡莫奈)。 讀書筆記部分雖然看起來雜亂,但所思所想非常明確,可惜這些思考拉不動大象。另外談到歐美學者對他書的批評時“他們不瞭解我們這些中國學者的現實處境”也是心情復雜。 而這本書的主旨,我想書中《給理想國十年題詞》是最恰當的——這十年世界和中國風雲翻滾...很悲哀你隻能身不由己的被曆史裹挾...需要親曆曆史的人們,動筆把經曆的看到的甚至聽到的記錄下來。說不定就是在經曆巨變的時代呢。
評分主體內容是訪日期間會友、遊曆和讀書的隨筆,形式灑脫文字簡單,箚記二字的確如是。從日記的密度來看,葛老師讀書真是極為勤奮,也成體係,專業之外幾乎很少雜書。我對專業內容不是內行,但學會一些輯錄資料和筆記評述的方法。
評分##葛老師晃蕩得好開心
評分##略過瞭一些有關「日本史」的篇目……
評分##葛大師,一如既往的水,大部分書評寫的還不如本科生
評分##葛老師2020前八個月睏居東京的日記。快速翻過瞭葛老師本書中少量關於疫情的、關於中國的、關於全球史和比較視野的幾篇。也是前幾日葛老師和許知遠的對談齣爐引來讀此書的興趣。其餘的篇幅關於日本史的雖也很有興趣,但奈何不是麵嚮普通讀者,很有當年讀葛老師關於朝鮮文獻的《且藉紙遁》的感覺,我等隻能在專業評論裏找尋稀疏幾句對現實的評價。想讀日期20220414
評分##homework。兩日匆匆讀畢。讀書筆記是最不能示人的東西,一是雜蕪,一是私密。這部筆記體現葛氏立場最明,和禪宗研究一樣,他自己其實也在鬍適的延長綫上,整理國故,再造文明。我輩青年人再難如是觀瞭。所以纔有“中國”恐尚未齣世的持論。人皆道《宅茲中國》有“解構”氣,杜贊奇則批評其一邊一邊,兩端首鼠。假如這種解構氣當真存在,其來源就在“中國尚未齣世”上,“文明”之“中國”是不在場的中軸。//身體性地感受到瞭什麼叫與日本學者論日本史,葛老交遊廣泛,讀書又有統係,身處其間,對日本人文學界的問題意識乃趨精熟。這也隻有在有自己一方根基、有自己的問題意識後纔能做到。葛老核心是(國傢)“形成”二字,所以關心日本人如何討論日本的形成,關心國傢的位置、功能與影響,關心族群與認同,這都是他自己研究的關鍵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