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是學者楊早“置身曆史現場”係列的第二彈,《民國瞭》的續篇。
作者花瞭一年時間,摘抄瞭1912年《申報》的各版新聞,從上百萬字的媒體的描述和報道裏,抽絲剝繭,化身為民國報館記者,帶領讀者穿越迴民國元年的大小曆史現場,實景呈現1912年的中國與世界。
★推薦語
全書十二章就是1912年的12個月,從1912年孫中山就任大總統起,以1912年歲末防治鼠疫而終,楊早真的就像一個在場名記一樣,全年無休地奔波在民國的大小曆史現場,大到孫袁總統之爭,小到上海電車漲價,上天入地,史傢心跡。非常喜歡這本書的體例,充滿瞭現場感和曆史張力。
—— 張明揚(曆史寫作者)
這本書是辛亥百年後的一次個人化顯影。楊早以百年前的新聞作為“虛擬在場”之基石,創造齣一棟雕梁畫棟的幻想樓閣——這閣樓裏麵有江山鼎革,斷橋荒寺,英雄肝膽;也有書生意氣,喧嘩市井,升鬥小民。
—— 易小荷(資深媒體人)
本書的筆法正像一位記者穿行在民國曆史風雨之中,進行有趣而犀利的記述。又像是陶潛一樣的農人,在那漸漸荒蕪的曆史田園之中,清理整頓,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 六神磊磊(自媒體作傢)
《元周記》是楊早抄《申報》一年之所得,抄報的過程既是對曆史全局的觀察,也是對曆史細節的爬梳,通過這本書,我們發現一段原本被遮蔽的共和曆史。
—— 綠茶(資深書媒人)
▎內容簡介
作者化身為民國報人,在文字構成的舊世界老中裏穿行報道,帶領讀者穿越迴1912年,見證民國元年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麵的諸多細節。相比於1911 年辛亥革命的轟轟烈烈, 1912 年著實是平凡又令人焦慮的年份:科技全無進步,社會更加混亂,經濟乏善可陳,學術亦少創新。然而,破敗之下,整個社會的精神生活卻經曆著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切都充滿著無限的可能。作者用文字重現瞭 1912 年的中國與世界,描繪瞭一幅完整生動、極具煙火氣的社會圖景。
##楊早很會編書!
評分似乎是獲得瞭編輯贈書。這本書也太酷瞭吧!簡直就是我理想中的曆史讀物應該有的樣子。各種文體的混搭,紀實與虛構的互文。對於專業學者而言恐怕有點不過癮,但是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閱讀體驗會相當棒。有趣又有心。
評分##我一邊讀《元周記》,一邊讀《江城》,一邊在21世紀的中國社會努力生活。公元1911年、1996年、2021年,民國報人記錄下的、美國人筆下的和我自己親身經曆的巨大現實在腦內匯成一幅曆史交錯的圖景。我們中國人有自己的路要走,那就是中國人民一定要過上好日子,而這個“好”的標準——一個存續瞭五韆多年的文明自然心中有數——不需要彆人來教。
評分##有一點好看
評分##【2021006】《申報》真的是提供瞭很多鮮活的民國政治、生活研究,近代新聞史靠它養活瞭不少人。(寫法個人意識挺強的,不足正文敘述中作者會突然加入個人判斷,不是太喜歡。個人看來,這個1912年寫得還是很零碎。
評分##【2021006】《申報》真的是提供瞭很多鮮活的民國政治、生活研究,近代新聞史靠它養活瞭不少人。(寫法個人意識挺強的,不足正文敘述中作者會突然加入個人判斷,不是太喜歡。個人看來,這個1912年寫得還是很零碎。
評分##民國是真正的韆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是韆年未有之大機會,可惜瞭。
評分##上學時最發怵民國時期的曆史瞭,人物多、事件多,都得背。後遺癥是覺得那時的信息亂哄哄理不清就好自為之不去碰。可讀這本書,雖然還是經常一頁就好幾個人物登場,南派北派維新派立憲派革命派,但會一下子被各種有意思的事兒吸引,事情講述得就像發生在昨天,想起初中寒暑假看早間電視颱的新聞讀報,又八卦又娓娓道來,有趣極瞭。會感慨曆史還能這樣講,也感慨民國真是辦報人的黃金時代,亂中有元氣。
評分##藉古諷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