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欧洲局势急转直下,但各国领导人都在极力阻止世界大战的爆发。英法绥靖主义者一直梦想实现世界争端“大和解”;就连希特勒也只想发动对波兰的局部战争,避免一场直面英法的世界大战。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双方领导人为遏制战争而进行的频繁交手,却最终在无意间把人类推向了二战的深渊。
第一回合:
德国:希特勒用《苏德条约》威慑英法,使其放弃援助波兰
英国:一改对德妥协的政策,同波兰签署了《互助条约》
结果:希特勒措手不及,被迫取消8月26日对波兰的进攻
第二回合:
英国:主动外交出击,授权瑞典商人促成英德和谈
德国:瑞典商人产生反效果,希特勒断定英法不会对德宣战
结果:9月1日,德国发动波兰闪击战
第三回合:
法国:寄希望于墨索里尼能劝说希特勒重启和谈
英国:用“最后通牒”逼迫德国从波兰退兵
德国:希特勒自认看破了英法的“虚张声势”,拒绝“软硬兼施”
结果:英法对德正式宣战,二战爆发
翻开本书,沉浸式感受二战前夕的惊心动魄与阴差阳错!
##两群人互相恫吓,都相信自己能唬住对方,最终共同把局面搞到不可收拾了。
评分##????时间线太乱了
评分##书中描写了很多看似可以不爆发世界大战的契机,其实在德国体制之下,对盟国来说,早打肯定好于晚打。另此书配合克拉克讲一战爆发前的国际形势的《梦游者》一起看会很有意思。
评分##每个人物都有个性,很立体。
评分##纳粹德国的强硬态度和卑鄙手段,英国和法国对于德国闪击波兰的不作为拖沓的态度。希特勒的强硬,张伯伦的绥靖主义,达拉弟的和平主义,历史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评分##有点混乱
评分##对历史细节的描写挺有意思,但作者的历史观还是太唯心了,二战注定无法避免,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也同样身不由己,不在1939年的波兰,也会在不远的某个时刻。
评分##纳粹德国的强硬态度和卑鄙手段,英国和法国对于德国闪击波兰的不作为拖沓的态度。希特勒的强硬,张伯伦的绥靖主义,达拉弟的和平主义,历史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评分流水账,感觉是一个不敢表达观点的人喋喋不休一定要唠叨这件事,但又说不出有价值的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