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欧洲参加一战的中国劳工约九万人,大多来自中国山东等北方省份,其中有5000名中国劳工阵亡,战后少量留在法国,其余八万余人全部返回中国。时间过去了一个世纪,阵亡的这5000名员工也渐渐被历史遗忘。本书作者吴芳斯女士用详实的资料和图片再现了这些阵亡劳工生前死后在欧洲的命运。
##很多图片,史料丰富
评分战后凡尔赛瓜分会议,协约国只关注、追逐自己国家的利益,将十四点和平建议弃置一边,现实政治战胜了理想主义,而中国成了最大的输家。 哭笑不得的几点错误,图例第4页「太后2岁的外甥溥仪登基」,从慈禧夫家来说溥仪是慈禧的侄孙子,从溥仪的母系来说,他又是慈禧的干外孙。39页,「雷金纳德·约翰斯顿」,溥仪的外教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叫做庄士敦。40页,伍廷芳不姓「吴」。50-51页,不赞同简单翻译为「俄罗斯」,应该审时度势地按照新旧政府立场分别译为「沙俄」和「苏俄」,既是对史实的真实记录,也是展现俄国在大战前后的立场变化。167页,相比于译者的「奥特曼帝国」,翻译为「奥斯曼帝国」在当代语境里更合适吧。
评分##很多图片,史料丰富
评分##18年12月一版《谁背叛了中国》,19年6月一版《盟友背信》纳入海外中国研究,不明白出版社这样骚操作有什么意思?人家《注定一战》这样搞好歹没改名啊。一直在收读这系列的感到深深的恶心感,不知道手里那本在读的《谁背叛了中国》该怎么办!呕———!
评分##外人视角看一战中国,切题的重点在第5、9章,但通俗读物的写作定位限制了上限,各种背景提要略拖沓,翻译瑕疵也不少。
评分##很多图片,史料丰富
评分##很多图片,史料丰富
评分##面向普通读者,以一战中心介绍了中国的外交处境、华工、外国官员在中国的经历。华工的部分相对学术,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相对有趣。没钱的国家只能以主权利益换取贷款,也是让人叹息。部分陈述有倾向性,不知来自原书还是翻译。
评分##很多图片,史料丰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