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学史上,20世纪下半叶东欧文学具有特殊的地位。东欧作家继承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接受和发展了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世界的冲突及人的存在进行了深刻思考。本书是对东欧观念的一次全面审视,从文学、哲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的多维角度,围绕东欧作家的问题意识,疏理和分析了他们的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型、知识型的作家面对传统价值消亡的现代危机,在强调生活世界的同时,重新追寻失去的意义,探求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现代性等时代重大问题,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强烈不安,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都与西方现代主义迥然相异。东欧观念深刻表明,人类的精神活动总是处于经验与超验之间,向着地平线前行的征途上,既布满陷阱,又充满希望。
##我将用一篇超长的访谈来回报我从这本书里得到的巨大的精神礼物。
评分20190113京东自营没货了,在二当买一本,然后自营无货了。了解一下那几个人及其他人。20180114-21得慢慢读,值得读的书。算哲学类的?讲一与多,伦理与道德,理性与浪漫,经验与超验,此岸与彼岸,价值与虚无等。推荐阅读。
评分##后半本已经弃了半年,非实用主义才学,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边界模糊地带的一场思想高潮
评分##是时候嗑这本了。
评分##一次又一次,我们本可以不用流多少血就能制止暴力,但我们错过了机会。如果不从灾难中吸取教训,如果不接受这些简单的原理,那么我们本可以为决定人类命运而做出行动的机会将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罪恶就是罪恶,任何崇高的理由都不能证明其具有正当性。 是的,我不要崇高,不要!
评分##我将用一篇超长的访谈来回报我从这本书里得到的巨大的精神礼物。
评分##今年读过的书里最好看的一本。“在之间”是柏拉图提出的一个概念,将人生视作介于“绝对的存在与绝对的不存在之间”。既有经验的欲望、情感的一面,也有超验的知识、真理的一面。承认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人性的善恶双重性,世界亦是如此。面对极权,昆德拉用荒诞的日常解构一切意义、价值来对抗,走向虚无,哈维尔用肯定宗教的超验性,诉诸精神上的普遍价值,克里玛和米沃什关注人的生活本身,在“日常规则”下人应有自己的德行追求,无论处于何种时代或者是否有宗教信仰都应有自己的丰富的内心体验,追求人生的意义,也就是超验的诗性精神。坚持多元价值的社会,在更高的超验层面厘清善与恶、价值与虚无的界限。克里玛:“宽容绝不意味着宽容那些要限制他人自由甚至生命权的人,尽管这可以被证明是出于最崇高的目的。”
评分##一次又一次,我们本可以不用流多少血就能制止暴力,但我们错过了机会。如果不从灾难中吸取教训,如果不接受这些简单的原理,那么我们本可以为决定人类命运而做出行动的机会将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罪恶就是罪恶,任何崇高的理由都不能证明其具有正当性。 是的,我不要崇高,不要!
评分##东欧现代性的深刻书写,在自由与极权、理性与浪漫、个人与社会、经验与超验等对立观念之下,作家们给出了关于生活与命运、道德与责任问题的思考。或是回到经验日常世界的个体生命,以自由恢复个体尊严;或是以良知和勇气追求真理;或是在意义世界的探索中重获普遍价值。极具特色的历史与作家们的写作也我们理解自身的现实提供了一个透镜。#非常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