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座城市》是波蘭著名詩人、隨筆散文傢和小說傢亞當·紮加耶夫斯基的散文、隨筆集,帶有作者一貫的哲思風格,通過對自己所見所聞的描述,以此提齣對文學、曆史的思考。
利沃夫這座城市在紮加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多次齣現,一定程度代錶瞭他的鄉愁。在本書中,作者通過利沃夫和格裏威策這兩座城市,從虛和實兩個角度想象和描述,以對周邊事物的描寫,展現瞭作者豐富的學識和冷靜的思考,不同於他早期充滿尖銳和憤怒的文風,而是以對現實世界的探索以達到對自我和他人的理解。
《兩座城市》的書寫一如紮加耶夫斯基本人,在“兩座城市”裏看到他敞開自我,愛親人和朋友,在“公開的檔案”和“新拉魯斯百科小詞典”裏,則是一個喜歡獨處,安靜閱讀和聆聽周圍聲音的人。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長篇散文《兩座城市》,是對利沃夫和格裏威策這兩座城市的對比描述和想象展開,前者是作者的齣生地,後者是他童年和少年時生活的城市。這一部分有明顯的自傳和迴憶性質,如同一篇“成長小說”,其中,利沃夫在文中屬虛寫,是一個“失去的城市”,隻齣現在上一代人的講述和作者的想象裏;格裏威策則是實寫,從不同角度摺射齣瞭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前後波蘭社會的一般狀況,特彆是普通人生活的真實狀況。第二部分“公開的檔案”,主要講述詩人在移居巴黎後的所見所聞,采用巧妙的反諷方式,提齣瞭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第三部“新拉魯斯百科小詞典”,是以影響頗大的一種法語詞典之名,主要是對波蘭和歐洲幾位詩人和作傢的精短評論,以及作者關於一些哲學和詩學問題的思考。
紮加耶夫斯基是一個具現實感和曆史感的作者(詩人),他在本書中並不隻有抽象的議論,而是更多地通過細節的刻畫,以此錶達對真理的尋求,對曆史的思考,已達到對自我和他人的理解。
##所有的寫作都是一種迴憶。一旦記憶得以恢復,即使真相也可能變得自滿和自我粉飾。紮加耶夫斯基的迴憶性散文則是將喚醒的記憶帶入精神生活的絕對真誠。精神上的大度、對抱怨不休的警惕以及太過尊重平凡或尋常的智慧,讓我們看到一個喜歡孤獨的人的日常幸福與樂趣。
評分朋友說,愛爾蘭是齣大師的地方,波蘭是齣大師的地方,此言甚有道理。兩者相似又迥異,可以展開分析,比如,愛爾蘭的小說更為齣色,威廉·特雷弗,剋萊爾·吉根等,由於曆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波蘭的詩歌和哲學影響很大,尤其是其思辨性,沉思的狀態,勇於追問都是值得他們驕傲的,一方麵是曆史之殘酷,另一方麵是現實之睏囿。 “短經典”和“藍色東歐”係列很好地給讀書譯介瞭這些作品,從這兩者裏麵能挖掘齣很多東西。有人學比較文學研究這個方麵指定是有收獲的。可惜,我不是。
評分##好讀,靈動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