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城市

两座城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波兰]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记忆,阅读,另一种目光(总序) / 高兴
流亡·历史·想象力(中译本前言) / 李以亮

第一部分 两座城市
两座城市

第二部分 公开的档案
一个小国家写给上帝的信
春天的雷雨

第三部分 新拉鲁斯百科小词典
两本书
克拉科夫
在图书馆
诗歌未被揭示的玩世主义
身处巴黎的本质论者
看门
文学的两个缺陷
关于神秘的讲座
热忱
存在主义
世界已撕裂
中欧
我杀了希特勒
邪恶
德罗戈贝奇和世界
谋杀
主动语态
兄弟情谊
狂喜和反讽
司汤达
三种历史
读书遣时光
圣人彼得的报告
历史想象力
来自另一个世界
空虚
富于灵感的皮肤病学家
捍卫形容词
天真与经验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两座城市》是波兰著名诗人、随笔散文家和小说家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的散文、随笔集,带有作者一贯的哲思风格,通过对自己所见所闻的描述,以此提出对文学、历史的思考。

利沃夫这座城市在扎加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多次出现,一定程度代表了他的乡愁。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利沃夫和格里威策这两座城市,从虚和实两个角度想象和描述,以对周边事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学识和冷静的思考,不同于他早期充满尖锐和愤怒的文风,而是以对现实世界的探索以达到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

《两座城市》的书写一如扎加耶夫斯基本人,在“两座城市”里看到他敞开自我,爱亲人和朋友,在“公开的档案”和“新拉鲁斯百科小词典”里,则是一个喜欢独处,安静阅读和聆听周围声音的人。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长篇散文《两座城市》,是对利沃夫和格里威策这两座城市的对比描述和想象展开,前者是作者的出生地,后者是他童年和少年时生活的城市。这一部分有明显的自传和回忆性质,如同一篇“成长小说”,其中,利沃夫在文中属虚写,是一个“失去的城市”,只出现在上一代人的讲述和作者的想象里;格里威策则是实写,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波兰社会的一般状况,特别是普通人生活的真实状况。第二部分“公开的档案”,主要讲述诗人在移居巴黎后的所见所闻,采用巧妙的反讽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第三部“新拉鲁斯百科小词典”,是以影响颇大的一种法语词典之名,主要是对波兰和欧洲几位诗人和作家的精短评论,以及作者关于一些哲学和诗学问题的思考。

扎加耶夫斯基是一个具现实感和历史感的作者(诗人),他在本书中并不只有抽象的议论,而是更多地通过细节的刻画,以此表达对真理的寻求,对历史的思考,已达到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19162.这本也不错。

评分

##蛮好。对其中《一个小国家写给上帝的信》《两本书》印象深刻。《两座城市》很有意思,前部分描写的生活其实是在作者的记忆之前的,但写得更生动,正所谓:虚构可能比经验更令人觉得真实。

评分

##“我们楼下的一个邻居,憎恨当局、以致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住所。有时他穿一件蓝色睡衣出现在院子里……他是一个老人,满怀仇恨和绝望。也许他在梦里回到了逝去的日子,那个不得不离开的地方。他活在梦里,只是在梦里。他的睡衣,犹如一件潜水服;他潜入往昔,仿佛一个蛙人。”扎加耶夫斯基的散文书写被历史割裂成两截的生活,充满诗性,在过去的两周里,映照着现实的伤口。来来回回读了三、四遍。

评分

##扎加耶夫斯基的散文可以当作叙事长诗来读,比如自传性的《两座城市》,描绘作家精神地图的《春天的雷雨》,篇幅都很长,在回忆中讲述家族的历史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很多段落文字非常优美,要朗读出来才有味道。第三部分的小词典又分为两类,一部分是评论随笔,分别对舒尔茨、保尔·雷奥多、恩斯特·荣格尔、戈特弗里德·贝恩的生平和作品进行了评述;另一部分是机智的小品文,常以诗歌、历史、修辞为主题,充满奇思妙想和玩世不恭,是怪诞的故事,也是灵感的札记~

评分

##非常欣赏作为诗人的扎加耶夫斯基,语句中的历史伤痕累累,却又有人文主义的灵气……可回望本书的副标题,我不禁要问“论”在何处呢?诗人可以谈天说地,调用隐喻,但论述要有对经验材料的处理与论证,否则本书副标题毫无意义。

评分

##好读,灵动

评分

##本来还纠结读完这本是先读被称其姊妹篇的《另一种美》,还是作家一直称赞的《花园里的野蛮人》,其实蓝色东欧系列连续着读,也是一种享受。可惜计划没有变化快。作家还是妥妥的荣格尔迷弟一枚,舒尔茨篇也不错。原来知识分子也是一种阶级(没什么钱的资产阶级.."PS:文学的两个缺陷”也是很机智的句子~

评分

##图书馆借的,尽管有不少脚注告诉我书里提及的这些人在波兰乃至欧洲有何行迹、著作、地位,对于甚少接触的人如我而言,仍然十分隔膜。看不太懂就放下吧。

评分

##举重若轻的沉思气质,喜欢书中写恩斯特·容格尓、保尔·雷奥多、戈特弗里德·贝恩、布鲁诺·舒尓茨的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