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跨界代表作
成就作家电影经典
废墟之上哀伤恋曲
记忆与遗忘的协奏
-
《广岛:杜拉斯全集4》是《杜拉斯全集》第四卷,收入法国作家杜拉斯于1958年出版的中篇小说《琴声如诉》以及分别于1960年、1961年出版的电影剧本《广岛之恋》《长别离》,三个文本摒弃传统的线性叙事、铺陈描写,绝大部分篇幅为简练对话,特色明显,三者的影响力与电影有直接关系。
∽ ∽ ∽
《琴声如诉》是文学评论界将杜拉斯归入“新小说派”的重要依据。小说描写不可能的爱情,一方是无法从爱中逃离的牺牲品,一方是因爱而杀人的凶手,情杀案的旁观者,却一步步置身其中,这部小说奠定了杜拉斯作为法国现代重要作家的地位。英国著名导演彼得•布鲁克1960年将其拍成同名法文长片(英文片名《七天……七夜》),杜拉斯与作家热拉尔•雅尔洛合作编剧,女主角扮演者法国演员让娜•莫罗凭此片获得当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这部电影也被列入“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
-
《广岛之恋》是杜拉斯为法国导演阿伦•雷乃的电影撰写的剧本,以遭原子弹轰炸的广岛为背景,拉开法国女人与日本男人的对话,关乎记忆与遗忘的主题。
电影于1959年上映,是同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影片,这部电影成为“左岸派”电影(或者说“作家电影”)的代表作,剧本文本于1960年出版。
-
《长别离》是杜拉斯和作家热拉尔•雅尔洛为法国电影剪辑师、导演亨利•科尔比执导的首部电影撰写的剧本,讲述咖啡馆女老板黛蕾丝与在二战中被捕失踪的丈夫分离十六年后的戏剧性重逢,表现战争异化人性的主题。电影于1961年上映,同年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也是“左岸派”电影的代表作。剧本同年由伽里玛出版社出版,文本内容与电影有所区别,保留了未拍摄的场景内容。
##编辑巧妙的三段爱意,“试探、体验、追念”,杜拉斯一贯的支离感相慕;琴声——作为作品的铺陈,未开始即结束,固有家庭(假面容饰)的软磨硬泡;广岛——“双城记”,四位主角:丽娃、日本男人、广岛、拉合尔,地点被拓印为绝对艺术载体,成为表达的化身;长离别——对记忆的追溯,二战像一堵墙隔断一切可能,战争的不近人情与残酷。
评分##1.《琴声如诉》:杜拉斯非常厉害,新小说似乎是反人文主义的(“干巴巴”“像摄影镜头”),但正如巴塔耶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这恰恰通过一种彻底外化而实现了更高级的内在性,让微妙的情感寄寓于话语、声音、姿态和气息层进又错位、冲撞又交织而成的时空体——真正的复调文学。2.好久前看的《广岛之恋》,读剧本又有别样感受,话语与影像的张力,两性的缠绵与对抗(性关系不存在),过去时面互嵌旋转展开,储存世界记忆的历史档案馆……雷乃似乎是想让情感节制些而略作删减,但或许女人突然的愤激正是“歇斯底里”的最好写照。3.齐泽克曾说集中营始终抵制着象征化,并将如幽灵般不断归来,文中唱着歌剧(“声音的空域”)的无名流浪者不是最好的写照么?战争的震撼与失忆,画报形体无休止的解构与重组,这不又正是维利里奥描述的战后当代艺术么?
评分##广岛 我说出你的名字 就是到达你 广岛
评分##广岛读起来像是一个战争年代人们需要互相救赎的邂逅。短暂又美好。长别离读起来才凄美,遗忘与执念,最后又是漫长的等待。
评分##广岛读起来像是一个战争年代人们需要互相救赎的邂逅。短暂又美好。长别离读起来才凄美,遗忘与执念,最后又是漫长的等待。
评分##这本,语言的表述中的情感很强烈。
评分##广岛读起来像是一个战争年代人们需要互相救赎的邂逅。短暂又美好。长别离读起来才凄美,遗忘与执念,最后又是漫长的等待。
评分##广岛 我说出你的名字 就是到达你 广岛
评分##原本以为《琴声如诉》只是刻画资产阶级家庭教育的短篇,结果是一个旁观者逐步爱上情杀案凶手的故事,在空虚中寻求着一种病态的慰籍。 《广岛之恋》的剧本中充斥着战争的阴霾,为丽娃的两段恋情都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