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道之摄影:穿过表象的空间
定价:89.00元
作者:【瑞】菲利普·L.格罗斯,【美】S.I.夏庇洛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179000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962kg
编辑推荐
1.本书由哲学博士、摄影师菲利普·L.格罗斯教授与哲学博士、心理学教授S.I.夏庇洛合著,《道之摄影》以创意和有意识性的拍摄作为重心,展开论述了摄影与庄子智慧的内在关联,将摄影提升为一种艺术。对初学摄影者和专业摄影师均有教益,也适合寻求艺术创意文化滋养或者自我发展的人士。
2.《道之摄影》在被束缚的意识之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路径,让我们在灵感的意识中觉醒,将生活提升为一种具有价值的探险,将摄影提升为一种艺术。实现这一提升的跳板来自古代道教哲学所教授的无限的意识觉醒,并在**影响的摄影师深刻的见地中得到体现。
内容提要
《道之摄影》是一本探究生活之艺术的独创性图书,它提供了对创意、灵感和实践意识的真知灼见。
在书中,部分提供了对道学之摄影的描述,第二部分专注于现实的重构性,第三部分谈到限制思想的障碍和解放思想的方法,第四部分充当了摄影术和艺术教育的角色,第五部分转到创意摄影并探索了有意识的摄影作品作为丰富日常生活的途径。
书中穿插了由艺术领域大师拍摄的70余幅黑白照片,以加深读者对文本的理解。《道之摄影》的引文出自古代道教经典《庄子》,摄影师的引语、实用的拍摄练习不仅增强了艺术创作的启发性也提升了对艺术创作的指导性,从而使本书真正具有独特性。
目录
序 8
前 言 11
部分
道学摄影的原则 23
第二部分
重构现实 89
第三部分
观察的障碍 119
第四部分
道学摄影术:方法和 143
第五部分
认知意识的摄影之路 165
尾声:穿过表象的空间 181
参考文献 186
译后记 189
作者介绍
菲利普·L.格罗斯(Philippe L.Gross)哲学博士,生于瑞士弗里博格。在家庭的熏陶和培养下,年轻的格罗斯便迷恋于摄影。在经过了对光学的系统习后,他移居美国,在夏威夷大学学习心理学,之后在亚洲心理研究机构攻读博士学位。
格罗斯是一位极富创意的作家、研究者、大学教授和摄影师,还是《国际超个人研究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TranspersonalStudies)的编辑,这是一本致力于更高意识研究的跨学科杂志。他教授道学,并出版了关于道学专题的作品。格罗斯当前研究的兴趣主要在美学、东方思想和知识、智慧的比较学上。在艺术项目上,他正致力于一个“交通工具中的狗”的摄影纪录专题。
S.I.夏庇洛(S. I.Shapiro)哲学博士,不仅是夏威夷大学心理学教授,还是夏威夷、亚洲、太平洋地区学校中佛教研究项目的成员。在其35年的教学中,夏庇洛致力于培养他的学生对知识和智慧心理学方面的广泛兴趣,尤其是从亚洲视角出发。近年来,夏庇洛与人联合教授了濒死过程和体面死亡等系列课程。他还作为《俄罗斯超个人主义之声》(Voicesof Russian Transpersonalism )系列杂志的联合编辑,参与了俄罗斯同事关于当代俄国精神的研究课题。
除了两本合编图书,夏庇洛教授还撰写了85篇文章,是《国际超个人研究杂志》的执行编辑。他正在撰写超个人心理历史与发展研究的一系列文章。夏庇洛从小深受古典音乐的影响,对摄影的强烈兴趣是从他儿子出生时开始的,这位千禧宝宝的到来还激发了他对喜剧脱口秀的严肃思考。
文摘
序言
我特别喜欢那些能够触及内心深处的作品,那些让我驻足良久,反复品味的瞬间。摄影,在我看来,就是一种与时间对话的方式,用静止的画面留住流动的生命。而“穿过表象的空间”这个副标题,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它似乎在告诉我,这本书将带领我突破肉眼所见的日常,去探索那些隐藏在风景、人物、物件背后的灵魂和精神。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分享一些作者在拍摄过程中,如何去“看见”而不是“看见”,如何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情绪和意境。这种“看见”,往往需要一种内心的沉静和对细节的敏感,也需要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我期待书中能有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摄影师的心得分享,来帮助我理解如何才能让我的摄影作品更具深度和感染力,不再是简单的“到此一游”的记录,而是能够引发观者共鸣和思考的艺术品。
评分读到“道之摄影”这个书名,我脑海中浮现出很多关于“道”的哲学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常常意味着事物运行的规律,一种超越个体意识的普遍性。而摄影,在我看来,恰恰是一种通过捕捉特定瞬间来窥探这种普遍性的艺术。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将摄影与“道”联系起来。它是否会探讨摄影师如何在拍摄中体悟自然、人生,并将这些体悟融入作品?“穿过表象的空间”这个副标题,更是让我联想到禅宗的“不立文字”,那种不依靠语言,而是通过意象来传达深层含义的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观看世界和观看摄影的方式,让我不再仅仅停留在画面的视觉冲击上,而是能够去感受照片所传递的生命能量和哲学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确实很雅致,初拿到手就有一种被吸引的感觉。封面设计的那种留白和意境,让人立刻联想到摄影作品中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我一直觉得,好的摄影作品不应该仅仅是记录,更应该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对世界的独特解读。而“道之摄影”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哲思,似乎暗示着摄影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通往内在世界的路径。我好奇它是否能引导我看到照片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那种超越物质表象的“道”。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启发我对摄影的新认识,让我从一个更深沉、更具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审视我看到的画面,去理解摄影师是如何通过镜头捕捉和表达那些难以言喻的瞬间和情感的。书的厚度也正合适,不至于太薄而显得空洞,也不至于太厚而让人望而却步,这让我觉得它在内容和篇幅上都有着精心的考量。
评分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摄影的“道”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技巧吗?是一种美学吗?还是某种更抽象的哲学理念?“道之摄影”这个书名,很自然地将我带入了这样的思考。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不同于传统摄影教程的视角。我厌倦了那些只讲器材、只讲参数的“技术流”书籍,我更渴望了解摄影背后的精神内核,了解摄影师是如何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考的。特别是“穿过表象的空间”这个概念,我一直在想象,它是否意味着摄影师能够捕捉到一种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永恒感?或者说,是一种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能在自己的摄影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创作出更有力量、更有温度的作品。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更多地来自于它书名所透露出的那份静谧与深刻。“道之摄影”,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东方哲学的美学韵味。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需要静下心来,用心去体会的摄影作品,那些不是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取胜,而是以其深沉的意境和韵味打动人心的作品。而“穿过表象的空间”,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按下快门,如何构图,而是引导你去探索摄影背后更广阔的精神维度。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摄影师在创作过程中,如何与自我对话,如何与被摄对象产生共鸣,从而捕捉到那种超越时间、空间,触及生命本质的“空间”。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的眼睛会变得更加敏锐,能够看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我的心灵也会更加开阔,能够理解摄影艺术所能承载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