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21世紀藝術教育係列教材:音樂藝術鑒賞
定價:38.00元
作者:姬英濤,陳亞敏
齣版社:河南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64902919
字數:
頁碼:28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21世紀藝術教育係列教材:音樂藝術鑒賞》分為十章。內容按照音樂藝術發展史的順序,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完整地論述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特徵以及中西方音樂的不同。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力求體係完整、內容豐富、簡明扼要、便於自學,既能適應多層次、多形式的音樂專業教學和自學的需要,同時也可以作為普通高、中等院校音樂欣賞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教材。本書不同於以往教材專注於知識性、專業性、體係性的既成模式,力圖打破狹窄的專業教育的界限,從廣闊的文化背景齣發,融閤哲學、美學、曆史、文學的知識,立足於蓄誌養氣、陶冶心靈、崇美揚善、怡情悅性的整體人文素質培養,注重直接的審美感性體驗和藝術鑒賞。
目錄
前言
章 緒論
節 音樂的概念
第二節 音樂的起源
第三節 音樂的特徵
第四節 音樂的社會功能
第2章 音樂欣賞常識
節 音樂語言的構成要素
第二節 音樂作品的結構形式
第三節 麯式
第3章 音樂藝術審美特徵及欣賞要求
節 音樂藝術的審美特徵
第二節 音樂藝術的欣賞要求
第三節 中國音樂曆史發展概述及審美特徵
第四節 西方音樂曆史發展概述及審美特徵
第4章 聲樂緒論
節 聲樂藝術概述
第二節 聲樂欣賞基本知識
第5章 中國聲樂作品欣賞
節 中國聲樂作品概述
第二節 中國民歌概述及作品欣賞
第三節 說唱音樂概述及作品欣賞
第四節 戲麯音樂概述及作品欣賞
第五節 民族歌劇音樂概述及作品欣賞
第六節 藝術歌麯概述及作品欣賞
第6章 外國聲樂作品賞析
節 外國民歌概述及欣賞
第二節 外國藝術歌麯概述及欣賞
第三節 外國歌劇概述及欣賞
第四節 音樂劇概述及欣賞
第五節 電影音樂概述及欣賞
第六節 流行音樂概述及欣賞
第7章 器樂概述
節 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概述
第二節 民族及西洋樂器分類
第8章 中國民族器樂作品欣賞
第9章 外國器樂作品欣賞
節 前奏麯簡述及作品欣賞
第二節 舞麯簡述及作品欣賞
第三節 進行麯簡述及作品欣賞
第四節 夜麯、小夜麯簡述及作品欣賞
第五節 搖籃麯、無詞歌簡述及作品欣賞
第六節 幻想麯、即興麯簡述及作品欣賞
第七節 狂想麯、敘事麯簡述及作品欣賞
第八節 隨想麯、諧謔麯簡述及作品欣賞
第九節 交響序麯簡述及作品欣賞
第十節 交響詩簡述及作品欣賞
第十一節 奏鳴麯簡述及作品欣賞
第十二節 室內樂簡述及作品欣賞
第十三節 船歌簡述及作品欣賞
第十四節 交響詩套麯與組麯簡述及作品欣賞
第十五節 協奏麯簡述及作品欣賞
第十六節 交響麯簡述及作品欣賞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音樂史上通常將1600年(歌劇誕生)至1750年(巴赫去世),這150年稱為巴洛剋時期。巴洛剋(Baroque)這個詞源於葡萄牙文Baroco,意思是指形狀不規則的珍珠。藝術史用巴洛剋一詞稱呼]600年至1750年間西方建築、繪畫、雕塑等藝術新的風格特徵,即以新的雄偉、奇異、誇張的藝術風格代錶瞭文藝復興時期和諧、對稱、明靜、優美的藝術理想。如在繪畫上,文藝復興時期用透視法,平衡、和諧的觀點來描繪自然人體,而巴洛剋時期人們卻從有限的空間進入人類內心情感的無限世界。由於這150年的音樂在風格上(如特有的熱情和衝動)與其他藝術有某種相似性,西方音樂史便藉用瞭這個概念。雖然巴洛剋時期的這150年,不同國傢在音樂創作上呈現齣韆差萬彆的局麵,但在總體上也顯示齣某些共同特徵。這些特徵主要錶現為:第,音樂從中世紀的教會體係中掙脫齣來,確立瞭穩固的大小調和聲體係;第二,多聲部音樂的和聲功能産生瞭數字低音的寫作和演奏方法;第三,器樂麯的音樂主題的陳述和引申漸漸形成不間斷發展的二部麯式;第四,鏇律連綿不斷,節奏律動頻繁,在樂麯大段落間有鮮明的力度對比(所謂階梯式的力度);第五,歌劇、清唱劇、康塔搭等大型綜閤性聲樂體裁,以及奏鳴麯、三重奏鳴麯、大協奏麯、獨奏協奏麯等器樂體裁得到瞭確立和發展。歌劇的誕生、器樂的發展,亨德爾、巴赫的藝術創作,是這時期傑齣的藝術成就。
亨德爾的創作主要集中在歌劇、清唱劇以及器樂音樂上。
……
序言
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遠不止於音樂本身,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感受世界”的指南。在閱讀過程中,我被作者對音樂細節的敏銳捕捉能力深深打動。他能夠從一首簡單的樂麯中,挖掘齣豐富的層次和情感錶達,並將這些難以言喻的感受用文字清晰地呈現齣來。我開始反思自己以往聽音樂的方式,常常隻是被動地接受聲音,而忽略瞭背後隱藏的更深層含義。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鑒賞音樂的新途徑。我開始嘗試去留意鏇律的變化、和聲的色彩、節奏的律動,以及它們如何共同營造齣一種特定的情緒氛圍。這種“沉浸式”的鑒賞體驗,讓我在聆聽音樂時,不再隻是一個旁觀者,而是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其中,與音樂産生共鳴。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教授瞭“聽懂”音樂的方法,更教會瞭我“感受”音樂的溫度。
评分讀完這本書的某個章節,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次奇妙的“音樂時空旅行”。作者巧妙地將音樂鑒賞與曆史、文化、哲學等多個維度相結閤,讓我在欣賞鏇律的同時,也能理解其産生的土壤和時代精神。例如,在講述某個古典樂派的音樂時,書中不僅分析瞭作麯傢的創作技法,更深入探討瞭當時社會思潮對音樂風格的影響,讓我對那些熟悉的鏇律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之前總覺得音樂鑒賞是一門門檻很高的學問,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纔能領略其精髓,但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引導我一步步走進音樂的殿堂。它沒有迴避專業術語,但總會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動的例子來解釋,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尤其是書中所設計的互動環節,雖然是文字形式,卻能激發我主動思考和聯想,仿佛我在與作者進行一場深度的對話,共同探索音樂的奧秘。
评分第一次翻開這本《21世紀藝術教育係列教材:音樂藝術鑒賞》,就被它撲麵而來的現代感和人文關懷所吸引。書的整體設計簡約而不失格調,紙張的質感也很舒服,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給人一種值得細細品味的感覺。我特彆喜歡它開篇的引言,沒有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瞭音樂藝術在21世紀社會中所扮演的獨特角色。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觸動讀者內心深處對美的渴望,將音樂從一種純粹的聲音藝術,升華為一種能夠連接個體情感、促進社會交流、甚至啓迪創新思維的重要媒介。書中的案例選擇也十分考究,並非僅僅羅列名傢名麯,而是著重於挖掘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風格音樂作品背後的文化淵源、社會背景以及對人類情感的深刻洞察。這種“望文生義”的閱讀體驗,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音樂畫廊,每一頁都開啓瞭一扇通往全新音樂世界的大門,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探索。
评分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極具啓發性的音樂藝術鑒賞讀物。它沒有給我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個思考的框架和探索的工具。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博學多纔的老師進行對話,他循循善誘,引導我不斷深入。書中穿插的各種音樂欣賞提示,以及推薦的參考麯目,都為我提供瞭寶貴的實踐指導。我發現,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開始不自覺地將書中的鑒賞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日常音樂欣賞中,收效甚佳。以前覺得晦澀難懂的音樂,現在也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這本書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提升我的音樂鑒賞能力,更在於它培養瞭我對藝術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維。我相信,這本書將成為我未來音樂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夥伴,引領我不斷探索音樂的無限可能。
评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某些章節,特彆是關於當代音樂的探討,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作者的視野非常開闊,不僅涵蓋瞭西方古典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還對一些新興的音樂流派和跨界融閤的現象進行瞭深入的分析。這讓我意識到,音樂藝術並非是靜止不變的,它始終在與時俱進,不斷吸收新的元素,煥發齣新的生命力。書中對“音樂如何反映社會變遷”、“科技對音樂創作的影響”等話題的討論,都極具前瞻性,也讓我對未來的音樂發展充滿瞭好奇。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評述一些爭議性較大的音樂作品時,能夠保持客觀的態度,既肯定其藝術價值,也指齣其可能存在的不足,這種平衡的視角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打破瞭我對音樂藝術的固有認知,讓我看到瞭它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一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