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1世纪艺术教育系列教材:音乐艺术鉴赏
定价:38.00元
作者:姬英涛,陈亚敏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64902919
字数:
页码:2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1世纪艺术教育系列教材:音乐艺术鉴赏》分为十章。内容按照音乐艺术发展史的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完整地论述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特征以及中西方音乐的不同。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简明扼要、便于自学,既能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音乐专业教学和自学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作为普通高、中等院校音乐欣赏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教材。本书不同于以往教材专注于知识性、专业性、体系性的既成模式,力图打破狭窄的专业教育的界限,从广阔的文化背景出发,融合哲学、美学、历史、文学的知识,立足于蓄志养气、陶冶心灵、崇美扬善、怡情悦性的整体人文素质培养,注重直接的审美感性体验和艺术鉴赏。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节 音乐的概念
第二节 音乐的起源
第三节 音乐的特征
第四节 音乐的社会功能
第2章 音乐欣赏常识
节 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第三节 曲式
第3章 音乐艺术审美特征及欣赏要求
节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音乐艺术的欣赏要求
第三节 中国音乐历史发展概述及审美特征
第四节 西方音乐历史发展概述及审美特征
第4章 声乐绪论
节 声乐艺术概述
第二节 声乐欣赏基本知识
第5章 中国声乐作品欣赏
节 中国声乐作品概述
第二节 中国民歌概述及作品欣赏
第三节 说唱音乐概述及作品欣赏
第四节 戏曲音乐概述及作品欣赏
第五节 民族歌剧音乐概述及作品欣赏
第六节 艺术歌曲概述及作品欣赏
第6章 外国声乐作品赏析
节 外国民歌概述及欣赏
第二节 外国艺术歌曲概述及欣赏
第三节 外国歌剧概述及欣赏
第四节 音乐剧概述及欣赏
第五节 电影音乐概述及欣赏
第六节 流行音乐概述及欣赏
第7章 器乐概述
节 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概述
第二节 民族及西洋乐器分类
第8章 中国民族器乐作品欣赏
第9章 外国器乐作品欣赏
节 前奏曲简述及作品欣赏
第二节 舞曲简述及作品欣赏
第三节 进行曲简述及作品欣赏
第四节 夜曲、小夜曲简述及作品欣赏
第五节 摇篮曲、无词歌简述及作品欣赏
第六节 幻想曲、即兴曲简述及作品欣赏
第七节 狂想曲、叙事曲简述及作品欣赏
第八节 随想曲、谐谑曲简述及作品欣赏
第九节 交响序曲简述及作品欣赏
第十节 交响诗简述及作品欣赏
第十一节 奏鸣曲简述及作品欣赏
第十二节 室内乐简述及作品欣赏
第十三节 船歌简述及作品欣赏
第十四节 交响诗套曲与组曲简述及作品欣赏
第十五节 协奏曲简述及作品欣赏
第十六节 交响曲简述及作品欣赏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音乐史上通常将1600年(歌剧诞生)至1750年(巴赫去世),这150年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Baroque)这个词源于葡萄牙文Baroco,意思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艺术史用巴洛克一词称呼]600年至1750年间西方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新的风格特征,即以新的雄伟、奇异、夸张的艺术风格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和谐、对称、明静、优美的艺术理想。如在绘画上,文艺复兴时期用透视法,平衡、和谐的观点来描绘自然人体,而巴洛克时期人们却从有限的空间进入人类内心情感的无限世界。由于这150年的音乐在风格上(如特有的热情和冲动)与其他艺术有某种相似性,西方音乐史便借用了这个概念。虽然巴洛克时期的这150年,不同国家在音乐创作上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局面,但在总体上也显示出某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第,音乐从中世纪的教会体系中挣脱出来,确立了稳固的大小调和声体系;第二,多声部音乐的和声功能产生了数字低音的写作和演奏方法;第三,器乐曲的音乐主题的陈述和引申渐渐形成不间断发展的二部曲式;第四,旋律连绵不断,节奏律动频繁,在乐曲大段落间有鲜明的力度对比(所谓阶梯式的力度);第五,歌剧、清唱剧、康塔搭等大型综合性声乐体裁,以及奏鸣曲、三重奏鸣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等器乐体裁得到了确立和发展。歌剧的诞生、器乐的发展,亨德尔、巴赫的艺术创作,是这时期杰出的艺术成就。
亨德尔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歌剧、清唱剧以及器乐音乐上。
……
序言
读完这本书的某个章节,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奇妙的“音乐时空旅行”。作者巧妙地将音乐鉴赏与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维度相结合,让我在欣赏旋律的同时,也能理解其产生的土壤和时代精神。例如,在讲述某个古典乐派的音乐时,书中不仅分析了作曲家的创作技法,更深入探讨了当时社会思潮对音乐风格的影响,让我对那些熟悉的旋律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总觉得音乐鉴赏是一门门槛很高的学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领略其精髓,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引导我一步步走进音乐的殿堂。它没有回避专业术语,但总会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尤其是书中所设计的互动环节,虽然是文字形式,却能激发我主动思考和联想,仿佛我在与作者进行一场深度的对话,共同探索音乐的奥秘。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音乐艺术鉴赏读物。它没有给我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和探索的工具。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进行对话,他循循善诱,引导我不断深入。书中穿插的各种音乐欣赏提示,以及推荐的参考曲目,都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我发现,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不自觉地将书中的鉴赏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日常音乐欣赏中,收效甚佳。以前觉得晦涩难懂的音乐,现在也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升我的音乐鉴赏能力,更在于它培养了我对艺术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未来音乐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伙伴,引领我不断探索音乐的无限可能。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某些章节,特别是关于当代音乐的探讨,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不仅涵盖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还对一些新兴的音乐流派和跨界融合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让我意识到,音乐艺术并非是静止不变的,它始终在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元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书中对“音乐如何反映社会变迁”、“科技对音乐创作的影响”等话题的讨论,都极具前瞻性,也让我对未来的音乐发展充满了好奇。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评述一些争议性较大的音乐作品时,能够保持客观的态度,既肯定其艺术价值,也指出其可能存在的不足,这种平衡的视角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打破了我对音乐艺术的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了它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一面。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远不止于音乐本身,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感受世界”的指南。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对音乐细节的敏锐捕捉能力深深打动。他能够从一首简单的乐曲中,挖掘出丰富的层次和情感表达,并将这些难以言喻的感受用文字清晰地呈现出来。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往听音乐的方式,常常只是被动地接受声音,而忽略了背后隐藏的更深层含义。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鉴赏音乐的新途径。我开始尝试去留意旋律的变化、和声的色彩、节奏的律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情绪氛围。这种“沉浸式”的鉴赏体验,让我在聆听音乐时,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与音乐产生共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授了“听懂”音乐的方法,更教会了我“感受”音乐的温度。
评分第一次翻开这本《21世纪艺术教育系列教材:音乐艺术鉴赏》,就被它扑面而来的现代感和人文关怀所吸引。书的整体设计简约而不失格调,纸张的质感也很舒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给人一种值得细细品味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它开篇的引言,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了音乐艺术在21世纪社会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触动读者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将音乐从一种纯粹的声音艺术,升华为一种能够连接个体情感、促进社会交流、甚至启迪创新思维的重要媒介。书中的案例选择也十分考究,并非仅仅罗列名家名曲,而是着重于挖掘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渊源、社会背景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这种“望文生义”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音乐画廊,每一页都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音乐世界的大门,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