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品策略:世界服装品牌的26种设计策略
定价:98.00元
作者:Laura Volpintesta(劳拉.沃丁特斯塔),郝水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1212693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时装设计语言的26个原理的形式类似于标准字母表,与字母表一样,这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展示26个基本服装设计元素,并用这些元素创建新的组合。然而设计中的元素就像单词中的字母一样,往往同时存在于一个特别的设计中。以每一章节的原理为视角去观察这些特殊的原则,并通过分析和观察设计过程,即可得到**手的经验。
目录
1.色彩 13
阿加莎 鲁伊斯 德 拉 普拉达
2.形状 21
索尼亚 里基尔
3.廓型 29
贝齐 约翰逊
4.线条 37
王薇薇(美国婚纱设计师)
5.斜裁 45
莫尼克 鲁里耶
6.块面 53
特雷西 瑞茜
7.结构 61
伊莎贝尔和鲁本 托利多
8.悬垂 69
拜伦 拉尔斯
9.体积 77
卡洛斯 米拉
10.功能 85
斯特拉 麦卡特尼
11.解构 93
川久保玲
12.负形 101
格丽夫人
13.对称性 109
塞尔吉奥 达维拉
14.不对称 117
卡佳 勒诺维奇
15.透明度 125
真达 罗兹
16.层次 133
三宅一生
17.肌理 141
莉莉 布鲁
18.印花 147
黛安 冯 芙丝汀宝
19.对比 155
杜罗 奥罗武
20.方向 161
克莱尔 麦卡德尔
21.装饰 169
帕特里克 凯利
22.纸样 177
Desigual
23.表面 185
曼尼什 阿若拉
24.运动 193
安娜 洛克
25.主题 201
伊莎贝拉 卡佩
26.服装发布会 209
安娜 苏
作者介绍
Laura Volpintesta(美国)于1995年毕业于巴黎的帕森斯时装设计学院(享誉世界的设计学院,世界四大设计学院之一),自1997年开始,在帕森斯设计学院纽约分校教授服装设计、插图、模型绘制等课程。曾经也在服装行业做过泳装、女装、男装、皮革等。
文摘
序言
阅读过程中,我多次感受到作者对细节的偏执与对宏观趋势的洞察力之间的完美平衡。很多策略的阐述,都建立在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之上。比如,它如何解释上世纪八十年代那种浮夸风格的兴起到最终式微,并指出这背后是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在时尚语言上的投射。这种将时尚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的分析方法,让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设计指导手册。我甚至觉得,这更像是一部关于“软实力”构建的入门读物。它引导我去思考,一个成功的品牌,它的“品”究竟是由什么铸就的?是成本最低的材料,还是那种能够跨越时间,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的叙事结构?那些关于如何利用“品牌DNA重塑”的章节,尤其精彩,作者强调,即便是彻底的革新,也必须找到一个可供追溯的“历史锚点”,否则,创新就会变成无根的漂浮。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商业运作的“多棱镜”。它不仅仅告诉我们“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去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策略时所采用的那种冷静而又富有洞察力的笔调,既不盲目吹捧成功,也不轻易否定失败。在讨论某些“逆向思维”策略时,比如故意在某些次要产品线上采用低成本方案以衬托核心产品的价值,这种看似冒险的做法,在书中被阐释得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在成本控制和价值呈现上的简单化处理。对于任何希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的从业者来说,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比任何一套固定的操作流程都更加宝贵。它鼓励你去质疑既定的成功模板,去寻找属于自己品牌的独特生态位。
评分老实说,当我看到“26种设计策略”这个数字时,我内心是存有一丝疑虑的,担心内容会显得过于零碎或泛泛而谈。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这本著作,将这二十六个维度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参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策略地图。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未将这些策略描绘成“灵丹妙药”,而是强调了策略选择的“情境依赖性”。例如,针对新兴市场的“快速迭代”策略,在成熟市场中可能就意味着品牌形象的稀释。作者通过对比分析,清晰地划定了每种策略的适用边界。这体现出作者对全球市场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也使得这本书具有极强的实操指导意义,绝非空谈,而是真正能够帮助决策者在面对多变市场环境时,做出更具前瞻性和风险可控性的战略选择。
评分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人眼前一亮,《9787121269349 品策略:世界服装品牌的26种设计策略》。我原以为它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教科书,塞满了各种理论术语,但翻开后发现,内容编排得非常巧妙。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复杂的商业逻辑转化为生动的故事。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经典品牌案例的剖析,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标志性设计,经过作者的层层剥茧,展现出了背后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比如,某个奢侈品牌如何通过对稀有材质的坚持,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不可替代”的形象,这不仅仅是品味问题,更是一种高明的供应链管理和市场定位的结合。读到这里,我忍不住停下来,拿起衣柜里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比,突然间,那些原本平淡无奇的服装,仿佛都披上了一层战略的光环。这种将设计提升到商业高度来看待的视角,对我这个服装行业的新手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让我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美学上的考量,更是与消费者心智、市场竞争紧密交织的艺术。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极其到位,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它不像那种传统的、平铺直叙的商业分析著作,而是更像一场精心策划的行业漫游。每介绍一种“设计策略”,作者都会用大量的篇幅去勾勒出这种策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微妙变化和适应性调整。我发现自己常常在思考,如果把书中提到的某种面向西方市场的“极简主义”策略,嫁接到东方强调“意境”的文化语境中,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排版质量也值得称赞,大量的图示和信息图表,清晰地梳理了复杂的逻辑关系,即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人也能迅速抓住要点。特别是关于“限量发售”策略的解析,它不仅仅停留在“饥饿营销”的表面,更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精准的生产控制和有效的公关造势,将稀缺性内化为品牌价值的核心驱动力。这对我个人的品牌构建思路,提供了非常实际且具有操作性的参考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