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烹饪工艺与营养(禽、蛋类)
定价:28.00元
作者:张荣春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637206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禽、蛋类,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综合性课程,也是该专业的主体(必修)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现代厨房运行与流程等具体实践过程的介绍,以及各模块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酒店厨房生产与运转的基本流程,掌握禽与蛋烹饪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熟练地对各种禽与蛋原料进行加工、切配与烹调,切实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本课程以禽与蛋烹饪原材料生产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路径,以饭店行业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方向。课程的编排,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思路和模式,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內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和富含人文元素的多元化主题教学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塑造职业形象,培育职业精神。
本教材由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张荣春担任主编,胡国勤、陆理民、端尧生、孙学、武、赵永明参编。具体写作分工如下:张荣春负责编写申式烹饪及全书的统稿工作,胡国勤和金陵饭店股份公司行政总厨孙学武负责编写西式烹饪,陆理民和金斯利喜来登酒店特级烹调师赵永明负责编写西式面点,端尧生负责编写中式面点。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领导、专家以及烹饪工艺与营养系及研究所各位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参阅并引用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为此,我们向这些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并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同行对书中错误和妥之处提出批评和修改意见,以便在修订时予以完善。
目录
概 要
模块一 认识禽与蛋
附录 常见禽、蛋类原料展示
模块二 整禽出骨
模块2.1 整禽出骨(鸡类)菜肴制作
模块2.2 整禽出骨(鸭类)菜肴制作
模决2.3 整禽出骨西式菜肴制作
模块三 分割家禽
模块3.1 分割家禽鸡菜制作
模块3.2 分割家禽鸭菜制作
模块3.3 分割家禽类西式菜肴制作
模块3.4 分割家禽类面点制作
模块3.5 分割家禽类花色饺子制作
模块四 风味野禽
模块五 绿色蛋品
模块5.1 鸡蛋类菜肴制作
模块5.2 其他蛋类菜肴制作
模块5.3 蛋糕制作
模块5.4 西餐蛋类莱肴制作
模块六 禽类腌腊
模块七 禽、蛋类冷菜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有一定经验的厨师,我更看重的是书中的“实战性”和“创新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停留在传统的烹饪技法上,而是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的厨房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理念。例如,其中关于“高标准出品的流程标准化”的章节,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化的操作SOP(标准作业程序),这对批量化生产和稳定品质至关重要。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经典菜式的改良和提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比如它对传统调味平衡的重新定义,引入了风味轮的概念进行精准调控,这对于打破我原有的烹饪思维定式非常有帮助。它提供的不是死板的配方,而是可以根据不同食材特性灵活调整的“指导原则”,这种授权感和灵活性,是很多食谱望尘莫及的,真正体现了“授人以渔”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远远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那样浮于表面,仅仅罗列一些基础的制作步骤。相反,它深入剖析了食材从原料到成品整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和物理转变机制。比如,它详细阐述了不同加热方式对蛋白质变性的影响,以及风味物质是如何在特定温度下被激活或生成的。这些内容对于我这种追求“知其所以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书中引用的数据和图表都非常详实可靠,引用了许多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支撑,使得书中的论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把其中关于“嫩化技术”的那一章节彻底消化掉,深感这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本微型的应用化学教材,严谨而又充满启发性,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行业前沿的把握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以精致的烫金字体,显得既专业又不失典雅。拿到手中,能明显感觉到纸张的质感很不错,厚实而光滑,想必印刷出来的图文都会非常清晰。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做得相当用心,标题和正文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拥挤,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结构上的划分,逻辑性非常强,从宏观的理论基础过渡到具体的实践操作,层层递进,让人很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虽然我只是随便翻了翻目录,但已经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在整体呈现上所下的功夫,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无疑是加分项。整体来看,这本书在外在形象上,已经成功树立了专业、可靠的形象,让人忍不住想深入探究其内在的知识宝库。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多次产生了立刻去厨房实践一下的冲动。这源于书中附带的那些高质量的插图和步骤分解图。这些图片不仅仅是作为装饰,而是真正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许多细微的操作要点,仅凭文字描述是很难精确传达的,但一旦配上高清的、多角度的实操照片,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特别是对于需要精确把握火候和形态的制作环节,这些视觉辅助材料显得尤为关键。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将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拆解成了清晰可辨的、易于复制的小单元,这对于希望在短时间内掌握核心技能的学习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信心支撑。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巧妙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日常交流的亲切感。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常常会穿插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引用一些行业内的趣闻轶事,使得阅读过程中的枯燥感大大降低。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描述上的细腻程度,比如描述食材的最佳“手感”或“气味特征”时,所用的词汇精准而富有画面感,仿佛能透过文字闻到食材散发出的原始香气。这种“口语化”但又不失专业水准的写作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技术壁垒,让初学者也能快速建立起对食材特性的直观认知。它让复杂的烹饪科学变得触手可及,真正做到了让知识“活”起来,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