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定价:69.00元
作者:程辉龙,涂腊根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0302748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本教材的插图采用全彩色印刷,共有598幅彩色人体实物标本图和镜下组织学切片图。既是一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材,又是一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图谱,起到了两者合二为一的作用。
本教材分为两篇,篇为人体解剖学,第2篇为组织胚胎学,共26章。依次介绍了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腹膜、脉管系统、淋巴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人体胚胎发育总论等内容。在编写过程中,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减少叙述性语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内容提要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之一。共分两篇,篇为人体解剖学,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腹膜、脉管系统、淋巴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系统地介绍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及结构的相关知识。第2篇为组织胚胎学,包括细胞、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等。介绍了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周期,人体各系统重要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早期发育等知识。
本书文字简洁、语言精练、内容充实、图文并茂。本书捕图为全彩图,力求达到教材与图谱合二为一的效果。每章节均有重点提示、目标检测,插有链接和案例,并对考点内容给予提示,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和课后复爿。
本书可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护理、涉外护理、助产、检验、药学、药剂、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医学、口腔工艺技术、医疗美容技术、社区医学、眼视光、中医、中西医结合、影像技术等号业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这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评价,要从它的学习体验上来说。我是一个非医学背景的爱好者,之前尝试过几本市面上的流行科普读物,但都因为深度不够而半途而废。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的“可及性”和“深度”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举个例子,在讲解消化系统的结构时,它会详细描述不同腺体分泌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而不是简单地说“这个器官负责消化”。对于一些复杂的血管和神经走行,它不仅标明了名称,还用粗细和颜色区分了主要的干线和分支,这对于理解血液循环和神经支配的立体关系至关重要。而且,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它懂得留白的重要性,不会把页面塞得满满当当,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标记重点。字体选择也考虑到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护眼效果显著。我用了几周时间,每天坚持阅读几个章节,感觉收获远超预期,它不是那种只适合考前突击的速成书,而是适合作为案头参考、随时翻阅的知识宝库。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让复杂的概念变得可以触及。
评分这本《满28包邮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封面设计得挺有意思,乍一看还以为是本复古的医学插画集,那种老式钢笔素描的质感扑面而来,让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学术的厚重感。我拿到书后,首先翻阅了它的目录,结构安排得相当清晰,从大体的系统解剖,到细微的细胞与组织,过渡得非常自然。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在介绍骨骼系统时,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骨骼名称和形态特征,还穿插了一些临床上的应用案例,比如骨折的类型和复位原则,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记得我以前看其他教材时,常常感觉知识点之间是孤立的,但这本书巧妙地将宏观的结构和微观的生理功能联系起来,比如讲到神经系统的传导路径时,就会立刻联系到反射弧的形成,这种关联性的讲解方式,极大地减轻了我的记忆负担。而且,书中的插图质量非常高,色彩的运用恰到好处,既能清晰地标示出重要的解剖标志,又不会因为色彩过于艳丽而分散注意力,很多细节的标注都非常精确,甚至连一些细微的血管走向都描绘得一丝不苟,看得出编者在制图上的用心良苦。总而言之,初次接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专业性与实用性兼备,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基础教材的翻版。特别是当涉及到运动系统的部分时,作者对肌肉的起止点、主要动作以及相关的韧带和筋膜的描述,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我记得有一张关于肩关节周围结构的图解,它把旋转肌群的每一块肌肉都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并且清晰地标注了它们的肌腱附着点,这对于理解肩袖损伤的机制提供了非常直观的视觉帮助。更令人称赞的是,书中对胚胎发育早期的那段“神秘时期”的阐述,处理得非常成熟。它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分子生物学事件,但又用非常清晰的逻辑链条把它们串联起来,比如通过讲述信号通路如何调控细胞的迁移和分化,来解释为什么某些器官会形成特定的结构。这种将宏观形态学和微观分子生物学融会贯通的叙事方式,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见到的。它强迫你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仅仅记住“它是什么样”。这种学术上的严谨性,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相对亲民的定价。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系统地梳理一下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知,这本书在“关联性”的构建上做得堪称一绝。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把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完全割裂开来。相反,它会非常自然地在讲完某个器官的组织学结构后,紧接着就会回顾一下该器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如何分化而来的,这使得知识点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例如,在讲述肾脏的过滤单位——肾小体的结构时,书中会引用早期肾脏发育中输尿管芽与间充质相互作用的图示,让你立刻明白为什么肾单位的结构会呈现出那样的复杂性。这种前后呼应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连贯性和趣味性。此外,书后的索引做得非常详尽,我需要查找特定结构时,能够迅速定位到所有相关的章节和图示编号,这在需要快速复习特定知识点时,效率极高。这本书的整体编排思路,完全是以学习者的思维路径来设计的,而非僵硬的学科划分,这点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满28包邮”的标题有点犯嘀咕,担心内容会比较水,但翻开这本书后,我的疑虑完全打消了。这本书在组织胚胎学部分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妙。它没有用那种干巴巴的术语堆砌,而是像在讲述一个生命从受精卵到复杂生命体逐步构建的史诗。比如在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中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的分化路径时,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流程图,将原本抽象的细胞命运决定过程具象化了。我特别欣赏它对微观结构描述的细腻程度,读到关于绒毛膜和胎盘形成的章节时,我仿佛能看到那些细胞是如何紧密协作,建立起母体与胎儿之间生命线的奇迹。书中的许多电子显微镜照片(或者看起来非常像的超清晰图谱)分辨率极高,每一个细胞器的形态、细胞间的连接方式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对于准备实验或将来要做病理分析的人来说,绝对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严谨又不失温度,它让你在敬畏生命的同时,也掌握了扎实的科学知识,而不是空泛的赞美。这种平衡掌握得非常好,使得学习过程既充实又富有启发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