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2上海结婚消费指南
定价:38.00元
作者:上海市婚姻服务中心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807459330
字数:
页码:19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据部门统计,中国每年有800至900万对新人结婚,每年新婚消费金额达到4000亿元以上。新婚消费涉及房产、装潢、汽车、家具、家用电器、化妆品、床上用品、珠宝首饰、美发美容、银行、婚纱礼服、婚宴、旅行、婚庆等40多个行业。《2012上海结婚消费指南》是结婚消费指南类的工具书,涵盖新全的结婚消费资讯和消费理财。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天哪,这本书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想一口气读完,又忍不住想把它扔到一边。首先,光是看到“2012上海结婚消费指南”这个标题,我就知道我得做好心理准备了。毕竟,这都过去十多年了,里面的物价、商家推荐,现在看来简直就是历史文物级别的参考资料了。我满心期待能找到一些关于上海这座城市在那个特定年份的文化气息,那种关于“准新人”特有的焦虑和浪漫,毕竟结婚是人生大事嘛。然而,翻开内页,我差点被那些密密麻麻的表格和广告信息给淹没了。如果你指望这本书能给你什么心灵鸡汤或者温馨的爱情故事,那你可就彻底想错了。它更像是一本厚厚的、充满“实战经验”的黄页,每一页都在告诉你,在这个城市结婚,你该把钱花在哪里,以及如何避免被那些“坑爹”的婚庆公司套路。我特别想知道,那些被推荐的婚纱摄影楼,现在还屹立在上海的哪个角落?那些标注着“独家优惠”的婚宴场地,是不是早已经物是人非了?这种历史的错位感,让我感觉自己像个考古学家,试图从这些泛黄的纸张里还原一个已经逝去的“上海的婚嫁江湖”。书的排版也相当的直白,没有太多花哨的设计,完全是效率至上的工具书风格,这倒是符合那个时代对于“实用主义”的推崇。
评分读完这本“指南”后,我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满足感,这种感觉并非源于学到了什么可以直接应用到我未来生活中的新技巧,而是像看了一部记录片。它像一个时间胶囊,封存了十年前上海人对待“终身大事”的集体心态。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婚后财务规划”的那一小节,里面的建议非常保守,强调储蓄和规避风险,这和现在推崇的“先享受后付账”的消费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对于“房产购置”和“装修风格”的建议,也处处透露出那个时期对“稳妥”和“保值”的极致追求。这本书几乎没有讨论任何关于“个性化”或“小众”的选择,一切都围绕着“主流标准”展开。这让我不禁思考,在那个还未被过度消费主义完全席卷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定义一场成功的婚礼的。它让我意识到,指南的价值,有时不在于它指导了什么,而在于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一个特定时代背景下,大多数人共同的焦虑与向往。这本厚厚的书,与其说是一本消费手册,不如说是一份关于“过去如何做选择”的社会切片。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具有那个时代的特色了,让我每次拿起它,都有种穿越回旧书店的感觉。封面采用的是那种略微有些粗糙的铜版纸,色彩搭配保守得让人心疼,基本上是米白和深蓝的组合,没有任何时下流行的“ins风”或“莫兰迪色系”。内页的字体选择也偏向于宋体加黑,间距比较紧凑,这明显是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内塞进尽可能多的“干货”。如果你是个对视觉体验有较高要求的读者,这本书可能会让你感到“审美疲劳”。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它的实用性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它仿佛在无声地宣告:“我不是来取悦你的眼睛的,我是来帮你省钱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我注意到,书里很多商家的地址信息后,都附带了详细的公交线路和地标建筑描述,这在智能手机导航还不像今天这么普及的2012年,简直是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这种“老派”的贴心服务,虽然在今天看来有些笨拙,却饱含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认真劲儿。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就是一位经验老道的“上海大妈”在跟你拉家常,充满了直截了当的精明算计和一丝藏不住的优越感。我花了很大力气才适应这种“你听我的没错,少走弯路”的语气。它不像现在流行的那些精致的婚礼策划书,而是带着一股子烟火气,充满了对细节的执着。比如,关于选购“三金”的环节,作者用了整整一个章节,详细对比了不同金店的足金成色和手工费差异,甚至还给出了一个隐晦的提示,暗示哪几家“背景深厚”的店铺更值得信赖。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信息搜集上的功力,这绝对不是随便在网上抄录拼凑出来的资料,而是真正跑断腿、磨破嘴皮子换来的“江湖经验”。但缺点也很明显,这种信息密度过高,让阅读体验变得有点沉重,就像背负着一份沉甸甸的采购清单。我尝试跳着读,但只要一跳过某个关于“讨价还价技巧”的段落,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似的,生怕错过了那个能省下几百块钱的关键信息点。它更像是一本“秘籍”,而不是一本轻松的“指南”。
评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对于“人情往来”这部分的论述,这部分内容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社会学观察报告,而且是聚焦于2012年上海特定圈层的人际交往准则。书里对于“请柬发送范围的界定”、“红包礼金的合理区间划分”以及“如何优雅地婉拒不请自来的远房亲戚”等问题,给出了近乎于教科书式的解答。这比单纯教你如何挑西装要深刻得多,因为它触及到了中国式婚礼中无处不在的“面子工程”和潜规则。作者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笔法,分析了不同社会阶层在办婚礼时会遇到的预算压力和潜在的攀比心理。我甚至能想象到,在那个年代,很多新人就是拿着这本书,小心翼翼地对照着上面的标准,生怕哪个环节出了差错,被亲友圈里的人说闲话。这种对社会压力的细腻捕捉,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消费指导,带上了一种时代的烙印。当然,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这些规矩显得有些繁琐和过时,但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理解这本书价值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