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情与人格——恋爱心理成长分析
定价:38.00元
作者:肖三蓉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8074580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世事纷繁复杂多变,同样,“爱情”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恋、同性恋、婚外情、一夜情、婚前、同居、离婚等诸多社会现象如雨后春笋日渐增多。这一切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理论家和实践家,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我们的爱情之路与童年的成长经历有关吗?爱情与人格之间有哪些关联?爱情到底有哪些类型?在恋爱心理中存在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吗?当我们在爱情生活中面对危机时,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将在本书中一一作出解答。
内容提要
神马都是浮云,可是我们需要爱情。
恋爱需要心理理资本,你准备好了吗?
当爱情之路布满荆棘,伺处是归依?
想测量你的爱情态度与婚姻质量吗?
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你的爱情?
该如何解决恋爱中的心理危机?
在这里,有可供参考的爱情案例心理分析。
本书透视爱情与人格成长的节奏,让我们在爱中成长。涉及恋父、恋母、网恋、同性恋、单恋、婚外恋等诸多恋爱中的问题,并进行人格心理分析,指点出路。
目录
自序
章 导论:爱情与人格
一、爱情与人格理论
(一)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
(二)儿童依恋与成人爱情
(三)集体潜意识与异性原型
(四)进化心理学与人类择偶行为
(五)幸福感与健康人格
(六)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危机
二、爱情与人格漫谈
(一)有关爱情与人格
(二)恋爱心理的性别差异
(三)恋爱心理的文化差异
(四)同性恋心理研究
(五)恋爱心理危机与人格成长
三、爱情与人格自评量表
(一)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版)
(二)爱情态度自评量表
(三)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量表
(四)O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
(五)自我同一性测验
(六)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
第二章 爱情与人格心理咨询案例研霸
一、爱在繁花盛开时——一例人格缺陷的心理咨询案例
(一)突发事件
(二)次“亲密”接触
(三)女少年犯的内心世界
(四)她被催眠了
(五)桶金
(六)血染蔷薇
(七)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案例分析
二、那不是我的天空——江静的爱情悲剧思考
(一)家庭暴力导致离家出走
(二)妈妈离去带来的伤痛
(三)回忆心潮澎湃的婚外恋
(四)离婚无望,患上抑郁症
(五)婚外恋导致抑郁症复发
(六)决心走出阴影,寻找自我
(七)团体辅导,画如心声
(八)真诚交流,受益匪浅
(九)角色扮演,克服消极的互动模式
(十)用真诚赞美改善两
案例分析
三、冤家——“围城”中的爱情与人格分析
(一)激烈争吵,互不退让
(二)迈出互相倾听的步
(三)单独咨询谈心声
(四)用书本搭起沟通的桥梁
(五)改善关系,走向和谐
案例分析
四、天边一朵轻纱云——人格发展过渡期的情感案例分析
(一)香榭丽舍的小资女人
(二)卧底与侦探
(三)少女早恋
(四)“我结过两次婚”
(五)疑团
(六)危机症候群
(七)返校风波
(八)家有女儿初长成
案例分析
五、醉里挑灯——“女同性恋者”的爱情与人格分析
(一)离家出走
(二)内心秘密的流露
(三)性取向与噩梦
(四)我在日本
(五)意象中成长
(六)创伤
案例分析
第三章 青春期的爱情与人格心理分析
一、心殇
(一)意外的告白
(二)翻涌的“梦魇”
(三)曾经,那些、
(四)破镜难圆
(五)后来,你还在
案例分析
二、幸福的守望者
(一)缘起
(二)幻灭
(三)嫉妒
(四)疏离
(五)摊牌
案例分析
三、月光下的黑夜
(一)月上枝头
(二)愁月难圆
(三)月影斑驳
(四)忍痛割爱
(五)分手快乐
案例分析
四、给你后的爱
(一)相识相守
(二)考验
(三)放手
案例分析
五、笨拙的青春
(一)我发誓我会在这里安静地等你
(二)When you ove,speak of it
(三)世界上遥远的距离……
(四)徘徊在想象中的庭院……
案例分析
六、挥霍在火焰边缘的爱情
(一)那年高二
(二)高三的那个假期
(三)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四)五大连池
(五)尾声
案例分析
七、青苹果
(一)忆
(二)纯纯的感动
(三)青苹果的幽香
(四)意外重逢
(五)错过
(六)忘记
(七)开启
案例分析
八、含羞草青涩的爱
(一)心底的一粒含羞草种子
(二)初遇、初识
(三)到底爱还是不爱
(四)离开也许是好的选择
案例分析
作者介绍
肖三蓉,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理学系联合培养之博士,师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心理学和教育学博士徐光兴教授,以及杰出的美国临床心理学家StanleySue,专攻临床心理学及高级心理咨询和诊断技术。现已发表心理学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就像是翻开了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社会观察手记,只不过主角是我们自己那些光怪陆离的恋爱行为。我最欣赏它的一点是,它非常勇敢地撕开了“浪漫化”爱情的遮羞布,直面了关系中那些最不堪、最原始的冲突和权力博弈。它不像很多通俗读物那样,把爱情描述成王子和公主的完美结合,而是用一种近乎解剖学的冷静,去分析两个人格在高速运转的亲密关系中如何相互碰撞、相互消耗。特别是关于“边界感”的章节,那段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如何分辨什么是“付出”的真诚,什么是“讨好”的恐惧。我过去常常因为害怕失去对方而不断侵蚀自己的底线,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心理防御系统”,教会我如何在保持亲密的同时,捍卫自己的独立性。它的文笔犀利,甚至带着一丝尖锐的批判性,但正是这种不留情面的真实,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思:我追求的到底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这种阅读的冲击力,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然后默默地在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感悟和待办事项。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将“成长”这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在了亲密关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心灵鸡汤”,而是需要反复翻阅、边读边实践的工具书。我尤其推崇它对“关系中的权力动态”的分析,那种对无意识控制与被控制模式的剖析,细致入微,令人胆寒又敬佩。它提醒我们,每一次亲密关系的建立,都是一次对过往创伤的重新演绎,除非我们主动干预,否则就只能在重复的脚本中打转。与市面上许多侧重于“如何吸引”或“如何维系”的书籍不同,它聚焦于“如何理解你自己在这个关系中的位置和反应”。这种由内而外的修正,才是真正持久有效的改变。整本书的论证过程严密、论据详实,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情感的理解不再是基于感觉的直觉,而是有了一套基于认知和分析的框架,这使得我在面对未来的任何情感挑战时,都能保持一种更清醒、更具掌控力的心态。
评分这部作品的结构和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心理学书籍那样严谨刻板,更像是一场结构精巧的对话。它似乎一直在与读者进行辩论,不断地提出一个观点,然后立刻给出反驳和更深层次的解释。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投射性认同”的阐释,它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不断在不同伴侣身上看到相同的问题。这种“命运的重复感”是如何构建起来的,这本书给出了科学且富有同理心的解释。它没有要求读者立刻改变,而是鼓励一种“觉察”的姿态。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进行审视,这种即时的、强烈的内省体验,是很多其他书籍无法给予的。文字的韵律感也很好,读起来不觉得枯燥,即使涉及复杂的理论,作者也总能找到一个绝佳的比喻来让概念落地生根。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们隐藏最深的恐惧和渴望。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预期的“恋爱心理读物”范畴。我原本以为它会停留在如何提高约会技巧或者处理争吵的层面,但它真正探讨的是“人格整合”的过程。作者似乎有一个宏大的目标,那就是通过理解亲密关系中的映射现象,最终指向个体的成熟。对我而言,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它对“自我价值感”的讨论。它清晰地阐述了,外在关系的稳固程度,如何直接反映了内在自我价值的稳定程度。我过去总是把寻找伴侣当成是解决孤独和自我否定的途径,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真正的爱,是两个完整的人格的相遇,而不是两个半圆的拼凑。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具有代表性,往往用一个简短的场景,就能勾勒出复杂的人际动力。它的逻辑推进非常自然,从宏观的人格理论,逐步聚焦到微观的情感互动,使得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让人读完后,不仅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如何成为一个更独立、更有力量的个体”有了清晰的路径图。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在感情里摸爬滚打、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人量身定做的指南!我原本以为所谓的“恋爱心理学”无非就是教你几招套路,或者把情感关系贴上一些冷冰冰的标签。但捧起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坐在你对面,用非常细腻且富有同理心的方式,一点点剖析你内心深处的那些纠结和不安。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依恋模式”的论述,它没有简单地划分出哪种模式是“好”或“坏”,而是深入探讨了童年经历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我们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模式。读完关于回避型依恋如何在外在表现出独立强大,内在却渴望连接的那部分,我简直是醍醐灌顶,感觉多年来对自身很多行为逻辑不自洽的困惑,突然间都有了合理的解释。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论述逻辑严密而不失温度,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自我对话的深入,帮助我构建起一个更稳定、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框架。我不再是盲目地去“爱”别人,而是开始学习如何真正地“接纳”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