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綠鏡頭:大自然的昨天與今天
定價:69.00元
作者:汪永晨
齣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04-10-01
ISBN:9787108020338
字數:
頁碼:3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用照片和敘事,娓娓講述自然和人類的故事。觸目驚心的照片,記錄環境惡化的痛心事實;沉靜樸質的文字,告知人們環保的生活方式。
長江源頭曾經是冰川博物館,到處是高原草甸和網狀水係,現在冰川沒瞭,犛牛啃著地皮,礫石灘遍布各處;被人們譽為香格裏拉的雲南,現在雖然有美麗的高山杜鵑,但還有被得隻剩下根的大樹和埋掉整個村莊的泥石流。這此變化隻是在短短的十幾年甚至幾年間,記錄下這些的是汪永晨的鏡頭和文字。汪永晨,中央人民廣播電颱記者,同時又是“一位狂熱的環保人士“。她從1993年起關注環境保護和生態問題。4年前,她拿起瞭照相機,開始有意識地讓事實說話,讓鏡頭說話。汪永晨雖非攝影專業科班齣身,但作為記者,她曾3次獲得亞洲太平洋廣播節目的大奬。她的經驗和洞察力,加上數十萬公裏的環保考察,造就瞭這本直指中國生態環境問題的“綠鏡頭”。
內容提要
《綠鏡頭:大自然的昨天與今天》作者的足跡幾乎踏遍的祖國的東西南北,她用她鏡頭在記錄自然之壯觀的同時,也記錄下瞭令國人觸目驚心的畫麵,作者呼籲人們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目錄
自述
序言 為瞭大自然的明天
1、走進長江源頭
2、啼血的高山杜鵑
3、仙鶴的訴說
4、桫欏,曾與恐龍同生共榮
5、阿爾金山的野駱駝
6、可憐的“淇淇”
7、冰川的魅力
8、大熊貓模式標本産地
9、沙地雲杉
10、沙漠荒山種樹去
11、武夷山,中國人的驕傲
12、童話世界——九寨溝
13、人間瑤池——黃龍彩池
14、充滿生機的珠穆朗瑪鋒
15、被雞追著跑的華南虎
16、高黎貢山上的遇險
17、芬蘭的樹中湖,湖中樹
18、科羅拉多大峽榖
19、黃石公園裏,狼與我們同行
20、指南針與北極
後記 請留下後的生態河
作者介紹
汪永晨,女,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圖書館係 現為中央人民廣播電颱記者;民間環保組織“綠傢園誌願者”召集人。
從事新聞工作以來,跑遍中國各省及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十幾個國傢。
製作的廣播特寫《一場特殊的音樂會》、《走嚮正在消失的冰川――寄自長江源的傢書》、《百歲老人和她的渡口》三次獲亞洲太平洋廣播節目大奬;
1999年獲中國環境奬“地球奬”,隨後將所獲兩萬元奬金捐給中華環保基金會,設立瞭“綠傢園教育基金”。
2000年被國傢環保總局評為“環境使者”。
1996年創辦瞭“綠傢園誌願者”民間環保群體。在中國開創瞭民間觀鳥、觀樹、領養樹等活動。並開始組織誌願者到沙漠、黃河邊、長城腳下種樹,在長江邊保護瀕危動物白鰭豚、開闢瞭綠傢園綠色耕種營地、綠色講座“周三課堂”和環境記者沙龍。目前參加綠傢園誌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對生態保護和環境問題特彆關注,所以當看到《滿28包郵 綠鏡頭:大自然的昨天與今天》這本書的時候,立刻就被它吸引住瞭。這本書並沒有像很多宣傳片那樣,用煽情的語言去呼籲,而是用一種非常冷靜、客觀,但又極具衝擊力的影像語言,來展現大自然的過去和現在。它像是一部無聲的紀錄片,通過對比今昔的景象,無聲地訴說著地球正在經曆的巨大變化。我看到書中一些關於冰川融化的圖片,曾經壯麗的冰川如今隻剩下斑駁的痕跡,那種視覺上的落差,讓人心頭一緊。還有一些因為環境汙染而逐漸消失的物種,它們曾經活躍在地球上,如今卻隻存在於化石和這些照片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用最直觀的方式,將那些抽象的科學數據和環保理念,具象化為一個個觸目驚心的畫麵。它不是在說教,而是在展示,讓讀者自己去感受、去思考。讀完這本書,你很難不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産生一種更深沉的責任感。
评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簡直太有巧思瞭!它不是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來展現大自然的變遷,而是巧妙地運用“綠鏡頭”這個概念,將“昨天”與“今天”的景象進行對比,這種跳躍式的呈現方式反而更能引發讀者的思考。我看到有些章節,會把幾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和如今極度相似的現代生物並列,那種跨越時空的相似性,真的會讓你驚嘆於生命的頑強和演化的奇妙。又比如,書中會展示曾經繁茂的雨林,緊接著就是如今被砍伐殆盡的景象,那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比任何文字的描述都要來得深刻。這本書的攝影風格也很有特色,不是那種流水綫式的“美景圖”,而是帶著一種獨特的視角,深入到大自然的肌理之中,去捕捉那些最真實、最動人的瞬間。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美”的定義,原來真正的美,往往蘊藏在那些最原始、最樸素、甚至帶著一絲傷痕的景象中。我喜歡這種不加修飾的真實,它讓我們看到自然既有輝煌燦爛的一麵,也有脆弱不堪的一麵。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照見瞭自然,也照見瞭我們人類自身的行為。
评分拿到這本《滿28包郵 綠鏡頭:大自然的昨天與今天》後,我第一時間就被它的裝幀所吸引。封麵設計非常簡潔大氣,一種沉靜的綠色調,仿佛預示著書中內容的深邃。翻開扉頁,一股淡淡的紙張香氣撲鼻而來,這在如今充斥著電子書的時代,是一種難得的觸感享受。書中選用的紙張質量非常好,厚實且有質感,照片的色彩還原度極高,那種層次感和細節感,完全超越瞭手機或電腦屏幕的體驗。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一些細節的捕捉,比如一片枯葉上的紋路,一塊岩石上風化的痕跡,或者是一隻昆蟲微小的觸角。攝影師的鏡頭仿佛有著魔力,能夠將這些被我們日常忽略的微觀世界放大,展現齣它們獨有的生命力和美感。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大自然的宏觀演變,更在於它對生命細節的關注,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讓我對“自然”這個詞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由無數個細小的生命組成的、充滿活力的整體。
评分哇,拿到這本《滿28包郵 綠鏡頭:大自然的昨天與今天》真的是太驚喜瞭!雖然我還沒來得及全部細細品讀,但僅僅是翻閱,就被其中撲麵而來的生命力所震撼。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科普讀物,也不是故弄玄虛的藝術鑒賞,而是真正地將攝影的魅力與對自然深刻的理解融為一體。我特彆喜歡它對光影的運用,那是一種能夠穿透時間、觸及靈魂的光。書中的每一張照片,都像是凝固瞭一段生命史,有的展現瞭地球最初的脈動,那種原始而磅礴的力量,讓人感受到人類在宇宙中的渺小;有的則記錄瞭瀕危物種最後的掙紮,那種悲壯又帶著希望的眼神,讓人心疼卻又充滿敬意。我甚至想象著攝影師在拍攝那些古老森林的時候,一定是被那裏沉睡瞭億萬年的氣息所感染,纔得以捕捉到如此震撼的畫麵。而當翻到後麵,看到那些正在改變的、甚至已經消失的生境,又不禁讓人反思我們與自然的關係。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每一張照片背後,都承載著一個故事,一個關於生存、關於演化、關於時間的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坐下來,一杯咖啡,慢慢地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些無聲的敘述。
评分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用一種溫和而深邃的目光,嚮我們講述地球的故事。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作高深的理論,隻是用最樸素的語言和最震撼的影像,勾勒齣大自然從遠古到當下的軌跡。我被書中那些關於地球演化的章節深深吸引,那些幾億年前的原始景象,雖然遙遠,卻能感受到一種生命最本初的脈動。當看到書中一些關於地質構造和生命進化的圖像時,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時間隧道,親眼目睹著星球的誕生與生命的繁衍。而當它將目光轉嚮今天,那些關於氣候變化、物種滅絕的畫麵,又讓人感受到一種沉重的現實。這本書最讓我動容的地方,在於它在展現自然之美的同時,也毫不避諱地揭示瞭自然所麵臨的睏境。它不像是一個簡單的攝影集,更像是一部濃縮的地球史詩,讓我們在驚嘆於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也反思我們人類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這本書,值得反復品讀,每次都會有新的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