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音乐作品曲式分析 |
| 丛书名: | 21世纪高等院校音乐教材 |
| 作者/主编: | 李虻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30628 |
| 出版年份: | 2007年 |
| 版次: | 第2版 |
| 总页数: | 388页 |
| 开本: | 1/16 |
| 图书定价: | 46.00元 |
| 实际重量: | 722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李虻主编的这本《音乐作品曲式分析(21世纪高等院校音乐教材)》,是他本人在高等音乐师范教育中,在长期从事音乐作品曲成分析教学工作中,钻研、探索、改革、实践的产物,它从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实现了很多学术和教学上的拓展和创新,并经过反复的成功验证。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排版和图例设计也为阅读体验加分不少。在分析复杂的复调音乐结构时,清晰的图示和标记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无论是层次分明的和声图解,还是对主题呈示和发展的可视化标注,都极大地减轻了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复杂结构的负担。尤其对于那些需要精细比对不同声部或乐章之间对应关系的段落,图表的直观性简直是救星。我过去在自学中常常因为看不清乐谱上的细微差别而感到挫败,但有了这本书的引导,许多原本模糊的概念瞬间变得清晰锐利起来。它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理念,用最有效的方式将复杂的音乐理论知识“翻译”成了可以被视觉捕捉和理解的信息,这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巨大的推动力。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信服的一点,是它在处理当代音乐或非传统曲式时的包容性和思辨性。它没有将分析的工具局限于传统的欧洲古典音乐范畴,而是以开放的视角,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将曲式分析的方法论延伸到更广阔的音乐领域。虽然主流的分析集中在已知框架内,但书中对于打破既有框架的音乐作品的讨论,并没有止步于“不符合”的简单判断,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作品是如何建构起自身内部逻辑的。这种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建立新分析框架的导向,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应试工具的层面,成为了一部真正的艺术研究入门指南。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带着一套严谨的方法论,去面对任何尚未被完全定型的音乐表达,这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学术训练。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习者,我发现这本书在探讨“变异”与“规范”之间的张力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洞察力。音乐史上的伟大作品,往往是那些在既有规范中做出创新,或是在打破规范时又能保持内在统一性的作品。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讨论尤其深刻。它没有把古典时期的曲式视为不可逾越的教条,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发展的有机体。通过对比巴赫的赋格与莫扎特的奏鸣曲,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时代对“平衡”和“对比”的不同理解。书中列举的许多例证都非常精妙,它们不仅仅是乐谱上的标记,更是作曲家面对音乐材料时所做的深思熟虑的选择。这种对创作意图的探究,使得曲式分析不再是冷冰冰的技术解剖,而更像是一场与作曲家跨越时空的对话,充满了智性的火花和艺术的魅力。
评分初次接触这类专业书籍,我本以为会是一场枯燥的理论灌输,没想到这本书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还兼顾了读者的接受度。它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没有那种为了显得高深而故意堆砌晦涩术语的毛病。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旋律线条和和声进行曲式分析时的结合方式。很多分析教材往往将两者割裂开来,导致我们对“为什么”结构会如此组织感到困惑。然而,这本书巧妙地展示了和声的进行如何支撑起曲式的骨架,旋律的动机如何成为构建宏大结构的基本砖瓦。比如,书中对某一特定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分析,就清晰地揭示了作曲家如何通过巧妙的转调和模糊调性中心来延长展开部的情感张力,最终服务于再现部的回归主题。这种注重内在逻辑和情感表达与结构形式统一性的分析视角,极大地提升了我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让我不再是‘看’结构,而是‘感受’结构。
评分这本关于音乐作品的曲式分析教材,对于任何一个致力于深入理解音乐结构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它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分析方法所吸引。作者并非仅仅罗列各种曲式名词,而是将它们置于具体的音乐作品语境中进行剖析,这一点尤其令人赞赏。比如,在探讨奏鸣曲式时,它不仅仅停留在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传统框架内,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作曲家在处理主题材料和调性关系上的独到之处。书中对某些看似复杂的结构,比如回旋曲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也做了非常细致的梳理,让人能够清晰地看到音乐语言是如何随着时代而呼吸和变化的。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有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耳边耐心讲解,引导我如何去“听懂”音乐的骨架。对于准备艺术专业考试的考生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实战案例支撑,远超出了普通参考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充满洞见的音乐学专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