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小学儿童教育心理——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
定价:28.00元
作者:郭德俊
出版社: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9-01
ISBN:97873040235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的变革。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的改革,一方面要遵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和学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和教育观,才能正确地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用科学方法揭示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本教材主要包括: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学习心理、知识的获得与应用、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技能的形成、品德的形成、学习策略、学习的动力机制、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课堂学习管理、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等十二章内容。
目录
章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
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性质、目的与要求
三、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第三节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二、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
节 小学儿童的身体发展
一、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表现
三、促进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
三、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
一、认知差异
二、人格差异
第三章 学习心理
节 学习的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三、小学生学习的类型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四、社会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一、格工塔的顿悟说
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三、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理论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第四章 知识的获得得与应用
……
第五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第九章 学习的动力机制
第十章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
第十一章 课堂学习管理
第十二章 学习和教师的心理健康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郭德俊,女,1939年出生于湖北。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班。美国俄亥俄大学心理系访问学者,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系主任。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教育心理学专业委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是一本非常有温度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心理学家的对话。我是一名对教育充满热情但又缺乏专业背景的家长,总是希望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这本书用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为我解析了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其中,“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这一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通过对儿童在集体环境中如何建立友谊、如何学习合作、如何应对同伴压力等问题的深入分析,让我对孩子在学校的社交生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它不仅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还附带了许多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帮助孩子融入集体、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等等。读完这些内容,我仿佛拥有了一双“慧眼”,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孩子在社交互动中的细微变化,并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儿童成长的深深敬意和科学的关怀。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份关于如何理解和支持孩子全面发展的指南。作为一名对教育理论感兴趣的大学老师,我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优秀教材,而这本《小学儿童教育心理》无疑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书中关于“儿童的道德发展”章节,让我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品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强调规则的遵守,更关注孩子内在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和教学建议,都极具参考价值。另外,对于“学习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的探讨,也让我反思了课堂设计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如何营造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学习氛围,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这是书中的一个重要亮点。
评分我是一位对教育理论有着浓厚兴趣的在职教师,经常会思考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育效果。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它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陈述,而是深入探讨了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学习障碍与干预”的内容,它不仅列举了各种常见的学习困难,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系列基于证据的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这让我在面对一些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时,不再感到束手无策,而是能够更有信心地去分析问题,并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帮助他们。此外,书中关于“儿童的创造力培养”章节,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让我意识到,创造力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专利,而是每个孩子都拥有的宝贵潜能,而作为教育者,我有责任去发掘和 nurturing。
评分这本《小学儿童教育心理》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窗户。作为一名多年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我总是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和成长中的喜悦。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一些心理学概念,而是非常巧妙地将理论与小学教育的实际场景紧密结合。比如,在讲到儿童的学习动机时,书中不仅仅分析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区别,还通过生动的小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教学方法,点燃孩子们学习的“火花”。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章节,它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皮亚杰或者维果茨基的理论,而是用大量的图表和生活化的例子,帮助我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上的差异。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不理解”的抱怨,其实是我们没有站在他们的认知水平上去引导。
评分翻开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但同时又避免了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作为一名家长,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并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这本书就像是我的“育儿宝典”,它让我从更专业的角度审视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行为表现。例如,在“儿童情绪管理”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情绪对儿童学习和社交的影响,并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干预策略,比如如何引导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等。这让我能够更冷静地处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责备或忽视。另外,书中关于“师生关系”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强调了建立积极、信任的师生关系对于儿童学习积极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让我对如何与孩子的老师进行有效沟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