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涩与社交焦虑(纪念版)》编著者马丁·M.安 东尼、理查德·P.斯文森。
害羞没有错。但要是社交焦虑影响了你与他人的 交往、妨碍了你的学习和工作,甚至影响到了你的日
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就应该考虑去克服它了。《羞 涩与社交焦虑(纪念版)》(原书第二版)包含了心理治
疗、药物治疗,以及其他方面有益的信息,尤其是本 书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训练计划,通过训练你能够:通 过自我评价发现自己优势与不足;找到你恐惧的原因
;制订个性化的改变计划;把计划在真实社交场合付 诸实践。
作者:(加拿大)马丁·M.安东尼(Martin M.Antony) (加拿大)理查德·P.斯文森(Richard P.Swinson) 译者:王鹏飞 李桃
马丁·M.安东尼(Martin M.Antony),心理学教授,加拿大圣·约瑟夫卫生保健研究所焦虑症治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心理学学会主席。他现居多伦多。
理查德·P.斯文森(Richard P.Swinson),荣誉退休教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精神学与行为神经科学系前任主任,圣·约瑟夫卫生研究所焦虑症治疗与研究中心医学顾问,现居多伦多。
第一部分 了解社交焦虑
羞涩和社交焦虑
你为什么会焦虑
了解社交焦虑
第二部分 克服社会焦虑
制定一份改变行为的计划
社交焦虑和社交焦虑失协症的药物治疗
改变焦虑的想法和预期
暴露疗法
暴露于真实社交情境之中
暴露在不适的生理感受面前
更有效的沟通
维持疗效并规划未来
紧张反而对你不利。在面试中,没有任何焦虑迹象可能会被面试官误认为你过于自信,或对这份工作不感
兴趣。但如果你在社交场合中特容易感到焦虑,那么和其他人相比,面试对你而言则更容易引起紧张焦虑
的情绪。在第6章中,我们回顾了各种有关策略,这些策略都能帮助你转变在面试等社交场合引起你焦虑
的各种想法。而第7章和第8章中,我们则建议你接触各种面试场合(真实场景和角色扮演模拟情景),并以
此作为学习如何减少焦虑情绪的策略。在本小节中,我们还将提供更多关于提高面试技巧的建议。而这些 方法都需和前几章提到的认知技巧、以暴露为基础的
技巧结合使用。
从根本上讲,为面试做好准备包括:知道面试前应该做些什么准备,面试过程中应该如何发挥,以及 面试后又该做些什么。就面试的这三个阶段,我们为你提供了一些建议。但若想要了解更详细的信息,我 们推荐你阅读《沟通技巧》一书。
为面试做准备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为面试做准备的建议。这些都是你在面试前需要做的准备: ·在面试前,找家人或朋友进行模拟面试。此外
,参加一些你不太感兴趣的工作面试作为练习。正如我们在第7、8章所讲到的,这些练习将有助于你在真 实的面试中减轻紧张焦虑的情绪。
·对面试持乐观的态度。记住这仅仅只是个面试,要是这次不成功,还有很多机会等着你。你可以把 面试当成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面试技巧的 机会。
·花时间弄清楚面试的目的,谁将对你进行面试,面试时都有哪些程序,以及面试要花多长时间。如 果可能的话,搞清楚面试主考官的名字并记住它。如果不行,那么当主考官向你做自我介绍时,你就要注 意听,并且在道别时称呼他的名字。
·尽可能多地了解面试公司或机构以及面试主考官的信息。若该机构有网址,你则要认真仔细地去浏 览。你甚至可以事先了解面试官的情况。在面试时,表现出你对此机构了解得越多,就越能说明你是真心 诚意想要得到这份工作。
·好好总结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想想自己能为此机构做些什么。这些都是为了在面试时以防万一被 问起。你可以把一些内容写在纸条上并随身携带,以防你在面试时漏掉了原本想说的话。
·以防万一被人问及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你务必要事先做好准备。但没有必要把自己想到的缺点全盘 托出。你可以只提及一两点不足之处,并把其描述成并不是不可解决的问题。例如,你可以选择自己工作 中一个很细小的、不足以成为严重问题的缺点来谈。
再或者,你可以转移话题,谈论自己现在已经克服了
的不足(例如,“当我刚开始第一份工作时,我不太懂电脑操作。但是,经过几年的锻炼,我已具备了丰
富的电脑操作经验,因而这个问题早就被解决了”)。但是,你千万不可强调那些被人看作是你性格上的
弱点,或工作上的不良嗜好的缺点(例如:“我脾气很急”或者“我很散漫”),因为你的准老板可能会
认为,你这些性格上的不足是很难得到改善的。此外,不要把自己工作过分卖力(例如,“我工作非常卖
力,有时候甚至得提醒自己该休息一下”)作为自己的缺点,这也是个太老掉牙的回答,以至于轻而易举
就能被主考官识破(没有主考官会视其为不足)。若想要获得更多有关怎样回答面试时遇到刁钻问题的方法 ,你可以参阅里·弗雷撰写的《针对最难面试提问的
101个绝妙回答》。
·至少准备10个问题以供面试时提出,并把它们都写下来以免忘记。例如,你可能会询问你工作中要
承担哪些职责,一天需要工作几个小时,同事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以及每天大概要做些什么工作等。一般
情况下,关于工资、假期和福利方面的问题都应在你得到了这份工作后再问。但对于某些职业,如果面试 官主动提及这些话题,那么面试时提出相关问题也无
妨。
·面试时多带几份简历以及其他证明材料,以防面试官当时手上没有相关资料时使用,或是以供他把 你的简历推荐给机构里的其他人看。
求职面试过程中 现在,面试就在你眼前。以下我们为你提供了一些建议,帮助你在面试中尽量做到最好:
·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可以迟到。你最好把花 在路上的时间留够,并且尽量早点到达面试地点。若你不太熟悉面试地点,那么最好提前一天去看看,确
保面试当天知道怎么到达那里。
·仪表很重要。确保自己穿着得体,有魅力,头发整洁。需要注意的是,适合某类面试的着装并不一 定在其他面试中都适合。要是你不知道该穿什么,那么我们建议你选择偏向于更显保守和专业的套装。
·记得使用这一章最初提到的各种策略。例如,认真倾听面试官所说的话。注意自己的非言语性交流 ,并且尽量与面试主考官保持适当的眼神交流。
·注意礼节,要礼貌、机智。记得把“请”和“谢谢”时常挂在嘴边。不要贬损该机构组织、面试流 程或面试你的主考官。事实上,即使你对前一份工作很不满意,也不可太过表现出对前任雇主的不满。
·表现灵活并乐于让步。例如,若工作时间不是很理想,那么你需让面试官知道你可以尽量按照他们 的时间表进行调整。在你获得了工作之后,你可以再和他们商量时间上的问题。若还不能让自己满意,你 可以拒绝此份工作。
·提出问题。求职面试包含两个目的:(1)让面试官决定是否要你;(2)给自己一个机会来确定是否 要在那个机构工作。因此,你需要在面试时确保询问相关问题。这样做不仅能帮助你更多地了解你所应聘 的职位,还能让面试官认为你对此份工作是抱着认真 的态度。
·大体上讲,在面试时应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回答问题也应诚实可靠。但是,你也不要透露过多不必
要的个人信息。例如,若面试官问你是否紧张,告诉他自己有点紧张是无妨的。但是,没有必要过多透露 有关个人困难、压力的各种细节,包括经常性急性恐
慌、抑郁或婚姻问题。
坦白说,我之前对“羞涩”和“社交焦虑”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可能有些片面,总觉得是小部分人会遇到的问题。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原来在我们身边,甚至在我们自己身上,都有可能存在这样的困扰,并且它带来的影响比想象中要深远。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认识自己和社会关系的新视角。我喜欢它探讨的不仅仅是如何“解决”社交恐惧,而是如何“理解”和“接纳”。它让我们明白,羞涩并非一无是处,甚至可以是一种特质,而关键在于如何驾驭它,让它成为你的优势,而不是羁绊。书中的训练计划设计得非常科学,有理论依据,也有实践指导。我尝试了一些关于“积极倾听”和“非语言沟通”的练习,感觉效果很明显。比如,我开始更主动地去关注对方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而不是只沉浸在自己的紧张情绪中。当我发现我能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图时,我的回应也会更得体,这种良性循环让我越来越有信心。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但只要方向正确,每一点进步都是值得庆祝的。它让我看到了克服社交障碍的希望,也让我更愿意去尝试和探索。
评分这本书真的像一股清流,在社交焦虑的海洋里给了我一个坚实的锚点。我一直是个比较内向的人,但内向不等于社交恐惧,很多时候我只是不知道如何自然地融入群体,或者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这本书恰好解决了我的困惑,它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你要勇敢”,而是从更深层次剖析了羞涩和社交焦虑的根源,让我理解了自己行为模式背后的心理机制。它就像一位温和的向导,一点点地引导我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书中提供的训练计划,具体到每一个小步骤,我都觉得非常实用,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而是可以切实操作的练习。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认知重构”的部分,它教会我如何识别并挑战那些负面的、不合理的想法,比如“别人都会盯着我看”、“我说错话会很丢脸”之类的。刚开始练习的时候,确实会有点别扭,但坚持下去,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恐慌的场景,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怕了。而且,它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一种自我赋权的过程,让我感觉自己有能力去改变,而不是被动的承受。这本书真的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觉得克服社交焦虑,融入社会,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和正确的指导,一步步实现的。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厚度和其“教科书”的定位,一开始让我有些望而却步,担心会过于学术化,难以理解。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后,这种顾虑完全打消了。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吸引人,既有专业的深度,又不失通俗易懂的趣味性。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克服社交焦虑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的指南。书中对羞涩的剖析非常到位,让我明白羞涩并非完全是负面的,而是可以是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关键在于如何去发掘和运用。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社交信号解读”和“同理心训练”的章节,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从而在社交中减少误解和尴尬。书中的训练计划,细致到每天可以做什么,非常具有操作性。我尝试了其中的一些练习,比如“积极自我对话”和“社交反思日志”,这些小小的改变,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发现我开始能够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在社交中的表现,而不是过度苛责自己。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让我重新认识了社交的本质,它不再是我害怕的战场,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交流平台。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带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我尝试过不少方法,但效果都差强人意。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那种“速效药”,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循序渐进的治疗过程。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非常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它承认社交焦虑带来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不会去评判读者,而是提供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空间。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到位,我能从中看到很多自己过去的影子,那种纠结、挣扎和无奈,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来,让我感到被理解。更重要的是,它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我尝试了其中的一些练习,比如“暴露疗法”的变体,以及一些社交技能的训练,比如如何开启对话,如何保持眼神交流,如何处理沉默等等。一开始,这些练习对我来说就像登山一样艰难,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那种成就感都是巨大的。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流畅,虽然是心理学著作,但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智慧和温暖。它让我明白,克服社交焦虑,不是要变成另一个人,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个更自在、更自信地与人交流的自己。它真的是一本我愿意反复阅读,并且会从中获得新启发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温和且循序渐进的改变方式。我以前总觉得,要克服社交焦虑,就必须一下子变得非常外向,非常善于言辞,但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改变在于内在的接纳和外在的适度调整,而不是完全颠覆自己。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很多心理学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产生社交恐惧,以及有哪些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社交想象”的训练,让我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预演各种社交场景,从而减少真实的社交场合的紧张感。还有一些关于“社交暂停”的技巧,当我觉得自己快要招架不住的时候,可以适时地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而不是硬撑着。这本书不是强迫你去改变,而是引导你去探索,去发现自己的潜能。它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都有自己处理社交的方式,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能够让自己感到舒适和自信的方式。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像一次心理治疗,让我感到被关怀,被支持,被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