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
定价:36.00元
作者:杨亚芳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682428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我们虽然意识不到习惯的存在,但它却是一个人本质、核心的东西,我们说话、办事、工作、学习,时时刻刻都受它左右,受它影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可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不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教子成功的有效方法。的孩子之所以,是因为他们养成了更多的好习惯!我们对孩子好的教育,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培养让他们终身受益的的好习惯!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逻辑性极强,它不像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成长蓝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责任感培养”的论述。作者并没有将责任感等同于“做家务”这么简单,而是将其提升到了“自我效能感”的高度。书中引入了一个概念,叫做“给予式教育”,鼓励家长有意识地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决策权逐步下放给孩子,哪怕是周末的菜谱选择,或是家庭旅行的预算分配。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是培养孩子主人翁精神的关键。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后果承担”时的平衡术——既要让孩子体验到不作为的自然后果(比如忘记带作业的焦虑感),又不能让家长过度干预,成为“救火队员”。书中提供了一个“后果清单”的制定方法,让家长可以预先与孩子共同商定,什么情况下由谁来承担责任,这种透明化的机制,大大减少了日常管教中的情绪摩擦。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将习惯培养视为人格塑造的一部分,而非仅仅是技能训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太吸引人了,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辈在娓娓道来。它没有那种生硬的说教感,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将那些看似枯燥的“好习惯”变得鲜活起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述如何培养孩子自律性时,所采用的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书中提到,培养习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父母持续的耐心和高质量的陪伴,这一点深得我心。很多育儿书只会告诉你“要这样做”,但这本书却会深入探讨“为什么”以及“具体操作的细节”。比如,关于时间管理的部分,它不是简单地要求孩子制定计划表,而是教会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观察自己的精力波动,从而制定出真正适合他们自己节奏的日程安排。这种人性化的视角,让我感觉作者是真正理解现代家庭教育的挑战与不易。读完这部分,我立刻尝试在家里实施了几个小技巧,比如让孩子自己决定阅读时间的长短,只要他能坚持下来。这种“赋权”给孩子的感觉,效果出奇地好,孩子不再觉得是被动执行任务,而是主动参与到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温度和力量,让人在反思自己教育方式的同时,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操作指南,而非空洞的理论口号。
评分这本书在探讨“情商培养”这一块做得尤为出色,它提供的视角非常新颖,完全跳脱了传统教育中对“乖巧听话”的过度推崇。作者清晰地阐述了,真正的情商高手不是从不发脾气的人,而是懂得如何识别、接纳并有效处理自己情绪的人。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分析了孩子在面对挫折时的“情绪反应链”,并提供了家长可以介入的“黄金三秒钟”原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共情式倾听”的实操建议,它强调的重点不是急于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先用语言复述孩子当下的感受,比如“听起来你因为玩具坏了感到非常生气,对吗?”这个小小的技巧,瞬间拉近了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在此之前,我常常犯的错误就是一味地安慰或否定,反而让孩子更倾向于封闭自己。通过学习书中的这些沟通模型,我发现亲子间的冲突频率明显下降了,即使有争执,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心理学工具箱,不是临时的“创可贴”,而是能从根本上提升孩子心理韧性的“内功心法”。它让我明白了,培养孩子的情绪觉察能力,比教他数学公式要重要得多。
评分我之前读过不少关于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的书籍,但大多都停留在“方法论”的层面,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习惯”与“内在驱动力”紧密地关联起来。作者没有一味强调“坚持”,而是深入挖掘了“兴趣的火花”是如何被点燃和维持的。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在习惯养成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如何通过赞美过程而非结果,来鼓励孩子不断尝试和迭代。例如,当孩子在画画上遇到困难时,传统做法是夸他“画得真棒”,而这本书推荐的说法是“我看到你这次尝试了新的阴影画法,很勇敢!”这种细微的措辞差异,却对孩子的自我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作者对于如何建立“环境支持系统”的描述也非常详尽,从卧室的收纳布局到客厅的学习角设置,都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充分体现了“环境是习惯的隐形推手”这一理念。读完这部分,我甚至重新审视了家里的书架摆放方式,力求让学习材料随时触手可及,让阅读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而非被动的任务。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宏大,它不仅仅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着眼于培养孩子未来面对复杂世界的“适应力”。作者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数字时代的专注力重建”这一紧迫议题。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如何帮助孩子保持深度思考的能力,是所有家长的心头大患。书中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数字排毒”方案,它不提倡“一刀切”的禁令,而是倡导“有目的性的使用”,并教会孩子如何设定“心流时段”。我特别赞赏作者对于“延迟满足”在信息时代的新解读,它不再是关于存钱或等待零食,而是关于能否放下手机,去完成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精力的项目。通过书中引用的几个案例,我清晰地看到了那些能够抵御即时满足诱惑的孩子,在长期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展现出的那种沉稳和耐力。这本书的语言虽然深入浅出,但其背后的教育哲学却是非常前沿和深刻的,它真正做到了指导家长培养出既有坚实基础,又能灵活应对未来挑战的终身学习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