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愿你和孩子把日子过成诗
定价:39.80元
作者:冯尘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7-01
ISBN:9787514370768
字数: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内容提要
怎么养,怎么教,怎么爱!
一本写给所有父母的亲子生活方式修炼书!
好的家庭教育,润物细无声,
贯穿在父母与孩子相处的点滴细节中。
父母有爱的家庭,孩子往往更懂得爱。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里,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好的家庭教育,是具有渗透和流动性的。
如同播下一颗种子,
然后用温柔和时间,静候花开。
这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父母和孩子,
只有恰如其分的爱与呵护。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
让爱在双向的流动中春风化雨。
慢下来,静下来,等风来,等花开。
愿每个父母都能和孩子一起,
让生活充满仪式感,把日子过成诗。
目录
前言 愿你和孩子把日子过成诗/ 01
Chapter1 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
爸爸妈妈,请持证上岗 / 002
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 / 010
父母高级的爱,是和孩子肩并肩 / 016
孩子,就是用来“惯”的 / 024
充满仪式感的养育,才是真正的富养 / 032
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 / 038
Chapter2 孩子,你可以慢慢长大
请给孩子留些自由空间 / 044
接纳孩子的情绪,到底有多重要 / 051
孩子别怕,妈妈会保护你 / 058
别让我们的想象力限制了孩子的未来 / 065
好的爱,是“我能看见你的感受” / 072
别让你的付出感,绑架孩子的人生 / 080
好的教育,是用心浇灌,静候花开 / 087
Chapter3 请成为你曾渴望的父母
你不必成为完美妈妈 / 096
世界上的美味,是妈味道 / 103
爸爸,是孩子好的玩伴 / 109
爸妈,你们爱的是我,还是手机 / 118
你说的每句话,都会嵌入孩子的灵魂 / 125
父母真的不能当着孩子面吵架吗?未必 / 132
如何温柔而坚定地和孩子立规矩 / 140
Chapter4 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命令式育儿,真的能培养出理想的孩子吗 / 150
别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暴跳如雷 / 157
请勿再以爱之名,剥夺孩子的勇气 / 163
每个没担当的孩子背后,都站着过度保护的父母 / 169
父母打人时,孩子在干吗 / 174
该如何保护你,我的孩子 / 181
Chapter5 以温柔和爱,静候花开
你是在为孩子消费,还是在自我安慰 / 190
从孩子会说话开始,就要教会他好好说话 / 200
中国小孩该不该过外国节日 / 207
这才是陪孩子写作业的正确打开方式 / 212
过多的兴趣班,正在扼杀孩子的专注力 / 218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育儿知识,还是带不好自己的孩子 / 225
番外 苹果同学的几个小段子/ 235
作者介绍
冯尘,
自媒体人。
有书、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亲宝宝、hugo等多家平台签约作者。
多篇热文被人民日报、有书、十点读书等大号转载,累计阅读过亿。
作为一位普通妈妈,她用女性的柔软力量,经营起一个家庭的幸福。
作为一位的写作者,她用暖心文字,写理智观点,抒天下女子心声。
代表作《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曾引爆各大平台转发热潮,引起千万读者共鸣。
公众号:冯尘(ID:feng-chen66)
文摘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序言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我通常不怎么喜欢读长篇大论的理论阐述,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处理得非常巧妙。它总能在关键的理论点位上,及时配上一个非常精炼、一针见血的小故事或者一个简单的图示,瞬间就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了。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思的章节,作者用了一个“迷宫探险”的比喻,把引导过程比作在迷宫中给孩子递去一张地图,而不是直接拉着他们走出去。这个比喻极大地启发了我,让我明白“放手”的艺术比我想象中更复杂、也更需要技巧。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只是告诉你“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让你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你的思维模式。它不是一本速成手册,更像是一份陪伴你长期成长的“心法秘籍”,每次重读,可能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对于“自我关怀”部分的重视程度,这一点在很多同类书籍中常常被弱化。作者非常清晰地指出,一个完整的、滋养的亲子关系,必然建立在一个内心丰盈的成年人之上。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说,我们首先要学会成为自己孩子最好的朋友和榜样,而这个榜样的基础,是我们能否对自己温柔以待。这部分内容几乎是给我这个长期处于“自我牺牲”状态的家长敲响了警钟。它鼓励读者去重拾被搁置的爱好,去寻求属于自己的“留白时间”,而不是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育儿的“生产线上”。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一次对自身能量的重新校准,它教会我如何设定健康的界限,如何平衡付出与索取。最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提供了一个更宏大、更具有生命力的视角去看待“教育”这件事——它关乎的,不只是孩子的成长,更是我们自己作为个体生命的圆满。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简直可以用“诗意栖居”来形容,但绝不是故作清高或晦涩难懂的那种“诗意”。它更像是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片段,用一种充满诗意的、带着哲思的语言重新打磨和呈现。比如,描述早晨叫孩子起床的那段文字,作者没有简单地说“要温柔地唤醒”,而是描绘了光线如何穿过窗帘、孩子沉睡的侧脸,以及那份短暂的宁静,读起来让人心头一暖,瞬间理解了“珍惜当下”的重量。它让我开始关注那些被我们日常忽略的微小瞬间,那些构筑我们日常生活的“小石子”。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意思,它不是严格按照年龄段划分,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的情感主题展开,比如“倾听的艺术”、“边界的建立”、“告别控制”等等。这种主题式的推进,让我的阅读体验非常连贯和深入,感觉每读完一个章节,我的内心世界就被拓宽了一点点。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育儿书比较挑剔的家长,因为市面上太多“成功学”式的鸡汤文了,读完只觉得焦虑感更重。然而,这本书真正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真实感”和“接地气”。作者似乎毫不避讳地展示了为人父母过程中那些不那么完美、甚至有些狼狈的瞬间,比如孩子发脾气、我们自己情绪失控的时候,她没有用完美的标准去苛责读者,而是提供了一种“接纳不完美,然后慢慢修补”的思路。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情绪容器”的比喻,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反应,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未被处理的情绪的投射。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作者自己犯错后如何修复亲子关系的案例,那些细节描写真的是太生动了,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种坦诚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让我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包袱,更愿意去探索那些更深层次的、关于爱与联结的话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戳我,那种淡雅的色彩搭配,让人一眼就觉得温暖而治愈。我本来对育儿类的书籍有点审美疲劳,总觉得千篇一律的理论和说教,但拿到手翻开目录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本书不一样。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温柔细腻的朋友在跟你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开篇提到的那个观点,关于如何看待孩子成长中的“小挫折”,那种将危机转化为契机的视角,一下子打开了我对育儿的新思路。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里面提供的一些具体场景模拟和对话技巧,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的,非常实用,不像那种空洞的口号,而是真真切切能运用到生活里的智慧。读完第一部分,我就忍不住想找个安静的下午,重新审视一下我跟自家孩子的相处模式,感觉自己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活难题的心态。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都很讲究,读起来非常舒服,让人愿意一页一页往下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