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蒙台梭利亲子课:如何培养2~5岁的孩子
定价:42.00元
作者:【美】玛雅·皮塔麦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699135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专为2~5岁儿童设计,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平衡发展孩子成长所需的生活技能、感官体验、语言开发、数学能力、科学素养等5大技能;
78项互动游戏让亲子时光更充实有趣;
原版畅销100000册,阐述蒙台梭利育儿理念的经典之作!内容提要
早教专家玛雅·皮塔麦针对2~5岁儿童,根据自身教育经验与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而创作的一本趣味亲子游戏书,英文原版在海外畅销100000册。内容涵盖了孩子成过程中所需的生活技能、语言开发、科学素养等5大技能,共78项活动练习。每项练习都有详细的步骤介绍与拓展建议,利用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动静结合,循序渐进,让孩子在游戏中认知世界,变得更加乐观自信。书后附有配套活页练习,让活动更具科学性。
目录
目录章 生活技能第二章 感官体验感受相反的质感 036学习感知相反的触感 038质地对比 040菲利袋游戏 042认识大小和形状 044认识长度和高度 046匹配平面图形 048匹配立体图形 050认识颜色 052辨别声音 054声音对比 056音阶 058区分不同的气味 060识别味道 062第四章 数学能力分门别类 094学习一到十 096排成排,挂起来 098学习阿拉伯数字1~10 100强化练习 102数量对应 104杯子计数 106单独的数字 108数数 11010 以内的加法 112学习加法等式 11410 以内的减法 116认识钱币 118数字顺口溜 120活页练习 1 活页练习2 156 活页练习 3 158活页练习 4 159活页练习5 160活页练习 6 162活页练习7 164
作者介绍
Maja Pitamic)15年的教育经验, 对象包括不同年龄层以及不同背景的幼儿。皮塔麦拥有艺术史学位和蒙台梭利培训教师资格,专长为早期幼儿教育,擅长通过舞蹈、动作、游戏和体育等多种项目来开发儿童潜能。其所著的《蒙台梭利亲子课:如何培养2~5岁的孩子》(I CAN DO IT)和《蒙台梭利育儿课》(MINDFUL MAMA HAPPY BABY)各语言版本累计超过50万册,被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是“阐述蒙台梭利育儿理念的经典之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位“小霸王”量身定做的,我本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没想到里面的实操建议竟然这么接地气!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专注力培养”那一章节,它没有用那些高深的理论把我绕晕,而是直接给出了几个小游戏,比如用镊子夹豆子,或者让孩子把不同形状的积木按顺序排列。一开始我挺怀疑的,觉得孩子能坚持多久啊?结果第二天,他竟然主动跑去玩那个“找颜色”的游戏,玩了足足半个小时!这对我这个职场妈妈来说简直是天降甘霖,终于有喘口气的时间了。而且,书里强调的“给予孩子选择权”,让我改变了过去那种“我说什么你听什么”的沟通方式。现在,我不再直接命令他穿哪件衣服,而是问他“你想穿蓝色的还是红色的?”这种细微的改变,让孩子感觉被尊重,合作度瞬间提高了不少。以前的晚餐时间总是伴随着战争,现在起码能和平地把饭吃完,我已经觉得值回票价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非常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每一个建议都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能立即在家里实践的工具箱。
评分说实话,我平时很少写书评,但这次实在是被这本书的某个理念给震撼到了。我一直以为“早教”就是要早点识字、早点算数,把知识硬塞给孩子。直到我读到关于“环境创设”的那部分内容,才猛然醒悟,原来我们的家环境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书中有一张关于“低位操作台”的图片,就是把水槽和操作台降低,让孩子可以自己洗手、擦桌子。我立刻动手改造了家里的一个角落,把一些常用的、安全的工具放在了孩子容易拿到的高度。起初他只是好奇地摸摸,但慢慢地,他开始模仿我们做家务。前几天,他居然自己端着小水盆去冲洗玩具,虽然弄得到处都是水,但我一点都没生气,反而觉得他展现出了惊人的自主性。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育不是“教”的过程,而是“引导”的过程。它教会我如何放手,如何相信孩子内在的力量。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有很多图示和温馨的家庭场景插图,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感觉就像一位有经验的邻家长辈在跟你分享育儿心得,非常亲切自然。
评分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完美的母亲”,而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懂得观察的引导者”。我过去常常因为孩子达不到我的期望而焦虑,比如三岁了还不会自己穿鞋带,或者对搭积木毫无兴趣。这本书用了很大篇幅来谈“尊重成长的敏感期”,让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当孩子对某件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时,就是最佳的“窗口期”,错过了也不必追赶,因为下一个窗口期很快就会到来。这种心态上的转变,对我个人情绪的管理帮助太大了。我不再急躁,学会了蹲下来,真正去看孩子在做什么,他想表达什么。有一次,我的孩子连续几天都在尝试把小勺子放进一个很小的瓶口里,反复失败。我本来想帮忙,但想起书里的建议——“不打断孩子有目的的尝试”,于是就耐心等待。十几分钟后,他成功了,那种喜悦的表情,我至今难忘。这本书,与其说是育儿指南,不如说是一部教我们如何与孩子“同频共振”的心灵指南。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文风,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读起来非常亲切,像是一位邻家阿姨在分享她多年积累的育儿经验。书中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很多巧妙的方法,比如“描述性对话”,要求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不光要说“把球给我”,而是要说“请把那个红色的、圆圆的球递给我”。一开始我做起来觉得有点别扭,像是背台词,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的词汇量明显增加了,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也变得更细致了。他现在能准确地描述他看到的“毛茸茸的小猫”和“硬邦邦的石头”。另外,书中关于“处理负面情绪”的部分也很有帮助。它不提倡压抑,而是教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命名”情绪,比如告诉他“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沮丧”,这种共情式的回应,让孩子学会了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哭二闹三打滚来发泄。这本书对于我们家长来说,与其说是学习育儿技巧,不如说是一次自我成长的修炼过程,它教会我们如何更智慧、更温柔地面对孩子的成长。
评分我之前读过几本国外的育儿书,那些方法放在我们中国家庭的现实环境里,总感觉有点水土不服,比如动不动就要给孩子留出大片的“自由探索时间”,可我们家就那么大点地儿,能探索出什么花样来?但这本书就完全不一样,它对如何利用有限空间进行有效的蒙特梭利式教育做了非常详尽的指导。特别是针对“感官刺激”那一块,它推荐了用米、豆子、沙子等家里常见材料自制教具,成本几乎为零,效果却出奇地好。我按照书里的指导,用空瓶子装了不同重量的豆子,让孩子通过摇晃来分辨轻重。这种基于生活、取材便捷的教育方式,太适合我们普通家庭了。而且,书中对“秩序感”的培养也讲得特别透彻,比如如何引导孩子将玩具分类归位,关键不在于惩罚,而在于建立一套清晰、固定的“家务流程”。我发现,一旦流程固定了,孩子反而更安心,因为他知道“事情该怎么做”,而不是时刻等待大人的指令。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本土化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