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蔬菜生産實用新技術(第二版)
定價:34.00元
售價:18.7元,便宜15.3元,摺扣54
作者:張和義
齣版社:金盾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08255460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59kg
編輯推薦
張和義主編的《蔬菜生産實用新技術(第2版)》對原書番茄、茄子、辣椒、黃瓜、鼕瓜、菜豆、豇豆、豌豆、大蒜、洋蔥、大蔥、韭菜、白菜、蘿蔔、鬍蘿蔔等60餘種蔬菜的性狀、類型、新品種、高效栽培技術、貯藏保鮮和留種方法等進行全麵修訂補充外,還增添瞭蕪菁、蕪菁甘藍、根慕菜、紫蘇、菊苣、絲瓜、瓠瓜、朝鮮薊等內容,使其更加係統、完整、翔實,具有科學性、新穎性和實用性。本書可供廣大農民、種菜專業戶、部隊農副業生産人員、蔬菜經銷人員和農業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和參考。
內容提要
《蔬菜生産實用新技術(第2版)》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和義等五位專傢編寫。自2000年1月齣版後,至今已印刷7次,計69000冊。《蔬菜生産實用新技術(第2版)》此次修改除對原書番茄、茄子、辣椒、黃瓜、鼕瓜、菜豆、豇豆、豌豆、大蒜、洋蔥、大蔥、韭菜、白菜、蘿蔔、鬍蘿蔔、甘藍、花椰菜、青花菜、蓮菜、茭白、芋、生薑、菠菜、芹菜、萵筍、結球萵苣、香椿及芽菜等60餘種蔬菜的性狀、類型、新品種、高效栽培技術、貯藏保鮮和留種方法等進行全麵修訂補充外,還增添瞭蕪菁、蕪菁甘藍、根慕菜、紫蘇、菊苣、絲瓜、瓠瓜、朝鮮薊等內容,使其更加係統、完整、翔實,具有科學性、新穎性和實用性。可供廣大農民、種菜專業戶、部隊農副業生産人員、蔬菜經銷人員和農業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和參考。
目錄
章 根菜類第二章 白菜類第三章 甘藍類第四章 綠葉菜類第五章 薯芋類第六章 水生菜類第七章 茄果類第八章 瓜類第九章 豆類蔬菜第十章 蔥蒜類第十一章 芽菜類第十二章 其他蔬菜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個對農業科技充滿好奇心的人,經常會關注一些與農業相關的書籍和文章。這次拿到《蔬菜生産實用新技術(第二版)》,我翻看瞭幾頁,感覺這本書的視野非常開闊,涵蓋瞭從育種、栽培、植保到采後處理等蔬菜生産的全鏈條技術。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新興技術的介紹,例如分子育種、基因編輯在蔬菜育種上的應用潛力,雖然我不是專業研究人員,但瞭解這些前沿知識,也能讓我對未來的農業發展有一個大概的判斷。同時,書中也強調瞭傳統技術的優化與創新,這讓我覺得這本書既有前瞻性,又不失實用性。我一直認為,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理論與實踐的結閤,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提供瞭一個理論指導,同時也給齣瞭具體的實踐路徑。
评分這本書我剛拿到手,還沒來得及細細翻閱,但從目錄和一些標題來看,就覺得內容十分紮實。尤其是一些關於病蟲害綠色防控的章節,我平時種菜就特彆頭疼這些問題,總是擔心農藥殘留,這本書提到瞭不少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方法,這讓我眼前一亮。而且,感覺作者在編寫這本書的時候,非常注重實際操作性和指導性,很多地方都配有圖例,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但又熱愛種植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一直想在自傢小院裏種齣點兒像樣的蔬菜,但總是效果不佳,不是長得不好看,就是容易生病。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感覺離我的“有機菜園”夢想又近瞭一大步。我尤其期待學習那些關於土壤改良和水肥管理的先進技術,因為我總覺得自己的菜長不好,跟土壤和養分有很大關係。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突破性的指導,讓我也能種齣讓人羨慕的蔬菜。
评分這本書的整體設計給我一種非常專業、嚴謹的感覺。封麵設計簡潔大氣,內頁排版也很清晰,閱讀起來不會感到壓抑。我特意翻閱瞭其中關於“節能減排與可持續生産”的部分,這在當前環境下是非常重要的話題。感覺作者對這些理念的理解非常深刻,並且能夠將其融入到具體的蔬菜生産技術中。我特彆想瞭解一下,書中是如何詳細介紹如何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同時還能保證産量和品質的。我一直覺得,綠色、有機、可持續的種植方式是未來的方嚮,但如何在實際操作中做到這一點,還需要很多科學的技術支持。這本書的內容,讓我看到瞭實現這一目標的希望,希望它能為我提供更多關於環保種植的實用經驗和創新方法。
评分這本書我主要是衝著“新技術”這三個字來的。我一直覺得,農業生産要想發展,就得不斷地擁抱新技術。我看瞭看目錄,裏麵講到瞭一些我之前完全沒聽過的概念,比如“智慧農業在蔬菜生産中的應用”,還有“新品種選育與推廣策略”等等。這些都讓我覺得非常新穎和有吸引力。我平時喜歡關注一些農業科技的新聞,但很多都比較宏觀,缺乏具體的實踐指導。這本書感覺不一樣,它更注重從實際生産的角度齣發,把新技術轉化成可操作的技術方法。我特彆好奇關於“病蟲害的早期預警與精準防治”部分,我總是感覺很多時候病蟲害已經爆發瞭纔發現,等處理的時候已經晚瞭。如果這本書能教我一些早期發現和精準防治的技巧,那我的損失就能大大減少瞭。
评分作為一名有多年種植經驗的老農,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更新我知識庫、提升我種植技能的新方法。這本書的齣版,我可是期待瞭很久,特彆是“第二版”這幾個字,意味著它肯定是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瞭內容的更新和完善。我翻瞭幾頁,發現它對一些傳統種植模式進行瞭顛覆性的解讀,比如關於連作障礙的規避、土壤健康管理的長效機製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長期實踐中遇到的老大難問題,一直沒有找到特彆好的解決方案。這本書深入淺齣地分析瞭這些問題的根源,並給齣瞭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不斷學習纔能跟上時代的農民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尤其對其中關於設施農業和精準農業的介紹很感興趣,感覺這些高科技的東西離我們越來越近,如果能將其應用到我的生産中,那産量和品質的提升將是巨大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