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是每个家长*关心的问题。刚上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这个阶段的新的特点。家长该怎么做,才能把教育精力用对了时间和地方呢,本书除了在理论上给出了详细的引导和解释外,还指出了具体的做法,**贴近当下的教育现实。既能够引导家长辅导孩子正确地学习,取得好成绩,也不会忽略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兴趣特长。可以说这是一本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而又能够让孩子幸福成长的指导手册。
本书在遵循共同规律的基础上,在主动性、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生活调试、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提出了解决办法,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差异,让科学、实用**的学习方法和家庭教育方法惠及每个家庭和孩子。
"
"**章
父母要清楚:三四年级,什么导致成绩大变样
“三年级现象”:为什么成绩变化大 ...... 002
小学三年级,学生成绩分化明显 ...... 002
**预防、应对“三年级现象” ...... 004
阅读对学习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 006
三年级是从“学习阅读”到“在阅读中学习”的转换期 ...... 007
三年级,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 008
不要忘记去唤醒孩子的“数学脑” ...... 010
三年级是培养数感的关键期 ...... 010
培养孩子的数感 ...... 011
为什么说了,孩子不听 ...... 014
一定不要输在口头教育上 ...... 014
把教育落到实处 ...... 015
孩子正在“起跳”,需要推动的力量 ...... 017
要孩子上心,先预防“习得性无助” ...... 017
尽可能多地鼓励孩子 ...... 018
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是丑小鸭还是白天鹅 ...... 021
“皮格马利翁效应”:每个孩子都是白天鹅 ...... 022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期望 ...... 023
警惕孩子的厌学情绪 ...... 025
孩子的三种心理导致厌学 ...... 026
防止孩子厌学,家长不能“急” ...... 027
第2章
熟知三四年级孩子的独特表现
三年级后为什么不听话了呢 ...... 030
自我意识*强,常有“小逆反” ...... 030
支持孩子独立:找“英雄”而不是找“狗熊” ...... 031
逞能,有什么不好吗 ...... 033
“逞能期”是孩子的成长期 ...... 034
抓住“逞能”的机会,让孩子去做 ...... 035
教养好了,青春期不爆发 ...... 037
孩子的道德发展从他律向自律过渡 ...... 037
给孩子能理解的德育 ...... 039
培养特长,一点儿都不晚 ...... 042
树立正确的特长观 ...... 042
帮孩子发展特长 ...... 044
不能让写作文成为孩子学习上的“拦路虎” ...... 046
孩子写作难,是因为写作能力差 ...... 046
教孩子具备写作的能力 ...... 047
有了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 ...... 050
情绪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 051
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 ...... 051
第3章
促进智力发展,提升学习能力
长时间苦学,会导致专注力下降 ...... 054
科学地控制注意力集中时间 ...... 054
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注意力品质 ...... 055
有好眼力,学习*容易 ...... 057
观察力发展的*佳时期 ...... 058
观察的基本过程:按步骤来 ...... 058
不管孩子的想法多离谱,都不是“白日梦” ...... 061
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 ...... 062
**孩子大胆想象 ...... 062
创造性思维:会飞的垃圾桶 ...... 064
**竞争力:创造性思维 ...... 064
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 065
分析综合训练,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 067
三年级孩子的分析综合能力 ...... 068
给孩子提供分析的机会 ...... 068
动手实践,是提升智力的好方法 ...... 070
多参加实践,思维*活跃 ...... 071
为孩子多找几个“实践阵地” ...... 071
第4章
继续巩固、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变“不卫生”的学习方式 ...... 076
忽视“学习卫生”,后患无穷 ...... 076
养成“学习卫生”的习惯 ...... 078
不认真,学不好 ...... 080
学习需要一个认真的态度 ...... 081
教孩子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 ...... 082
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 ...... 084
常见的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原因 ...... 085
教孩子养成回答问题的习惯 ...... 086
孩子不愿写作业,家长有高招 ...... 087
作业,孩子独立完成*好 ...... 087
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 088
学过的课程不复习,会忘干净 ...... 091
复习是个纠错、巩固、提升的过程 ...... 092
科学而**地复习 ...... 092
死记硬背效果差,教孩子一些记忆术 ...... 095
记忆是学习的结果和目的 ...... 096
善于使用记忆术 ...... 096
避免“死读书” ...... 098
学习需要认真思考,才能理解掌握 ...... 098
让孩子养成乐于动脑筋思考的习惯 ...... 100
第5章
不懒惰,教孩子用勤奋开启美好人生
家长的代劳导致了孩子懒惰 ...... 104
父母过于“勤快”导致孩子懒惰 ...... 104
做身“懒”心不懒的好父母 ...... 106
学习懒惰,容易缺少“学德” ...... 108
学习不够勤奋,容易缺少“学德” ...... 108
不断强化,教孩子习惯勤奋学习 ...... 109
懒惰会导致孩子大脑“反应慢” ...... 112
孩子一懒就变笨了 ...... 113
教孩子做个勤奋努力的人 ...... 113
依赖性强的孩子,容易懒惰 ...... 116
依赖心理导致孩子懒惰 ...... 117
给孩子健全的爱,防止溺爱 ...... 118
竞选班干部,去锻炼孩子 ...... 120
做班干部是锻炼能力,不是耍威风 ...... 120
积极引导,防止孩子“官瘾”太大 ...... 121
这个年龄段,不可以“宅” ...... 124
宅在家里,就懒了 ...... 124
让孩子学会几项竞技运动项目 ...... 125
教孩子珍惜时间,抗拒懒惰 ...... 128
懒惰的人,不懂得珍惜时间 ...... 129
教孩子一些珍惜时间的方法 ...... 129
第6章
学习问题早解决,避免孩子厌学、逃学
上课不注意听讲,什么原因 ...... 134
学习态度的晴雨表:课堂听讲水平 ...... 134
对症下药,让孩子好好听讲 ...... 135
孩子连作业都不愿写,父母依然不放弃 ...... 137
学习难度增加,孩子产生挫折感 ...... 138
教孩子乐观面对学习困难 ...... 138
识别孩子学习中的消极情绪 ...... 140
消极情绪不利于学习 ...... 140
帮助孩子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 ...... 142
小学生遇到“难题”问网友,是好还是坏 ...... 144
解决难题的办法折射出孩子的学习态度 ...... 145
教孩子学会攻克“难题堡垒”的方法 ...... 146
遇到难懂的知识点,一起讨论 ...... 148
讨论有助于理解知识 ...... 149
教孩子学会讨论 ...... 150
错了又错,只因心理上的“锚定效应” ...... 152
建立错题本,对抗“锚定效应” ...... 153
教孩子建立一个多功能错题本 ...... 154
学习,可以大家一起来 ...... 156
合作学习,增进孩子的学习兴趣 ...... 157
教孩子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 157
偏科苗头:有不喜欢的科目了 ...... 160
搞清导致孩子偏科的原因 ...... 160
促进孩子各科全面发展 ...... 162
第7章
进入交往“团伙期”,教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同伴关系变重要 ...... 166
身边人效应:同伴的影响力很强 ...... 166
利用“团伙阶段”多交益友 ...... 168
有必要换个同桌吗 ...... 170
孩子要求换座位,换还是不换 ...... 171
给孩子换座位,不如教孩子学会和同桌相处 ...... 173
当心,内向孩子在校园里自我封闭 ...... 175
“自我封闭”的孩子也渴望友谊 ...... 175
一定要打开孩子的心扉 ...... 176
孩子因打架而“告状”,父母要认真对待 ...... 178
三四年级,孩子进入了“易打架期” ...... 179
抓住机会,引导孩子不告状 ...... 180
孩子愿意和老师交朋友 ...... 182
孩子喜欢“孩子王”样的老师 ...... 183
教孩子尊敬并去适应老师 ...... 184
给孩子的物质攀比降降温 ...... 186
攀比会招来“嫉妒杀手” ...... 187
教孩子与自己比,不嫉妒他人 ...... 187
要远离成绩不好的“坏孩子”吗 ...... 189
孩子需要各种性格类型的朋友 ...... 189
父母一定要站到孩子的朋友圈外 ...... 190
第8章
八九岁以后,人格干预黄金期
尚善:同情弱者 ...... 194
“肉糜”一代,容易缺少同情心 ...... 195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 196
从环保开始,做文明人 ...... 198
环保意识体现了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 198
教孩子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 200
孝顺,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 201
孝是需要弘扬的美德 ...... 201
培养孩子孝顺的美德 ...... 202
压压孩子的肩膀 ...... 205
责任感是孩子必须具备的品质 ...... 205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 206
你是谁的粉丝呢 ...... 209
积极的偶像崇拜有益身心健康 ...... 209
引导孩子“多元化”的榜样崇拜 ...... 211
别让孩子听话到没主见 ...... 213
没有主见容易随波逐流 ...... 213
培养孩子有主见 ...... 214
孩子“撒谎”,要认真对待 ...... 217
孩子撒谎,一定有原因 ...... 217
教孩子诚信做人,拥有好品德 ...... 218
孩子缺少心灵挫折,容易脆弱 ...... 222
抗挫折能力是培养出来的 ...... 222
让孩子的心灵承受一定的挫折 ...... 223
"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没有回避这个年龄段孩子可能出现的“青春期前兆”。虽然才三、四年级,但很多孩子的情绪已经开始变得复杂,比如容易沮丧、对家长的话感到厌烦等。作者非常坦诚地剖析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并给出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沟通技巧。例如,如何与进入“我思故我在”阶段的孩子进行有效对话,避免无效的争吵。书中分享了一个关于“倾听的艺术”的小练习,要求父母在孩子表达完一个观点后,必须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确保理解无误。这个看似简单的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却极大地改善了我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质量。我明显感觉到,当孩子觉得被认真对待时,他们的依从性和信任度都会大大提高。这本书就像一个及时的提醒,让我们看到孩子不仅仅是“学习的机器”,更是正在悄然成长的独立个体。
评分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深度是并存的,它没有贩卖焦虑,反而是提供了一种积极、从容的育儿视角。它让我意识到,小学阶段的“衔接”不光是知识点的承接,更是“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平稳过渡。书中的“情绪管理”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强调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引导孩子。当孩子因为小事而大发脾气时,书里教导的“暂停键”技巧非常有效——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这种先抑后扬的处理方式,比一味指责要温和得多。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完成了一次深度的自我体检和知识更新,对未来一两年可能遇到的挑战有了更清晰的预判和更坚定的信心。它不是一本“速成指南”,而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心灵地图”。
评分语言风格上,这本书的作者展现出一种非常成熟且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它既有教育学上的专业性,又不乏文学上的细腻和温度。文字流畅,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仿佛一位睿智的长辈在分享她几十年来的观察和感悟。特别是谈到“学习兴趣的维持”时,作者并没有陷入“打压式”的教育误区,而是强调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实践意义。书中提到,与其强迫孩子去背诵他们不理解的内容,不如花时间去挖掘他们真正好奇的点,然后把知识点巧妙地融入进去。我试着在家里应用了书中建议的“主题式学习”方法,效果立竿见影。原本枯燥的自然课知识,因为结合了孩子喜欢的恐龙模型,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模式,而不是一套僵化的模板,它鼓励我们做有智慧的父母,而不是勤奋的监工。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那种按部就班的育儿指南,而是更像是一场循序渐进的对话。它非常注重“节奏感”,这一点在描述孩子心理发展时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探讨小学三、四年级这个“黄金时期”时,反复强调了“稳定”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对外部评价也更加敏感,家庭环境的稳定和父母情绪的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如何处理孩子与同伴间的矛盾”时采用的叙事方式,不是生硬地说“要教孩子学会分享”,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剧,让我们看到冲突发生时的常见误区和更优解。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着我家孩子最近的表现进行反思。书里的一些观点,比如“允许孩子犯错,但要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对我触动很大。以前我总想替孩子把所有路都铺平,生怕他们走弯路,现在才明白,那些弯路或许才是他们成长的印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朴实,没有花哨的图案,就是大大的标题和几个温馨的插图,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和你娓娓道来。拿到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着太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孩子成长的书太多了,很多都是千篇一律的理论。然而,这本书很快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而是非常接地气地探讨了孩子在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过渡阶段的那些“小挣扎”。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那一章,作者用非常生动的例子描述了孩子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世界”的过程,这正是我家孩子目前遇到的瓶颈。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分享自己或他人的真实经历,引导你思考背后的原因。比如,面对孩子写作业拖拉的问题,书里不是简单地强调“要坚持”,而是深入分析了拖拉背后的心理动机,是怕出错、是任务量过大,还是注意力分散。这种由内而外的分析,让我感觉自己真的被理解了,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