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识鸡病及鸡病防控

四季识鸡病及鸡病防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晓建,魏刚才 著
图书标签:
  • 鸡病
  • 家禽疾病
  • 疾病防治
  • 养鸡技术
  • 四季管理
  • 诊断
  • 预防
  • 鸡健康
  • 兽医
  • 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6423
商品编码:2951539694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四季识鸡病及鸡病防控
作者 张晓建、魏刚才
定价 29.0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256423
出版日期 2016-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2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养鸡生产实际,论述了不同季节的鸡病发生规律、防控策略和常见疾病防治。全书包含概述、春季鸡病的防控、夏季鸡病的防控、秋季鸡病的防控、冬季鸡病的防控和其他常发鸡病的防控六章,并附上常见鸡病的鉴别诊断和常用药物及用法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实用,语言通俗易懂,适用于广大基层兽医技术人员、鸡场兽医和专业养鸡大户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目录
**章概述1
**节鸡病的种类及特点1
一、传染病1
二、寄生虫病10
三、营养代谢病13
四、中毒病15
第二节鸡场疾病发生现状16
一、鸡病发生的特点16
二、鸡病发生的危害20
三、鸡病频发的原因22
第三节季节与鸡病27
一、环境对鸡的影响27
二、气候对鸡病的影响29
三、季节对鸡病的影响38
第四节鸡病的诊断43
一、现场调查分析43
二、临床检查45
三、病理剖检55
第五节鸡病的综合防控技术62
一、科学的饲养管理62
二、加强隔离卫生67
三、注重消毒78
四、科学免疫接种100
五、药物保健117
第二章春季鸡病的防控123
**节春季鸡病的防控策略123
一、搞好卫生消毒123
二、保持适宜的环境124
三、科学的饲养管理125
四、正确免疫接种125
五、药物预防126
六、注意观察处理126
第二节春季常见鸡病的防治127
一、鸡新城疫127
二、禽流感131
三、传染性支气管炎134
四、鸡减蛋综合征137
五、慢性呼吸道病138
六、鸡包涵体肝炎141
七、大肠杆菌病142
第三章夏季鸡病的防控147
**节夏季鸡病的防控策略147
一、搞好防暑降温147
二、科学饲养管理149
三、严格兽医管理154
第二节夏季常见鸡病的防治156
一、鸡传染性贫血病156
二、马立克氏病158
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62
四、鸡霍乱167
五、坏死性肠炎170
六、葡萄球菌病171
七、鸡住白细胞原虫病173
八、组织滴虫病175
九、鸡蛔虫病178
十、鸡绦虫病179
十一、鸡脂肪肝综合征180
十二、中暑181
十三、水泻182
第四章秋季鸡病的防控184
**节秋季鸡病的防控策略184
一、加强环境控制184
二、注意营养调控185
三、生物安全措施185
第二节秋季常见鸡病的防治187
一、鸡痘187
二、鸡曲霉菌病190
三、球虫病192
四、绿脓杆菌病195
第五章冬季鸡病的防控197
**节冬季鸡病的防控策略197
一、搞好防寒保暖197
二、科学饲养管理199
三、加强消毒202
四、加强免疫203
五、药物防治204
六、隔离消毒205
第二节冬季常见鸡病的防治205
一、传染性喉气管炎205
二、鸡传染性脑脊髓炎208
三、传染性鼻炎210
四、鸡白痢212
五、鸡伤寒216
六、鸡副伤寒218
七、肉鸡腹水综合征220
八、鸡羽虱223
第六章其他常发鸡病的防控224
**节传染病224
一、减蛋综合征224
二、病毒性关节炎226
三、肿头综合征228
四、鸡传染性矮小综合征231
五、链球菌病232
第二节普通病233
一、痛风233
二、笼养蛋鸡产蛋疲劳症236
三、肉鸡猝死综合征237
四、肠毒综合征238
附录240
一、常见鸡病的鉴别诊断240
二、常见抗生素及用途、用法、配伍效果与正确使用249
三、鸡场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及球虫药物合理选用257
四、常见的解毒药263
参考文献265

   编辑推荐
本书以季节为时间节点,对不同季节容易发生的鸡病做了详细介绍,便于相关技术人员在不同季节辨识不同鸡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在体裁上别出心裁。

   文摘








   序言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南 图书名称: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南 作者: 农业技术专家组 出版社: 农业科技出版社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全面、实用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专著,旨在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一套高效、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病虫害管理策略。随着全球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的高剂量、广谱化学农药使用模式已不再适应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需求。本书紧密围绕“减量增效、生态优先”的指导思想,深度剖析了当前我国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果树及蔬菜)面临的重大病虫害威胁,并从宏观的理论框架到微观的操作细节,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内容涵盖了从病虫害的发生机理、监测预警到综合治理的各个环节。 第一部分:绿色防控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 本部分首先阐述了现代植保学的核心理念——农业生态系统管理(Agroecosystem Management)。详细介绍了综合虫害管理(IPM)的七大核心原则,强调了预防为主、科学用药的必要性。深入探讨了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抵抗病虫害侵袭中的关键作用。 生物防治的生态学原理: 阐述了天敌(捕食性、寄生性昆虫及微生物制剂)的识别、保护与应用策略。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在生物防治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真菌、细菌及病毒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其田间应用技术规范。 抗性管理与基因工程: 探讨了如何通过筛选和利用作物的抗病虫品种,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产生。对比了不同抗性来源(基因工程抗性与传统育种抗性)的优劣,并着重介绍了抗性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第二部分:高精度监测与早期预警系统构建 有效的防控始于精准的监测。本部分致力于提升病虫害的早期发现和风险评估能力。 田间调查与采样技术: 标准化了水稻、玉米、蔬菜等不同作物群的田间调查方法,包括固定样地法、随机抽样法,并对不同生命阶段的病虫指标进行量化描述。 现代监测技术应用: 详细介绍了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害虫种群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利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搭载多光谱/高光谱成像技术,对作物健康状况进行大面积、非接触式监测的实施流程与数据解读。 病虫害风险模型: 构建了基于气象数据(温度、湿度、降雨量)的几种关键病害(如小麦条锈病、玉米螟)的发生概率预测模型,指导农民在关键物候期提前布防。 第三部分:关键病虫害的生物与生态防治技术 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详细介绍了针对我国主要农作物最具破坏性的病虫害,如何替代或大幅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1. 粮油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 水稻“两迁”病虫害(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 重点介绍利用拮抗微生物(如芽孢杆菌)对稻瘟病菌的生物拮抗作用;推广应用稻田生态调控技术,如清洁田园、科学灌排水,以抑制纹枯病。针对稻飞虱,详细阐述了利用天敌(如瓢虫、蜘蛛)的保护性捕食与生物源农药(如印楝素、球孢白僵菌)的交替使用策略。 小麦赤霉病与条锈病: 侧重于抗病品种的合理轮作布局,以及在赤霉病关键易感期(抽穗期)应用高效低毒的生物源杀菌剂的施用窗口。 玉米螟与粘虫(秋刀鱼): 推广黑光诱控技术与性信息素干扰技术在玉米田的规模化应用,实现对玉米螟的精准控制。 2. 经济作物(棉花、果树、蔬菜) 棉铃虫的绿色控制: 详细介绍BT棉(已在特定区域使用)的抗性维护策略,以及针对非BT棉区域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t)制剂的最佳喷洒技术,强调靶标性。 果园(柑橘、苹果)的综合管理: 重点阐述“清园-修剪-果园生草”的生态基础管理。针对潜叶蛾和果蝇,推广使用“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如释放赤眼蜂、利用寄生蜂进行卵寄生。 蔬菜地下害虫与病毒病: 介绍利用土壤熏蒸剂替代品(如石灰、硫磺粉)改良土壤环境,以及利用经处理的健康种苗阻断病毒的初次侵染。 第四部分:低毒高效农药的安全与科学应用 绿色防控并非“不用药”,而是“科学用药”。本部分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和使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化学药剂。 农药筛选标准: 明确列出符合国家绿色防控要求的生物源农药、低毒高效农药的推荐名录。 轮换用药策略: 详细解析针对同一靶标病虫害,如何根据其抗性发展速度,制定三周以上的轮换用药计划,避免单一药剂长期使用。 精准施药技术: 强调使用精准喷雾技术、避开花期和蜜蜂活动期进行施药,并详细介绍自走式喷雾机和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在减少药液漂移方面的应用。 第五部分:农田生态环境的构建与维护 本书超越了单纯的病虫害防治层面,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改善农田环境,增强作物的自身免疫力。 土壤健康与微生物群落: 阐述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如何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介绍微生物菌剂(如复合菌剂)在调理土壤微生态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 间套作与轮作的生态效益: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科学的间作、套作模式如何物理性地干扰害虫的寄主识别过程,打破病虫害的连作障碍。 蜜源植物的引入: 鼓励在田埂或地头种植特定的蜜源植物,以吸引和维持传粉昆虫和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构建稳定的生物防治链。 第六部分:防控效果评估与可持续性验证 本书最后一部分提供了评估绿色防控技术是否成功的量化指标和方法。 效益评估指标: 介绍如何计算经济阈值、防治效果指数(如平均保护率)和生态效益指标(如天敌存活率、农药残留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 提供农药安全间隔期(PHI)的严格执行标准,以及如何利用快速检测技术,确保农产品在上市前达到国家设定的农药残留标准。 适用读者: 本书适合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技站工作者、规模化农场管理者、农业院校师生以及所有致力于发展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农业的生产者和研究人员参考使用。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指导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蓝图。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养殖场的技术员,我的工作重心就是保证鸡群的健康,降低发病率。因此,关于鸡病防治的书籍,我一直是抱着非常挑剔的态度去选择。最近,我关注到一本叫做《四季识鸡病及鸡病防控》的书,从书名来看,它似乎能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解决方案。我一直觉得,鸡病防治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策略。“四季”这个概念,恰恰说明了本书的专业性和前瞻性。我非常好奇,在书中,对于春季的“料敌从宽”与夏季的“严防死守”,是否存在一些具体的差异化防控指导?比如,在春季,面对万物复苏,病原体也开始活跃,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疫苗、消毒和药物等多种手段,提前构筑免疫屏障?而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书中又会侧重讲解哪些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识鸡病”的部分,我也特别期待能够看到一些帮助我们快速识别病情的实用技巧。很多时候,我们作为技术员,需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迅速做出反应。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观察鸡群行为、体征,甚至是一些细微的异常,来判断潜在疾病风险的“秘籍”。同时,对于“鸡病防控”这一核心内容,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案。例如,在不同的养殖周期,需要关注哪些关键的防控环节?在面对突发疫情时,有哪些应急处理措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帮助我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为养殖场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评分

最近接触到一本名为《四季识鸡病及鸡病防控》的书,虽然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其朴实而又切实的书名,已经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养殖书籍,不应该只是堆砌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贴近实际生产,解决养殖户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这本书的“识鸡病”这三个字,就直指核心。很多时候,养殖户最头疼的就是,鸡生病了,但不知道是什么病,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种“摸不着头脑”的状态,不仅耽误治疗,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一本能够清晰地讲解各种鸡病症状的书,就显得尤为珍贵。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直观的图文对照,比如通过照片或者插画,清晰地展示出不同疾病在鸡体表、鸡冠、眼睛、鼻孔、肛门等部位的具体表现。这样,即便是一些经验不足的养殖户,也能对照着书本,初步判断出自家鸡群可能患的是什么病。此外,关于“鸡病防控”的部分,我更期待能够看到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在不同阶段的鸡群,需要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在不同季节,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饲养管理细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一些成本可控、效果显著的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在疾病易发季节,如何合理使用药物进行预防。我坚信,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鸡群的健康隐患,采取更有效的防控策略,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的稳定性和效益。

评分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养殖户,我一直深耕于家禽养殖领域,尤其是对鸡病防治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最近,我偶然翻阅到一本名为《四季识鸡病及鸡病防控》的书籍,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从其书名和封面传递出的专业性,就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书名中的“四季”二字,立刻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我深知,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饲养管理方式以及病原体的活跃程度,都会对鸡群的健康状况产生显著影响。春季的潮湿多雨,夏季的酷暑高温,秋季的昼夜温差,以及冬季的寒冷封舍,每一种气候特点都可能潜藏着特定的疾病风险。而“识鸡病”三个字,则精准地抓住了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准确识别疾病。很多时候,养殖户之所以束手无策,正是因为对早期症状辨识不清,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辨析各种鸡病的机会,这对于基层养殖户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不同季节常见鸡病的发病规律、典型症状、鉴别诊断方法,以及最关键的、具有实操性的防控措施。例如,在春季,如何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和肠道疾病的发生?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又该如何应对热应激和细菌性疾病?秋季的温差变化,是否需要调整疫苗接种计划?冬季的封闭饲养,如何降低通风不足引起的氨气超标和疾病传播?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为我提供宝贵的指导,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养殖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提升养殖效益。

评分

我是一位年轻的养殖新手,虽然热情高涨,但经验尚浅,对鸡病防治方面更是感到力不从心。最近,我从一位前辈那里听说了一本名为《四季识鸡病及鸡病防控》的书,听起来就觉得非常贴近我们的实际需求。作为新手,最让我感到困扰的就是“认识”鸡病。很多时候,鸡出现了一些小毛病,我很难判断是简单的应激反应,还是更严重的疾病苗头。这本书的“识鸡病”部分,让我看到了希望。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清晰的图解,来讲解各种常见鸡病的症状。比如,一只鸡如果精神不振,是为什么?如果拉稀,又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学会如何“读懂”我的鸡群,能够及时发现它们发出的健康“信号”。同时,“四季”这个概念也让我觉得很新颖,我一直觉得养殖应该顺应自然,这本书似乎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框架。我希望书中能够解释,为什么不同的季节,鸡更容易得某些病,以及在这些季节,我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比如,冬天的时候,是不是需要更加注意保温和通风的平衡?夏天的时候,是不是需要更关注防暑降温?而“鸡病防控”的部分,我更希望能够看到一些简单易学、成本不高的防控方法。作为新手,我没有太多精力和财力去尝试复杂的措施,我更需要一些能够直接上手、有效阻止疾病传播的实用技巧。我相信,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能够更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养殖户,少走弯路,为我的养殖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养殖经验的兽医,阅书无数,但真正能够让我眼前一亮,觉得“实用”、“接地气”的书籍却并不多。最近,我偶然看到一本叫《四季识鸡病及鸡病防控》的书,仅仅是书名,就让我对它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众所周知,养殖业是一个与自然周期息息相关的行业,而“四季”二字,恰恰点明了气候变化对鸡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性。每一季都有其独特的挑战,比如春季的湿冷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夏季的高温高湿是细菌性疾病的温床,秋季昼夜温差大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冬季的封闭环境则容易传播疫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阐述不同季节下,鸡群容易罹患的典型疾病,并深入剖析其发病机理、流行特点以及临床症状。更重要的是,“识鸡病”这三个字,让我看到了本书在诊断方面的价值。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鉴别诊断方法,包括如何通过观察病鸡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情况、粪便形态,以及剖检变化来准确区分相似的疾病。对于我们兽医工作者而言,精准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此外,关于“鸡病防控”,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基于科学的防控策略,而不是简单的药物推荐。例如,如何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流行病学信息,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如何通过优化饲养环境、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来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我深信,这本《四季识鸡病及鸡病防控》必将成为我案头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为我的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指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