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你的1岁孩子
定价:25.00元
作者:(美)埃姆斯,(美)伊尔克,(美)哈柏,崔运帷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390450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全球阶梯教养系列:《你的2岁孩子》: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2559996《你的3岁孩子》: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2612559《你的4岁孩子》: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2786815你想知道的关于1岁孩子的一切,本书都将告诉你…… 本书特点: 1.全球阶梯教养 耶鲁大学20年研究成果 2.上千位孩子真实成长跟踪,两代父母,3亿家长的信赖选择
内容提要
当孩子表现出教养的困难和麻烦时,如果父母知道这不是个别行为,而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共有的暂时现象,心里就会踏实很多。同样,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如果了解孩子在某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就可以减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盲目性。
为了告诉父母孩子在成长各个阶段的发展和行为,美国吉赛尔人类发展中心在耶鲁大学对数以千计的孩子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汇集在《你的N岁孩子》系列。书中不仅详细总结了孩子各年龄段在身心发展特质、心智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和人际关系表现,也总结了他们这一阶段的成长规律,并列举孩子的很多典型表现,在此基础上给父母提供教养建议、亲子共处技巧。
《你的N岁孩子》系列一出版就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了兰登书屋畅销30年的当家品牌,并被授权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两代父母、3亿家长的信赖选择。信谊出版的繁体版同样在台湾地区常年畅销,至今仍不断加印,创造了20年长盛不衰的销售记录。而今,《你的N岁孩子》系列终于来到了内地,希望它能够帮内地父母们更加了解孩子、减少压力,使孩子身心健全、茁壮成长。
目录
原作者序:给父母一张关于孩子成长的地图
编者序:特别科学特别爱
一岁孩子能力发展及教养简表
章 从开心果到淘气包 ——迎接孩子的一岁
1.给父母的提醒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家长要有合理又合时宜的预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不要奢望孩子照自己的设想来发展。
◎孩子能力的获得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
2.父母究竟该做些什么?
◎多陪伴孩子就好
◎根据孩子的举动给予必要回应
◎接纳孩子,不要刻意加速他的成长。
第二章 可爱又难缠 —— 一岁孩子的身心发展特质
1.一岁半前:孩子的能力和猩猩差不多,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
2.一岁半左右:复杂的过渡期
◎非常固执
◎肢体活动在所有活动中占的比例高
◎开始喜欢钻洞
◎要么坚持到底,要么毫无兴趣
◎做事坚持要结果
◎情绪不稳定
◎性格孤僻、非常内向
◎遇到困难与挫折大声尖叫哭闹
◎常常因新鲜好奇而遇到危险,特别需要细心照顾
◎呈现逆反心理
第三章 一岁半前上亲子班等于白上 —— 一岁孩子的能力表现
1.一个月到一岁:动作能力发展很快
2.一岁:各方面飞速进步的时期
◎开始学步
◎手很灵巧
◎有表现欲,希望得到夸奖
◎有情感诉求
◎喜欢做的事
◎会简单词汇
3.一岁三个月:向刁钻、调皮转型的时期
◎学走路,不要摔倒了就去扶
◎听的能力比说的能力强
◎好奇心强,限制一下活动范围更能保障安全
◎独立意识萌芽
4.一岁半:可爱又难缠,需要你的耐心包容
◎身体动作在挫折中发展
◎手指细部动作日益熟练
◎有视觉能力,专注于看世界
◎喜欢说话,甚至会自言自语
◎协调适应与游戏方面
5.一岁九个月:会辨别归属,女孩语言能力发展快
第四章 孩子再冷漠,妈妈也不要难过 ——人际关系能力表现
1.一岁到一岁半:只关注自己,不在意别人
◎不喜欢与别人亲近、交流,
◎他会和妈妈更亲近,爸爸不要有失落感
◎能理解简单的话,喜欢模仿大人
2.一岁半到一岁九个月:喜欢独来独往、冷漠,自我中心
◎喜欢和大人沟通,把别的小朋友当玩具
◎模仿能力很强
◎他的自私和冷漠让爷爷奶奶很失望
第五章 小习惯,大健康 ——父母必须注意的教养习惯
1.睡眠习惯决定孩子的身体成长
◎一岁到一岁三个月——睡眠时间减少
◎一岁半到一岁九个月——午睡和晚上睡觉都很乖
2.防止孩子挑食的重要时期
◎一岁到一岁三个月——不好好吃饭
◎一岁半到一岁九个月
——食量减少,对食物有喜好,是防止挑食的重要时期
3.怎样安排孩子的大小便训练
◎一岁到一岁三个月——现在强迫孩子使用马桶还为时过早
◎一岁半到一岁九个月——部分孩子可以开始训练大小便
4.洗澡和穿、脱衣服习惯能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一岁到一岁三个月——喜欢洗澡不爱穿衣
◎一岁到一岁九个月——洗澡时注意培养安全感,喜欢穿衣
第六章 时时处处细心看护 ——与一岁孩子相处的技巧
1.一岁三个月到一岁半:以顺从孩子为主
◎技巧一:适时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技巧二:善于安排他喜欢的活动
◎技巧三:布置一个合适的活动环境来满足他的需求
◎技巧四:安排富有弹性的生活起居
◎技巧五:偶尔用不辞而别的方式出门办事
2.一岁半到一岁九个月:还是要顺从,但有技巧
◎技巧一:掌握他的性格以及对失败的承受能力
◎技巧二:分散他的注意力
◎技巧三:在孩子疲惫前做好准备
◎技巧四:宽容他以及他的能力
◎技巧五:吸引并抓住他的注意力来达成你的目的
◎技巧六:经常带他去户外玩玩
◎技巧七:顺从他'保护领地'的行为
◎技巧八:做好各种安全保护工作
◎技巧九:耐心守候他长大
◎技巧十:用简单直接的语言和他沟通
◎技巧十一:允许他用行为发泄情绪
◎技巧十二:安排生活要配合他的作息
第七章 一眼就看透 —— 一岁孩子的心智能力
1.少关注'智商',多关注'成熟度'
2.心智能力
◎时间概念
◎一岁到一岁三个月——不要让你的行为使孩子越来越不好带
◎一岁半——孩子有了先后因果概念
◎一岁九个月——开始萌发'未来'的概念
3.空间概念
◎九个月到一岁三个月——开始有空间概念
◎一岁半——开始认识方向和空间
◎一岁九个月——增强对空间的认识,可以玩捉迷藏了
4.自我概念
◎一岁——喜欢照镜子是有自我意识的表现
◎一岁三个月——对一切都感兴趣
◎一岁半——以自我为中心和唱反调
◎一岁九个月——常用'我的'来表达自我意识
5.幽默感
◎一岁到一岁三个月——幽默感的萌芽期
◎一岁半——孩子成了严肃的小人
◎一岁九个月——与大人交流成了孩子快乐的源泉
第八章 因材施教——根据体型、健康、性别采取不同的教养方法
1.根据孩子的三种不同体型因材施教
◎圆型孩子:随和踏实,对美食感兴趣
◎方型孩子:活泼好动,有拼搏精神
◎长型孩子:腼腆害羞,善于观察和思考
2.五级健康影响孩子的性格及行为取向
3.不同性别孩子的不同表现
第九章 你是否也遇到过这些麻烦? ——源自妈妈们的真实故事
1.孩子不喜欢吃东西,怎么办?
2.晚上被孩子吵得无法睡觉,怎么办?
3.孩子特别不愿意洗澡让我抓狂
4.孩子不断扔抓到的东西是怎么回事?
5.孩子喜欢咬人、打人,怎么办?
6.孩子喜欢乱碰东西,我该体罚他吗?
7.孩子刁钻难缠又容易受挫折,怎么办?
8.一岁半的孩子真的不能接受管教吗?
9.为孩子变动家中摆设,对不对?
10.正面管教对吗?
11.孩子过分好动,怎么办?
12.儿子不肯用杯子喝牛奶,怎么办?
13.孩子不肯吃肉和蔬菜,怎么办?
14.孩子喜欢黏人,怎么办?
15.孩子半夜哭闹不停,怎么办?
16.孩子认床睡觉,怎么办?
17.孩子喜欢摇晃小床,怎么办?
18.孩子一岁半了,该不该训练他大小便?
19.孩子只黏爸爸会不会影响他的性别取向?
20.孩子爱看电视,怎么办?
21.与难缠的孩子相处,该处处让步吗?
22.如果孩子不愿接受大小便训练,怎么办?
23.孩子晚上睡不安稳,怎么办?
24.孩子不肯单独睡,怎么办?
25.孩子喜欢咬人,怎么办?
26.孩子喜欢撞人、推人,怎么办?
27.孩子喜欢摔东西、打人,怎么办?
28.孩子精力太旺盛,怎么办?
29.孩子的成长让我喜悦和感恩
作者介绍
路易丝·埃姆斯(1908~1996),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吉塞尔儿童发展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她毕业于耶鲁大学,毕生致力于儿童发展、儿童养育实践研究,其教育理念影响了美国两代年轻父母。
弗兰西斯·伊尔克(1902~1981),美国儿童行为学博士,与路易丝·埃姆斯合著的作品很多都成为畅销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为新手父母量身定制的宝典!我记得刚开始面对我家那个小不点儿,心里头忐忑得厉害,不知道该怎么摸索着把他拉扯大。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贴心实用的建议,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作者的文字非常亲切,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邻家经验丰富的大姐在跟你拉家常,分享她是怎么度过那些手忙脚乱的日子的。特别是关于睡眠训练那一部分,我照着书里说的几个小技巧尝试,效果立竿见影,那段时间我终于能睡个整觉了,简直有种重获新生的感觉。而且,它不仅仅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更深入地探讨了情感连接的重要性。书中提到的一些互动游戏和日常对话方式,极大地改善了我们亲子间的沟通质量,我家宝贝现在笑得更开朗了,眼神里也充满了好奇和信任。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图文并茂,关键信息点都用粗体标出来了,即使在半夜迷迷糊糊照顾孩子的时候,也能快速定位到我需要的内容,这种设计细节真的太人性化了。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能让人感到“踏实”的书。它没有那些虚无缥缈的成功学口号,而是脚踏实地地探讨了育儿过程中最常见的那些“狗血”时刻。比如,如何处理公共场合的哭闹,如何应对来自长辈的育儿压力,甚至是如何协调夫妻双方在育儿理念上的分歧。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头疼却又最少被正面提及的问题。作者在处理这些棘手问题时,展现出的冷静和智慧,让我感觉找到了一个强大的后盾。特别是关于“如何优雅地拒绝不请自来的育儿建议”那一章,我简直想摘抄下来贴在冰箱上。它提供的沟通脚本非常得体且有力,既维护了自己的育儿主权,又没有伤及人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真实性,它承认了育儿的艰辛,但同时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箱,让我们能够更优雅、更自信地走过这段充满挑战却又无比珍贵的时光。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这个阶段的家长们。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套书的时候,内心是抱持着一点怀疑态度的,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是空泛的理论,读完只留下更多的焦虑。然而,这本却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启发。它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极其强调“个体差异性”。作者反复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宇宙,不要盲目地将别人的成功经验套用到自己的宝贝身上。这种尊重和科学的视角,让我放下了很多不必要的比较和内耗。书里关于辅食添加的章节,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它没有规定死的食谱,而是提供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框架,教会我如何观察孩子的接纳程度,如何安全地引入新的食材,这比那些教条式的“某月龄必须吃什么”的书籍实用太多了。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原则,自己给宝宝制作了几个创新的辅食搭配,他居然吃得津津有味,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这本书的理论基础扎实,引用的研究数据也让人信服,让我这个“实践派”也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它的指导。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的育儿哲学发生了一次彻底的重塑。我以前总觉得养孩子就是“管教”和“约束”,生怕孩子调皮捣蛋,总是处于一种高度警惕的状态。但这本书却像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我的焦虑。它让我明白了,所谓的“坏习惯”很多时候只是孩子在探索世界边界的自然反应。书中对正面管教的阐述,核心在于“共情和设定界限”的平衡艺术。我学习了如何用“我理解你很生气,但是……”这样的句式来回应他的负面情绪,而不是直接指责或惩罚。效果立竿见影,孩子学会了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哭闹的次数明显减少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照顾好自己——那个常常被忽略的“父母”角色。它提醒我,只有父母的精神状态稳定充沛,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滋养,这一点在其他育儿书中很少被如此重视。这本书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我对于一本“育儿指南”的预期。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人类早期发展的入门百科。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探讨孩子认知发展时所使用的那些生动的比喻,一下子就把那些复杂的神经科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比如说,她将孩子的大脑比作一个不断在搭建的精妙建筑,每一天的经验都是一块砖瓦。这让我对日常互动中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都充满了敬畏之心。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创造更丰富的感官刺激环境,不再只是让孩子盯着屏幕看,而是带他去感受泥土的粗糙、树叶的纹理,甚至是不同温度的水流。这种积极的干预,让孩子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和专注力。这本书的论述结构非常清晰,逻辑链条一环扣一环,读起来酣畅淋漓,绝无拖沓或含糊不清之处。它引导我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这才是真正的高级育儿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