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宝宝这一年:2岁,自我意识建立关键期
定价:28.00元
作者:侯魏魏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64057237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63kg
编辑推荐
同类书★★★★★推荐跨越三个世纪,畅销全世界的育子经典——尽在卡尔威特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畅销版本)(*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的教育理念)哈佛家训(把*好的给你*爱的人!!!一本好书不仅要具备道德情感的力量,更要具备思想智慧的力量。) 这是一套按照年龄系统介绍幼儿心理的教育指导作品 美国心理学家路易丝·埃姆斯指出: 每长大一岁,你的孩子都会变得与以往截然不同! 1岁,他很乖巧; 2岁,他变得非常叛逆; 3岁,他开始决心做个好孩子; 4岁,他又变得粗野! …… 每一年,你都需要重新认识和了解你的孩子! 1岁,建立安全感*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不可逆的,错过了就再也弥补不回来; 2岁,自我意识萌发的时期,认识到“我”的关键期,要帮助孩子建立“我”的概念; 3岁,取悦妈时期,妈妈如果此时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会事半功倍; 4岁,狂野粗暴的时期,诅咒敏感期,但同时也是热情奔放的年纪,内向的孩子可以利用此时进行适当调整; 5岁,开放并逐渐走向自律的时期,可以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 6岁,叛逆期,自我意识高速发展,自律精神更加突出,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好的时期。。。。。 如果你不知道这些,那么你会感觉孩子在某些年龄总是那么难带;如果你知道了孩子心底的秘密,你会发现孩子*难带的时期正是能够让他们迅速成长的时期。
内容提要
2岁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需要通过别人的尊重和肯定来确定和强化“我”的概念;
需要通过尝试和自己动手做来感受自己的能力;
需要通过反对你的意见,来确定自己的力量。。。。。。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照顾和引导2岁的孩子?
根据点,我们知道要尊重孩子,倾听的意愿,并给予他适当的自由;
通过第二点,我们知道不能阻碍2岁宝宝的穿衣/叠被的尝试,那是他在感受自己的能力;
通过第三点,我们知道不能武断的否定2岁宝宝的意见,那是他在尝试发出声音。。。。。。
这本书的重点在于全面系统的讲述每一岁的宝宝的心理特点,再根据这些特点给家长关于教养方法上的建议,同时给出智力、认知、游戏方面的方案。为每一岁的孩子量身定做,更有借鉴意义。
2岁主题:建立强大的自我!
同1岁的他相比,2岁的他简直是超人!
他能爬会走,也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
他开始知道“我”这个字的含义,
也开始想要向世界展示强大的自己。
于是,他拒绝帮助,拒绝一切给予,
他要展示自己!
此刻,他想的是脱离你,而不再是靠近你
目录
Chapter 01 自我意识的萌芽——2岁幼儿的心理关键点
2岁的小宝宝与1岁的小宝宝完全不同了!他们已经会说话,还有了自己的想法,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有了一个崭新的模样。长大了1岁,他们脱去了脱离凡尘的天使外衣,变成了一个善良的人间天使,感受到了自我和想念。
自我意识的萌芽——“我”“你”
情感更加复杂化,他会思念了
独立是这一年的主题
客体我的产生
语言开始表现自己的思维
行动的无序性
动作成为一种表象符号
Chapter 02 宠爱与规矩并举——与2岁幼儿的相处与沟通
2岁的宝宝有了自我意识,开始有了自己的小想法,对爸爸妈话并不是简单地接受了,偶尔会说“不”,有时可能还会很霸道地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面对刚刚对世界有些许认识的小宝宝,一味地宠溺已经不行了。爸爸妈妈也要根据情况宠爱他,并让他知道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
让他们知道明确的“规矩线”
和小淘气相处的技巧
允许小宝贝帮爸爸妈妈做事
顺应孩子的目标
多陪伴幼儿
根据孩子性格来相处
不厌其烦地讲道理
营造谈心的氛围
要提建议,不要直接帮助
Chapter 03 琐事一箩筐——2岁幼儿生活的那点事
2岁宝宝能够自己走了,而且此时他们对自己充满了自信,甚至以为可以不需要爸爸妈帮助就可以做到自己想做的每件事,进餐、户外及家庭安全等知识,在这个时候,都可以告诉宝宝。当然,由于宝宝大脑发育并不完善,长时间记忆还没有完成,这些训练并不需要他必须完成,只需要先在大脑中“意识”到就可以了。
可爱的小鹿马桶——可以开始排便训练喽
抓抓饭——给孩子“独立”进餐的尝试
洗手、洗脸——2岁幼儿的清洁训练
2岁幼儿要开始学习刷牙了
2岁幼儿的穿脱衣服训练
2岁幼儿的穿脱鞋袜训练
保证睡眠——2岁幼儿的睡眠训练
2岁幼儿安全训练不可少
Chapter 04 自豪与爱心——2岁幼儿出现的性格萌芽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其“内在冲动力”的结果,宝宝品格的培养也要待其某些特定情绪或思维出现后才能进行。2岁小宝宝开始出现了坚持的萌芽,有了自豪感、同情心、羞耻感,这些都是一些品质的基础。
我自己做——别伤了2岁幼儿的自豪感
关爱他人——2岁幼儿同情心的培养
帮幼儿树立自信心的好时机
2岁幼儿的“坚持”
什么都要插手的“小帮手”——爱劳动从小培养
2岁幼儿不同性格特征的“苗头”
Chapter 05 不必刻意,顺其自然——2岁幼儿应该进行的智力培养
宝宝的智力发展问题一直是爸爸妈妈关心的问题,每个爸爸妈妈仿佛都很害怕孩子智力起步“晚”了。2岁宝宝比1岁宝宝的思维发展了很多,也确实可以进行一些智力培养。不过,值得爸爸妈妈注意的是,不论1岁宝宝,还是2岁宝宝,智力培养都应符合他们的思维发展特点,而且需要不刻意的、顺其自然的方式。
从认识环境开始——2岁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2岁幼儿的社会化——“放任”幼儿的模仿
2岁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身体和精神平衡——2岁幼儿平衡能力的培养
2岁幼儿记忆力的培养
鼓励2岁幼儿多说话
保护2岁幼儿的好奇心
绘画“心”成长——2岁幼儿的绘画接触
音乐是2岁幼儿不可缺少的感知桥梁
听、读——2岁幼儿英语思维开启
Chapter 06 “叛逆”——2岁幼儿令人头疼的教养难题
说是“叛逆”,其实也不是真正的“叛逆”,而是在出现自我意识以后的一些“自我”表现。2岁小宝宝不知社会交往的法则,在“自我”的怂恿下必然会让父母头痛,或者给同样“自我”的小伙伴带来不愉快的情绪。既“养”就要“教”,要让小宝宝知道社会交往的法则,也要让宝宝学着体会别人的心情,要想做到这点,还需要一点小技巧和方法。
不听话、不服管——逆反期的教养
抢东西,打架——自我意识的引导与保护
特别黏某个人——2岁幼儿安全感“遗失”
自己的东西从不分享——2岁幼儿的“自私”
不爱与他人交往191
耍赖,发脾气——2岁幼儿的无理取闹
Chapter 07 以感官刺激为主的创造性游戏——2岁幼儿的益智游戏
2岁幼儿的游戏还是以平行游戏为主,依然习惯于自己玩自己的。然而,由于他们想象能力、动手能力都有了很大发展,所以对游戏的要求也变高了。尽管2岁宝宝依然可以玩1岁时的游戏,但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在游戏中加入创造性的因素会更好。
群体性游戏
搭积木
2岁幼儿的模仿操
勇敢的游戏
安静的游戏
激发幼儿创造力的游戏
抓尾巴游戏
益智健脑,2岁幼儿的赤脚游戏
2岁幼儿的语言游戏
和宝宝一起玩转数学
作者介绍
侯魏魏
中国科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对现代幼儿心理与家庭教育中常见问题有较深了解。在0~12岁儿童发展及教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看法。现在一家教育中心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章节划分上体现出了极高的逻辑性和实用性。它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罗列知识点,而是更侧重于“主题”的深入探讨。例如,其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那个章节,就集合了从识别情绪到接纳情绪再到引导表达的完整路径,而不是分散在不同月份的记录里。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当你在某一特定方面遇到问题时,可以迅速定位到相关章节,进行针对性阅读和实践,效率非常高。而且,每一个主题的探讨都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它会先用简洁的篇幅介绍一下背后的发展心理学依据,但紧接着就会立刻转入大量的“实操建议”清单,这些建议具体到了可操作的步骤,比如“当孩子发脾气时,你可以先蹲下来,保持眼神接触,然后数到三再开口”,这种详细到近乎笨拙的指导,恰恰是我们在焦虑时最需要的“拐杖”。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心,封面色彩柔和,给人一种温暖、亲近的感觉,很符合育儿书籍的主题。特别是那种磨砂的触感,拿在手里就很舒服,让人愿意反复翻阅。内页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字号大小适中,即便是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穿插了许多插图和图表,将复杂的理论用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对于某些心理发展阶段的描述,配上形象的比喻或者漫画,立刻就更容易理解了。这本书的整体设计风格是偏向现代简约的,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显得专业又实用。封面上那个小小的logo,也透露出出版社的严谨态度。总之,光是拿到这本书,就已经对内容产生了积极的期待,因为它在视觉和触觉上都提供了非常舒适的阅读体验,这对于需要不断翻阅和参考的育儿书籍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太接地气了,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说教感。作者仿佛就是一位经验丰富、坐在你对面的邻家阿姨,用最朴实的语言跟你聊家常,分享她亲身经历和观察到的现象。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很多理论性的概念,比如“延迟满足”或者“自主性危机”,都被拆解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小片段,比如“为什么宝宝突然开始说‘不’了”,或者“为啥他非要自己拿勺子吃饭”。这种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新手父母的阅读门槛。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充满理解和同情的笔调,当你因为孩子某个突发行为感到焦躁不安时,翻开书看到类似的描述,会立刻感到被“看见”了,那句“这很正常,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简直是最好的镇定剂。它不是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你“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这种商量的语气,让我感觉自己是育儿的主导者,而不是被动接受指令的执行者。
评分从内容深度来看,这本书的广度与深度把握得相当到位。它没有停留在表面上告诉父母要多陪伴、要多鼓励这种泛泛而谈的口号,而是深入挖掘了二岁这个年龄段孩子行为背后的“为什么”。比如,对于“物权意识的建立”这一部分,作者不仅描述了“抢玩具”的常见场景,还详细分析了这背后是孩子在试探自我与世界边界的心理需求,这让我对孩子那些看似“不讲理”的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接纳。更难得的是,它还提供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参照系,提醒我们每个孩子的成长曲线都是独特的,避免了父母之间不必要的攀比和焦虑。读完这一块内容,我不再是单纯地去“制止”某个行为,而是去“理解”行为背后的驱动力,这无疑提升了我的育儿智慧,让我能以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每一步成长。
评分这本书对父母自身状态的关注也令我十分触动,这一点在很多育儿书中是常常被忽略的角落。作者用了不少篇幅来探讨“父母的自我觉察”和“如何管理自己的育儿压力”。她坦诚地分享了自己作为母亲也会有感到筋疲力尽、甚至对孩子失去耐心的时刻,这种坦诚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感到自己并不孤单。书中提出的“能量管理”概念非常实用,它强调父母首先要保证自己的“情绪水箱”是满的,才有能力去滋养孩子。比如,她建议父母可以利用孩子午睡的碎片时间进行“微放松”,而不是强迫自己必须抽出大块时间来“学习育儿经”。这种现实主义的建议,非常贴合当代职场父母的实际生活节奏,让我意识到,做一个“不完美的、但快乐的父母”,远比做一个“焦虑的、追求完美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这本书像一位贴心的伙伴,不仅指导我如何育儿,更教会我如何更好地关爱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