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定价:32.80元
作者:卢勤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447381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知心姐姐卢勤: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传媒的常邀嘉宾
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数千场,听众过亿人次,作品总发行量超过700万册
“卢勤文集”之《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闻名全国的知心姐姐与父母面对面心贴心的“知心对话”
全书案例真实、鲜活,集作者30年参与、跟踪与分类 ,父母的家教指南
她就是卢勤,亿万家长的导师,几代少年儿童的知心姐姐!
内容提要
在具体的家教过程中,家长们总有很多难题,但所有的家教难题卢勤都有办法。
本书是卢勤几十年家庭教育的思想精粹。以卢勤在各个城市的讲演内容为主,精选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与家长孩子面对面做节目的精彩内容,结合大量生动鲜活的教育孩子的实例,从宏观到微观,从孩子的人格教育到学习辅导,都为父母们提供了经典的家教理念和成功的实用秘诀。其中的“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快乐人生三句话”、“成长比分数更重要”、“妈妈‘弱’一点,孩子会更强”、“走进孩子的心灵”等精辟论断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家教理念,成为家教的热门话题。
卢勤是当代国内懂孩子心灵的家庭教育专家,她开创了有中国特点的家庭教育,影响了新一代家长的教育理念,本书是新时代父母的家教指南。
目录
前 言
章 家庭教育新概念
一 做孩子喜爱敬佩的父母
1. 跟孩子一起贴近时代
2. 用孩子易于接受的家教
3. 好父母的言传身教
4. 赏识教育如温暖阳光
5. 哈佛女生的家教启示
二 家教中的正能量
1. 要做人中人,不做人上人
2. 多传正能量,少给负信息
3. 要陪孩子成长,不要替孩子成长
4. 多用肯定式,少用否定语
5. 首先注重帮孩子立身
6. 维护孩子的尊严
第二章 给孩子一片成长的天空
一 今天的孩子缺什么
1. 缺失童年快乐
2. 缺失学习动力
3. 缺失精神文化
4. 缺失亲情沟通
5. 缺失成就感
二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1. 成长比成功重要 ——输得起的孩子成功
2. 经历比名次重要——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3. 对话比对抗重要——别跟孩子较劲
4. 付出比给予重要——给孩子爱你的机会
三 成长的天空
1. 成长需要梦想——“放飞你的梦想”
2. 成长需要尊严——“把头抬起来”
3. 成长需要包容——“我已经原谅你”
4. 成长需要自由——“你的奇思妙想真不错”
5. 成长需要宣泄——“我听你说”
6. 成长需要肯定——“孩子,你真了不起”
7. 成长需要磨难——“跌倒了,爬起来”
8. 成长需要沟通——学会倾听,学会倾诉
第三章 让孩子做好的自己
一 让孩子拥有阳光人格
1. 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
2. 让孩子有成功的信念
3. 让孩子有自信心
4. 让孩子有快乐观
5. 让孩子有坚强意志
6. 让孩子有责任感
7. 让孩子有正确的比较观念
二 给孩子成功的力量
1. 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2. 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
3. 发现的力量——你是奇迹
4. 评价的力量——你做得真好
5. 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
6. 创新的力量——你能做得更好
三 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
1. 文明礼貌三句话
2. 文明行为三件事
3. 待人接物三原则
4. 传递热情三个示
第四章 家教中的五大冲突和七个忠告
一 家教中的五大冲突
1. 期望的冲突——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2. 爱的冲突——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3. 交流的冲突——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4. 保护的冲突——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5. 评价的冲突——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二 缓解冲突的七个忠告
1. 变以分为本为以人为本——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2. 盲目变清醒——有舍才有得
3. 导演变观众——该放手就放手
4. 施爱变受爱——在乎孩子的爱
5. 唠叨变忠告——励志的话终身受益
6. 相同变不同——为孩子喝彩
7. 对抗变对话——从相互欣赏开始
第五章 让学习从灌输变成邀请
一 引导孩子爱学习
1. 孩子为什么厌学
2. 找找学习的成就感
3.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 “我是在帮你们学”
5. 怎样做孩子才努力
6. 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7. 要严守时间
8. 把时间交给孩子
二 怎样帮助孩子的学习
1. 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
2. 训练孩子的想象力
3. 每天阅读十分钟
4. 教孩子集中注意力
5. 请别打扰孩子
6. 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7. 为什么孩子学习有困难
三 应考心态很重要
1. 考前怎样缓解紧张
2. 家长满意度决定孩子考试是否紧张
3. 考前要做好三个准备
4. 不能改变考试,那就改变心情吧
5. 如何对待孩子的考试失利
6. 过分看重分数会给孩子带来无形压力
7. 良好的心态保证考场的发挥
第六章 智慧父母的教育细节
一 良好习惯早养成
1. 一年级很重要
2. 家里规矩有方圆
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教孩子爱思考
二 方法总比问题多——典型个案分析
1. 孩子对父母说“请勿打扰”
2. 我的孩子在叛逆
3. 女儿为什么变神秘
4. 孩子上网不要堵,要疏导
5. 孩子,你没被“网住”吧
6. 把“早恋”变成“早练”
7. 校园侵害,家庭预防
三 妈妈“弱”一点,孩子会更强
1. 母亲口头禅:“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2. 享受有儿子的快乐
3. 教孩子顾及别人的感受
4. 对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
5. 享受女儿的善良和贴心
6. 保护女孩儿
7. 警惕男孩入团伙
作者介绍
卢勤,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卢勤长期主持《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被广大少年儿童及父母热情地称为“知心姐姐”。她以亲切、平易、认真、深情、理解及特色的亲和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守护着孩子们心中的希望,曾获中国新闻工作者高奖韬奋新闻奖、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联合国颁发的支持儿童杰出成就奖,并获全国少年儿童工作者、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建业标兵等称号。
卢勤的作品是教育的经典,超级畅销书,总发行量超过700万册,荣获国家第六届、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等多种大奖。卢勤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数千场,是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传媒栏目的常邀嘉宾,深受千万家长和孩子的爱戴。
文摘
序言
初读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真诚与朴实。作者的文字没有过度雕琢的痕迹,用词精准而富有温度,仿佛是直接从生活最深处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式口吻,而是充满了同理心和理解力,让人在阅读时感觉自己被看见、被接纳了。这种真诚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瞬间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读着读着,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某一句特别打动人心的话,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久未谋面的知音,那种心灵上的共鸣,是任何华丽辞藻都无法替代的宝贵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深得我心,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配色,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拿到手里分量感适中,纸张的质地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眼睛很累。尤其是字体排版的细节处理,行距和字号的搭配恰到好处,让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且,这本书的装订工艺看起来就很结实耐用,感觉可以放很多年都不会轻易散架。作为一个喜欢收藏纸质书的人来说,这种对书籍本身的重视程度,已经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抱有了很高的期待。这本书的出版质量,绝对是行业里的佼佼者,让人忍不住想多翻几遍,光是欣赏它的物理形态就觉得值回票价了。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作者似乎对如何引导读者的心智有着深厚的功力。它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上来就是一堆理论堆砌,让人望而却步。相反,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跟你娓娓道来,每一个转折点都非常自然,前后的衔接流畅得仿佛一气呵成。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那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话题的人也能迅速领会其精髓。这种结构上的精妙安排,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也使得知识点的吸收效率大大提高,读起来毫无晦涩感,每读完一个部分,都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把握得相当到位,张弛有度,读起来一点也不拖沓,却又留足了让人沉思的空间。它不是那种要求你一口气读完的“快餐式”读物,而是鼓励你在阅读中停顿、反思,并将书中的理念内化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去。有时候,可能只是读了一小段,我就需要合上书本,静静地坐一会儿,消化那种震撼感。作者巧妙地设置了节奏的“留白”,让读者有时间去对照自己的经历进行审视和调整,这种主动参与式的阅读体验,远比被动接受信息有效得多,它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的引导。
评分这本书在细节上的打磨,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专业素养和对原文精神的精准把握。作为一部译作,它最怕的就是“翻译腔”,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译文读起来自然流畅,地道的中文表达让读者完全忘记了它原本可能是一部外文著作。特别是对于一些跨文化背景的概念,译者不仅准确传达了字面意思,更巧妙地融入了本土化的理解,使得这些理念能够更顺畅地被中国读者所接纳和理解。这种高质量的译介工作,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整体价值,让它真正成为了一座连接东西方智慧的坚实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