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孩子不是惩罚出来的---家长的教育方法
定价:29.80元
作者:郭志刚著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639367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你还能用惩罚来教育孩子吗?
不用打骂,你的孩子也能成才平心静气地教育,你的孩子更听话
不动气、不发怒,轻松培养出好孩子!
内容提要
想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家长就要放下手中的棍棒,耐心引导孩子慢慢前行。家长可以从了解教育、了解孩子、了解社会人手,为自己的孩子量身打造出一套科学的非惩罚性的教育方式,比如,如何让孩子改掉坏毛病、怎样培养孩子的正能量、怎么让孩子亲近家长,等等。
虽然我们现在强调非惩罚性教育的作用,但并不代表教育中就没有批评。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同样,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有缺陷的。很多时候,家长需要适当地批评一下孩子,这样能够加深孩子对错误的认识,也有利于帮助孩子积极改正。
《好孩子不是惩罚出来的: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大量的典型事例,是家长们常见的家教难题,围绕这些事例,向家长们介绍了多种教育妙招,让家长们不惩罚也能教育出好孩子来。如果家长们在为如何平心静气地管教孩子发愁,那就翻开《好孩子不是惩罚出来的:家长的教育方法》吧,相信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力量感,那种带着温暖色调的排版,首先就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印象。我拿到手时,就被那种朴素的、仿佛能触摸到作者真诚的质感吸引住了。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花哨的育儿指南,动辄堆砌复杂的理论或者夸张的口号,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心性平和的长者,愿意坐在你身边,用最日常的语言跟你聊聊“为人父母”这件事的重量与甜美。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开篇引子中流露出的那种对孩子天性的尊重,没有急于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首先构建了一个理解的框架,让读者明白,教育的起点永远是观察与接纳,而不是改造与强迫。这种深植于骨子里的“慢”哲学,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似乎在提醒我们,孩子的心灵成长,就像一棵树的扎根,需要时间去缓慢而坚定地完成,任何揠苗助长的行为,最终都会留下痕迹。阅读它,就像进行了一次深呼吸,暂时放下了外界所有的喧嚣和焦虑,专注于聆听自己内心深处,那个最想成为的父母的形象。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带着泥土芬芳的实在感,它不使用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来故作高深,反而大量采用了生活化的比喻和家长间的“私房话”式的对话感。这使得阅读过程非常轻松,仿佛不是在读一本理论著作,而是在跟一位邻家智慧阿姨或一位经验老到的前辈聊天。特别是关于“情绪管理”的那几个章节,描述得极其细腻。作者没有要求家长做到“永远不发火”,那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坦诚地讨论了家长自身情绪的失控是如何投射到孩子身上的。有一段描述父母因疲惫而爆发后的自我修复过程,那种坦诚的自省,让我这个常常在暴躁边缘徘徊的父亲感到了一种被理解的释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对待孩子,更是引导你如何更好地对待自己——一个在养育过程中同样不断成长和犯错的个体。它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我教育背景的机会,让我们明白,只有先疗愈了自己,才能更好地拥抱孩子。
评分初读之下,我立刻被其中对“规则建立”与“情感连接”之间微妙平衡的探讨所打动。很多育儿书籍要么过度强调纪律的铁腕,要么一味放纵自由的甜腻,但这本书却非常巧妙地找到了那个黄金分割点。作者在阐述如何设立界限时,没有使用任何带有威胁或惩罚色彩的词汇,而是用一系列生动的案例说明,一个清晰、一致且充满尊重的“边界”,实际上是对孩子安全感最大的保障。我印象非常深的一段,是关于孩子犯错后的处理方式,它着重分析了行为背后的动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惩戒行为本身。这种由内而外的引导,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常常只看到了孩子外在的“坏行为”,却忽略了那背后可能隐藏的恐惧、需求或是未被满足的情感。读完相关章节后,我尝试改变了以往那种“先发制人”的教育模式,转而采用了一种“先倾听、后引导”的策略,惊喜地发现孩子内部的抵抗情绪明显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愿意主动沟通的意愿。这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打实的、可操作的心法。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它并非线性推进,而是更像一本工具箱,你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困惑随时翻阅到对应的章节。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独立性培养”和“责任感建立”的章节,里面提到一个观点:真正的放手,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在孩子需要时提供一个安全网,但坚决不亲自去走完剩下的路。作者用了一个关于“帮孩子系鞋带”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什么叫“适度的帮助”,以及如何用巧妙的提问代替直接的行动,让孩子自己完成“顿悟”。这种强调赋能而非代劳的理念,贯穿了全书。它反对的是那种过度保护下滋生的无助感,提倡的是一种在有界限的自由中,让孩子自己去感受试错成本和成功喜悦的教育路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需要时刻紧绷神经的“直升机父母”,而更像是一个安静的观察者和支持者,给予孩子广阔的天地去自由探索,这无疑是对孩子未来独立生存能力最好的投资。
评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赞美”艺术的剖析,那部分简直是颠覆了我过去几十年里习得的那些陈词滥调。我们太习惯于说“你真棒”、“你真聪明”,却很少意识到这些泛滥的表扬是如何悄悄扼杀了孩子对内在成就感的探索。这本书详细拆解了“结果导向型赞美”与“过程导向型赞美”的区别,并提供了大量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把焦点从“得了高分”转移到“你为这次考试付出的努力和专注力”上的具体方法。这种细腻的语言调整,在实际操作中显示出惊人的效果。我的孩子开始更愿意描述他为达成目标所做的每一步挣扎和尝试,而不是只关心最终的结果是否能换来一句夸奖。这种由外在评价转向内在驱动力的转变,是任何简单口号都无法达成的深度教育成果。它教会我们如何成为孩子“成就感”的催化剂,而不是“被表扬”的奴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