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對象:
本書內容詳盡,涉及工業強基的基礎介紹、工業強基工程項目實施實況及進展、以及應用項目實例進行深度分析等,通過以上多方麵多維度的介紹及分析,宣貫工業強基政策及相關實施綱領,為政府相關部門及中國企業提供信息支持。本書適閤政府相關部門、各地方經信委、以及多領域多行業的國內企業,同時適閤所有瞭解中國工業發展進程的人員閱讀。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001
一、工業強基的背景及要求 /002
(一)背景 /002
(二)內涵及構成 /002
(三)總體要求 /008
二、工業強基的重點任務 /009
(一)推進重點領域突破發展 /009
(二)開展重點産品示範應用 /010
(三)完善産業技術基礎體係 /010
(四)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 /011
(五)推進“四基”軍民融閤發展 /011
三、工業強基的發展階段 /012
(一)現階段發展概述 /012
(二)下一步推進思路和重點 /020
第二章 工業強基項目解析 /024
一、2014 年工業強基項目分析 /027
(一)示範項目 /027
1. “四基”項目類型貢獻率 /028
2. “四基”項目所在區域貢獻率 /029
3. “四基”類型和承接示範項目的主體所有製性質
貢獻率 /032
(二)實施方案公示項目 /035
1. “四基”項目類型貢獻率 /039
2. “四基”項目所在區域貢獻率 /039
3. “四基”類型和實施方案公示項目的主體所有製性質
貢獻率 /042
二、2015 年—2016 年工業強基中標公示項目分析 /044
(一)中標公示項目概述(2015—2016 年) /044
(二)基於項目類型分析 /046
(三)基於項目的地域分布角度分析 /050
(四)基於企業主體所有製性質角度分析 /053
(五)基於工業強基重點支持的十大領域分析 /059
三、工業“四基”發展目錄分析(2016 年版) /063
第三章 企業案例 /068
案例1 紫光國芯股份有限公司 /069
案例2 上海上創超導科技有限公司 /072
案例3 湖南中鋰新材料有限公司 /077
案例4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錶研究院 /082
第四章 政策匯編 /085
2013 年工業強基主要指導政策 /088
《關於開展工業強基專項行動的通知》 /088
《2013 年工業強基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089
2014 年工業強基主要指導政策 /092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加快推進工業強基的指導意見》 /092
《2014 年工業轉型升級強基工程實施方案》 /097
2015 年工業強基主要指導政策 /098
《關於開展2015 年工業強基專項行動的通知》 /098
《關於組織開展2015 年工業轉型升級強基工程的通知》/103
2016 年工業強基主要指導政策 /106
《工業強基2016 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106
《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方案驗收評價工作細則》 /110
《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 年)》 /115
第五章 政策解讀與發展建議 /131
一、“一攬子”、“一條龍”重點解讀與發展建議
——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轉化聯盟 /132
二、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快建設製造強國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145
三、工業強基工程電子元件類産品和技術的發展重點
——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 /147
四、創新科技轉化模式,提升科技轉化效率
——上海科啓投資有限公司 /151
附錄 /158
附錄1 2014 年工業強基專項重點方嚮 /159
附錄2 2015 年第一批和第二批工業強基 重點方嚮匯總錶 /172
附錄3 2016 年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方案重點方嚮匯總錶 /201
附錄4 中標公示項目名錄 /215
內容介紹:
為瞭解決製造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等製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問題,國務院於2015年5月8日發布瞭《中國製造2025》,力爭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提齣瞭要"強化工業基礎能力”、"紮紮實實打基礎”,並明確瞭要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實施工業強基工程。2016年4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聯閤發布《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進一步提齣瞭"開展重點領域‘一攬子’突破行動,實施重點産品‘一條龍’應用計劃,建設一批産業技術基礎平颱,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推動‘四基’領域軍民融閤發展”等重點任務,形成整機牽引與基礎支撐協調發展的産業格局。。工業強基是《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任務,決定製造強國戰略的成敗,是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復雜性的係統工程,必須加強頂層設計,製定推進計劃,明確重點任務,完善政策措施,整閤各方資源,組織推動全社會齊心協力,抓緊抓實,長期堅持,務求抓齣實效。本書是從政策係統梳理,一條龍示範項目及一攬子項目的統計及分析,以及工業強基發展建議等方麵進行詳細的介紹。
這本書的書名,初看之下,確實能勾起我對中國製造業發展的濃厚興趣。現代工業的脈絡錯綜復雜,而“大係統”這個詞,更是點明瞭其宏觀視角和整體性的考量,這正是我一直以來在思考和探索的。我特彆關注那些支撐起龐大工業體係的基石性技術和産業,它們往往是決定一個國傢製造能力上限的關鍵。這本書的標題傳遞齣一種“定海神針”般的意義,讓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剖析這些“成功砝碼”的。 我一直覺得,任何一個國傢的經濟騰飛,其背後都離不開強大的工業基礎。而中國的製造業,經曆瞭數十年的高速發展,如今正站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從“製造大國”邁嚮“製造強國”,這個過程必然充滿瞭挑戰,但也孕育著巨大的機遇。我非常想瞭解,在“工業強基”這一主題下,作者是如何解讀中國製造業所麵臨的現實睏境,以及如何從戰略層麵去應對這些挑戰的。 “強基”二字,在我看來,意味著對基礎研究、核心技術、關鍵材料、高端裝備等“硬核”實力的重視。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中國在這些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以及未來彌閤差距的路徑。是否會有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在航空航天、集成電路、高端機床等領域,中國的“強基”之路走到瞭哪一步,又有哪些突破性的進展?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在書中找到答案的問題。 這本書的書名“工業強基:中國製造大係統之成功砝碼”,給我一種深邃而宏大的感覺。它讓我聯想到,在浩瀚的工業宇宙中,存在著一些核心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們如同砝碼一般,在權衡和塑造著中國製造業的未來走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麵,而是能通過詳實的數據、深入的分析,揭示齣這些“成功砝碼”的真實麵貌。 我一直對國傢層麵的産業戰略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決定國傢長遠發展方嚮的重大議題。中國製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其“強基”問題更是牽動著無數人的神經。這本書的題目,恰恰觸及瞭這一核心。我渴望瞭解,在作者的筆下,中國的“大係統”是如何構建起來的,以及那些被視作“成功砝碼”的要素,究竟有哪些獨特之處,又在哪些方麵發揮瞭決定性的作用。
评分《工業強基:中國製造大係統之成功砝碼》這個書名,勾起瞭我對中國製造業發展曆程中那些至關重要的、但可能常常被忽視的“基石”的興趣。我一直相信,任何宏偉的建築,都必須有穩固的地基。而中國的“製造大係統”,其“強基”之處究竟在哪裏? 這本書的標題,讓我聯想到,在復雜的工業體係背後,一定存在著一些核心的技術、關鍵的材料、或者是獨特的工藝,它們如同“砝碼”一樣,在決定著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這些“成功砝碼”的,以及它們是如何在整個“大係統”中發揮作用的。 我一直在關注中國製造業如何從“世界工廠”轉型為“創新引擎”的曆程。而“工業強基”正是這一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本書的書名,似乎預示著作者將深入探討中國在基礎研究、原始創新、以及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化方麵的努力和成就。 “大係統”這個詞,讓我想到的是一個有機整體,每個部分都相互聯係,相互影響。而“成功砝碼”則像是這個係統中決定勝負的關鍵要素。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瞭解中國製造業是如何構建和優化這個“大係統”的,並且那些“成功砝碼”是如何在其中發揮“定乾坤”的作用的。 這本書的標題,給我一種深刻的洞察力。它暗示著,中國製造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絕非偶然,而是有著深層次的、戰略性的原因。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揭示齣,那些隱藏在“大係統”背後的“成功砝碼”,它們是如何被發現、被培養、並最終成為中國製造業獨特競爭優勢的。
评分《工業強基:中國製造大係統之成功砝碼》這個書名,帶著一種探求中國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的意味。我一直關注中國在全球産業格局中的地位演變,以及其未來發展的潛力。 “工業強基”這四個字,對我而言,意味著對産業根基的重視,包括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以及高端製造裝備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中國是如何一步步夯實這些“基石”的,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麵臨的挑戰和機遇。 “中國製造大係統”則描繪瞭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工業生態。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從整體性視角去審視這個“大係統”的,它是否包含瞭一個完整的産業鏈,一個高效的協同機製,以及一個不斷創新的驅動力? 而“成功砝碼”這一提法,更是讓我聯想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技術變革中,中國製造業所擁有的那些獨一無二的、能夠確保其成功的關鍵要素。我期待書中能有具體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來揭示這些“砝碼”的本質。 總的來說,這個書名給我一種“庖丁解牛”般的期待,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深入理解中國製造業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其背後的深層原因和關鍵支撐。
评分我對産業升級和技術創新的話題始終保持著高度關注。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已經成為國傢發展的重中之重。這本書的書名《工業強基:中國製造大係統之成功砝碼》,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因為它精準地指齣瞭問題的核心——“強基”。我一直認為,沒有堅實的基礎,所謂的“大係統”便如同空中樓閣,難以長久。 這本書的標題讓我聯想到,在龐大而復雜的工業體係中,總有一些關鍵的、不起眼的環節,卻承擔著決定性的作用。它們可能是某個核心技術的突破,也可能是某個關鍵材料的攻關,或者是某個精密製造工藝的掌握。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從“大係統”的宏觀視角齣發,去挖掘和闡釋這些“成功砝碼”的。 我一直在思考,中國製造在國際競爭中,如何纔能真正擺脫“大而不強”的標簽,實現嚮高質量發展的轉變。而“工業強基”正是這一轉變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見解,闡述在當前全球技術格局和地緣政治變化的大背景下,中國應該如何鞏固和提升自己的工業根基,從而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這本書的書名,給我一種力量感和方嚮感。它似乎在傳遞一個信息:中國製造業的崛起,並非偶然,而是源於一係列深層次的、關鍵性的支撐。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這些“成功砝碼”的構成,例如,是否涉及到對基礎科學的投入,對人纔的培養,對産業鏈的完整性,以及對創新生態的構建等等。 當我看到“大係統”這個詞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個龐大的、相互關聯的工業網絡。而“成功砝碼”則讓我感覺,這些支撐起中國製造的要素,是經過精心選擇和打磨的,它們是製勝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深入瞭解,中國是如何構建起如此龐大的工業體係,並且又是如何通過那些“成功砝碼”來保障其持續發展的。
评分這本《工業強基:中國製造大係統之成功砝碼》的書名,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專業、宏大且具有戰略高度。我一直以來都對國傢層麵的産業發展戰略和核心技術突破非常感興趣,尤其是中國製造業如何在全球産業鏈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 “工業強基”這四個字,讓我聯想到,任何一個強大的工業體係,其根基的穩固程度至關重要。我非常想瞭解,在作者眼中,支撐起中國“製造大係統”的那些“基石”到底是什麼?它們是基礎科學的研究,是高端裝備的自主化,還是關鍵材料的國産化? “成功砝碼”這個詞,則充滿瞭一種決勝的意味。它暗示著,在復雜的全球製造業競爭格局中,中國已經掌握瞭一些能夠讓自己脫穎而齣的關鍵要素。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這些“砝碼”是如何被鍛造齣來的,以及它們是如何在全球舞颱上發揮作用的。 這本書的標題,也讓我思考,中國的“大係統”是如何運作的,它是否具有獨特的組織模式和發展邏輯。我好奇作者是否會從係統工程、跨領域協作等角度去解讀,中國是如何整閤各種資源,構建起這樣一個龐大的製造體係的。 總而言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承諾將為讀者揭示中國製造業走嚮強大之路的核心密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深刻的洞察,讓我理解中國製造的深層邏輯和未來發展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