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吃的一日三餐9787122242303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王松青

孩子爱吃的一日三餐9787122242303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王松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松青 著
图书标签:
  • 婴幼儿食谱
  • 儿童营养
  • 一日三餐
  • 健康饮食
  • 食谱
  • 王松青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宝宝辅食
  • 营养餐
  • 家庭烹饪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2303
商品编码:2945367992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孩子爱吃的一日三餐
作者 王松青
定价 29.8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242303
出版日期 2016-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精英职场妈妈手把手教授亲子厨房经验,让你上得职场,下得厅堂。
本书均为宝宝爱吃的菜品,并且由儿科专家审定。大量操作步骤图展示,即使没下过厨房的人也能一看就会。早餐、晚餐、零食应有尽有,制成的菜品食材、形态、口感都适合孩子,操作也不复杂,无须专业水平或特别技巧,厨艺不佳者完全可以做到。更有多种基础知识,从妈妈经验给读者以贴心指导。附有食材颜色替换表、儿童罩衣手工制作等实用知识。更有配套二维码视频,让您亲见亲子厨房的制作全过程。心动了吧?赶紧试试吧。

   作者简介
审定专家:王松青
三甲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贾娟
80后妈妈,网名西贝如月,毕业于青岛大学新闻传播系,曾任新东方培训机构HR总监,现留学德国。热爱生活、专注工作的金牛女人,喜欢制作美食、读书、写作与旅行,热心亲子教育和人才培养。

   目录
Part1快乐的亲子厨房
孩子成长必需营养素◆2
针对孩子挑食有巧招◆4
需要纠正的喂养误区◆6
常用工具及使用方法◆7
怎样给食物做造型和装饰◆9
如何保证厨房安全◆12
Part2孩子爱吃的创意早餐
小鸡水煮蛋◆15
心形煎鸡蛋◆17
田园炒彩蔬◆19
双色小饼◆21
蜗牛◆23
圣诞树沙拉◆25
七星瓢虫三明治◆27
蛋心三明治◆29
黄金馒头夹◆31
蛋包饭◆33
菠萝虾仁炒饭◆35
向日葵米饼◆37
五彩蔬菜卷◆39
熊掌汤圆◆41
糯米烧麦◆43
蔬菜面条◆45
维生素披萨◆47
营养寿司◆49
趣味南瓜小馒头◆51
奶黄包◆53
Part3孩子爱吃的幸福午餐
棋子蔬菜蛋卷◆57
五谷凤尾虾球◆59
玉米虾团◆61
紫薯小饼◆63
花样鸡肉卷◆65
奶油黄刺球◆67
蓝莓山药◆69
松仁彩虹丁◆71
翠竹报春◆73
太阳肉◆75
红白小兔子◆77
七彩番茄汤◆79
穿肠意面◆81
红果饭团◆83
鸭丫咖喱饭◆85
芝麻营养饭团◆87
小蜜蜂寿司◆89
小提示
◎菜名前带,有对应的二维码视频。
◎带是可以同宝宝一起操作的步骤。
Part4孩子爱吃的温情晚餐
圆圆蘑菇宝◆93
鲜蔬鸟巢◆95
蛤蜊炖蛋◆97
肉末蒸蛋◆99
豆腐酿香菇◆101
豆腐宝盒◆103
清炒豆腐皮◆105
金针菇豆皮卷◆107
苹果鸡翅◆109
蜜汁南瓜山药泥◆111
花开芙蓉虾◆113
五谷南瓜◆115
紫薯苦瓜圈◆117
茄汁花鱼块◆119
萌趣饭团◆121
银耳莲子红枣羹◆123
番茄米饭盅◆125
四色小汤圆◆127
小猪豆沙包◆129
黄花蒸饺◆131
Part5孩子爱吃的加餐零食
原味芒果布丁◆135
双味奶布丁◆137
肉米花◆139
夹心热狗棒◆141
香酥鱿鱼圈◆143
酸奶盆栽◆145
水果串◆147
香蕉布丁卷◆149
奶香蛋黄小酥饼◆151
附录
食材颜色替换◆152
手工制作宝宝罩衣◆153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健康饮食,点亮童年:开启孩子味蕾的奇妙旅程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而健康的饮食则是基石。如何让孩子爱上吃饭,享受每一餐,更是无数家庭的甜蜜烦恼。这本书,正是为那些渴望为孩子打造营养均衡、美味可口的日常餐食的家长们量身打造。我们深入浅出地解析孩子的营养需求,提供了一份全面而实用的家庭餐谱指南,旨在帮助您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轻松为孩子准备出既能满足味蕾,又能滋养身心的三餐。 第一部分:揭秘孩子成长中的营养密码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探索的过程,他们对外界充满好奇,对食物也同样如此。然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素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本书将带您走进孩子成长期的营养世界,从科学的角度解读为什么某些营养素对孩子至关重要,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孩子的体格、智力、免疫力乃至情绪。 认识孩子的“能量加油站”——碳水化合物:我们常常听到“主食”,这正是孩子能量的主要来源。本书将详细讲解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条、馒头、粗粮等,以及它们在孩子日常饮食中的比例和重要性。我们还会探讨如何通过多样化的谷物选择,为孩子提供持续的能量,避免血糖的剧烈波动,维持良好的学习和活动状态。 “身体建筑师”——蛋白质的智慧选择:蛋白质是构建孩子身体组织、修复细胞的关键。这本书将为您罗列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包括肉类、禽类、鱼类、蛋类、豆制品和奶制品。我们会深入分析不同蛋白质的吸收率和消化特点,以及如何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搭配,确保蛋白质的充足摄入,支持骨骼、肌肉和器官的发育。 “健康卫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缤纷世界:孩子如同海绵般吸收着周围的一切,而维生素和矿物质正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隐形功臣”。本书将详细介绍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各类维生素(如维生素A、C、D、E、B族等)和矿物质(如钙、铁、锌、碘等),阐述它们各自的功能,以及它们可能存在的缺乏风险。我们将提供大量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清单,并给出简单易懂的搭配建议,让您的孩子从日常饮食中轻松获取所需。 “身体润滑剂”与“能量催化剂”——脂肪、水分和膳食纤维的平衡艺术:脂肪并非都是“坏”的,优质脂肪对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至关重要。本书将引导您区分不同脂肪的优劣,并建议如何适量摄入。同时,我们也将强调水分的重要性,以及膳食纤维在促进肠道健康、预防便秘等方面的作用,帮助您构建一个全面均衡的饮食结构。 第二部分:一日三餐的创意与营养融合 孩子的胃口往往像天气一样多变,如何让每一餐都充满吸引力,同时又不失营养,是父母们绞尽脑汁的地方。本书将打破传统观念,为您呈现充满创意和营养的“一日三餐”新演绎。 早餐:开启活力一天的“黄金引擎” 快速与营养兼得的秘密:我们理解早晨的宝贵时间。因此,本书将提供一系列无需花费太多时间,却能提供丰富能量和营养的早餐方案。例如,将燕麦片与水果、坚果结合,制作成营养早餐杯;用全麦面包搭配鸡蛋和蔬菜,制作成迷你三明治;或是将牛奶、酸奶、水果打成健康的思慕雪。 让孩子爱上早餐的魔法:本书将分享一些让早餐变得有趣的小技巧。比如,利用模具将吐司或鸡蛋变成可爱的动物形状;将水果切成缤纷的色彩,摆出有趣的图案;或是鼓励孩子参与早餐的制作过程,让他们对食物产生归属感。 不同年龄段的早餐适配:针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孩子,本书将提供个性化的早餐建议。例如,对于刚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会侧重于易消化、营养密度高的泥糊类食物;对于学龄儿童,则会强调提供能够支持学习和活动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午餐:能量蓄满,迎接下午的挑战 便当的创意空间:对于需要带饭的孩子,本书将提供丰富多彩的便当设计灵感。不再是单一的米饭配炒菜,而是将主食、蔬菜、蛋白质巧妙搭配,制作成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的“迷你餐盒”。例如,用饭团制作成小熊的形状,配以煎蛋和水果;将蔬菜切成花朵状,点缀在米饭上;或是制作成方便孩子抓取的鸡肉蔬菜串。 营养搭配的大学问:午餐是孩子一天能量的重要补给。本书将详细讲解午餐的营养构成,强调主食、蛋白质、蔬菜和适量脂肪的均衡。我们会提供多种主食选择,如杂粮饭、意面、土豆泥等,并搭配不同烹饪方式的肉类、鱼类或豆制品,以及时令蔬菜,确保午餐的营养密度和饱腹感。 解决挑食难题:针对孩子普遍存在的挑食问题,本书将提供巧妙的解决方案。例如,将蔬菜“藏”在肉饼或饺子馅里;将不爱吃的蔬菜烹饪成孩子喜欢的口感;或是利用酱料和调味品,为蔬菜增添风味,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摄入所需的营养。 晚餐:温馨时刻,滋养身心的“收尾之笔” 清淡易消化,安抚肠胃:晚餐不宜过于油腻和丰盛,以免给孩子的消化系统带来负担。本书将重点推荐口味清淡、易于消化的晚餐菜肴,如蒸鱼、炖鸡汤、蔬菜汤面、豆腐蔬菜煲等。 家庭共享的美味:晚餐是家庭成员共聚一堂,分享一天点滴的温馨时刻。本书将提供一些适合全家一同享用的菜肴,鼓励孩子与家人一同进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会注重菜肴的口味和香气,让晚餐充满家的味道。 睡前营养的考量:对于晚餐和睡觉之间间隔较短的孩子,本书将提供一些轻食或加餐的建议,既能补充能量,又不会影响睡眠。例如,一杯温牛奶、一小份水果或一小块全麦饼干。 第三部分:让孩子爱上餐桌的实用锦囊 除了美味与营养,让孩子真正爱上吃饭,还需要一些“魔法”。本书将为您提供一系列实用而富有创意的锦囊妙计。 “感官盛宴”——色、香、味、形的全方位诱惑:孩子往往会被食物的视觉和嗅觉吸引。本书将强调菜肴的色彩搭配,鼓励使用天然食材的丰富色彩,如红色的番茄、绿色的西兰花、黄色的玉米等。同时,也会介绍一些简单易学的摆盘技巧,将普通的食物变成艺术品,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 “参与感”的魔力——让孩子成为“小小厨师”: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能够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食物的兴趣。本书将提供一些适合孩子参与的简单烹饪步骤,比如洗菜、搅拌、按压模具等。当他们亲手制作出食物时,自然会更愿意品尝。 “游戏化”的用餐体验:将用餐变成一场有趣的游戏。本书将提供一些关于用餐的游戏创意,比如“猜猜这是什么味道”、“食物寻宝”等,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美食。 “榜样力量”——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是模仿的“小能手”。父母自身的饮食习惯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将强调家长在用餐时积极的示范作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探索和尝试新的食物,传递健康饮食的理念。 “耐心与理解”——化解挑食与偏食:挑食和偏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书将从理解孩子的角度出发,提供耐心而富有策略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接受更多种类的食物,而不是强迫和指责。 “季节与时令”——拥抱自然的馈赠:顺应季节变化,选择当季的食材,不仅能够保证食材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还能让孩子更好地感受自然的神奇。本书将为您介绍不同季节的特色食材,并提供相应的食谱建议。 结语 健康饮食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它关乎孩子的体魄、智慧和未来。这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菜谱,它是一份关于爱与陪伴的指南,是您与孩子一同开启健康、美味、快乐用餐之旅的得力助手。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爱和智慧,为孩子烹饪出一份份充满营养和惊喜的“一日三餐”,点亮他们灿烂的童年!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进行了一次心灵上的放松。我发现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富有生活气息。她分享的那些小故事,比如孩子第一次尝试酸味食物时夸张的表情,或者因为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而发出的满足的“嗯”声,都让我感同身受。这让我觉得,做饭这件事,不必追求完美,只要是充满爱意的,就是最好的。书中很多食谱都强调“应季食材”的使用,这不仅是对环境的尊重,也能保证食材的最新鲜和最高营养价值。我跟着书中的指引去菜市场购买当季的菠菜和豌豆,发现味道确实比反季节的要好上好几个档次。它教会我放慢节奏,去感受食物本身的美好,而不是被外界的各种“标准”裹挟着前行。这本书的温度感,是我在其他很多技术性强的育儿书籍中学不到的。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对市面上那些所谓的“育儿美食宝典”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看起来漂亮,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处处是坑——要么材料难找,要么步骤复杂到需要提前半小时准备,根本不符合我们忙碌的上班族父母的日常节奏。然而,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实用主义”精神。它不是在炫耀厨艺,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如何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备餐”的那一章节。作者非常体贴地设计了一套“周日批量制作”的方案,比如一次性蒸好几份基础的米糊或肉泥,然后分装冷冻。这样一来,工作日晚上只需要花十分钟加热和组合,就能为孩子端上一顿热乎乎的饭菜。这种规划能力极大地减轻了我的精神负担。书里的排版也做得很人性化,很多关键信息是用醒目的图标或加粗字体标注出来的,即使在厨房手忙脚乱的时候,也能快速定位到需要的温度或时间参数,这点小设计,深得我心。

评分

这本关于家庭日常饮食的书,简直是新手父母的救星!我记得我刚开始做辅食那会儿,简直手忙脚乱,各种食材的搭配比例、烹饪时间和注意事项,看得我一头雾水。市面上那些动辄上百种食谱的书,翻起来像是在看专业论文,让人望而生畏。但是这本书,它完全不一样。它把三餐的逻辑梳理得非常清晰,从孩子不同月龄的生长发育特点出发,推荐的食谱既营养均衡,又操作性极强。比如,它对“如何巧妙地隐藏蔬菜”这一点,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我的宝宝现在居然主动去吃西兰花泥了,这简直是奇迹!而且,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步骤时,语气都非常亲切,就像邻居家经验丰富的大姐姐在传授秘诀,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我特别欣赏它对食材安全性的强调,从挑选到清洗,每一个细节都反复叮嘱,这对于我们这些对孩子入口东西格外谨慎的家长来说,是定心丸一般的存在。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处于“辅食炼狱”期的家长们,它真的能让你感受到,原来给孩子做饭也可以是一件充满乐趣和成就感的事情。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集,更像是一本家庭营养教育的入门指南。我过去总是凭感觉喂孩子,总担心是不是蛋白质不够,是不是维生素缺了。这本书没有采用枯燥的表格来列举营养成分,而是通过“这道菜主要补充什么能量”这样的描述,让我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膳食结构的重要性。比如,它会解释为什么要在上午提供富含铁的食物,以及如何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来提高吸收率。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远超死记硬背。另外,它对处理“孩子挑食”这个问题提供的建议也十分有建设性。作者提出的“多感官刺激法”,鼓励我们将食物的颜色、形状做得更有趣一些,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不吃就饿着”。我试着用书里的方法把南瓜泥做成小花的形状,宝宝的接受度明显提高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培养的是家长长期科学喂养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应急的食谱速查手册。

评分

这本书在应对突发状况方面的表现也相当出色,这绝对是资深家长们非常看重的一点。例如,当孩子因为感冒或者出牙不适而食欲不振时,我们往往会束手无策。这本书专门设置了一个小章节,专门针对不同“小毛病”时的饮食调整提供建议。比如,生病时要避免油腻,推荐清淡的米汤和蒸蛋羹,并且给出了精确到克数的调整建议,而不是泛泛地说“少吃点”。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考虑到了“社交场合的喂养问题”。在“外出就餐怎么办”一节中,它指导家长如何在餐厅环境下,巧妙地从大人菜肴中提取出适合宝宝的部分,并简单处理,避免了在外面不得不喂不健康零食的尴尬局面。这种对真实生活场景的预判和解决方案,显示出作者对育儿过程的深刻理解和同理心,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